习惯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渗透

2020-01-10 09:35阮志钦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做好事课堂纪律行为习惯

文阮志钦

所谓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动作的重复练习,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动化的认知,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拥有健全人格的根本,习惯也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而坏习惯在一些细节中会让我们失败[1]。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积累。让学生从小就在一个规范且良好的环境下得到正确的引导,在细节中赢得以后的成功。

一、注重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如果不注重小细节,就很可能造成大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把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忽略掉,认为无伤大雅,可是往往因为他们的不在意导致很多错误的发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而坏的习惯也会紧紧追随我们,时刻阻碍我们的发展。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反复练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

教师要从小教育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美德。在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要学习雷锋做好事,有的同学就想做善事帮助他人。但是他们很苦恼,为什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需要帮助的人呢?老师就可以问:那你认为什么是做好事呢?学生说“就像有人在街上张口说要帮助那种。”老师说:“我也没有看见过在街上说需要帮助的,但我却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事情,比如我捡起了地上的一个垃圾、我帮助一个老奶奶过马路。这些都是做好事呀。”好事不分大小,有时候只需要我们随手为之,就可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好高骛远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细节[2]。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很多人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能给儿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搬家,最后选择了学堂旁边,可见环境对小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行为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小孩子有很深的影响,小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却有足够强大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氛围,上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组织课下活动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形成团结一心的环境,让大家有集体荣誉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风气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的风气建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课堂纪律的维持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班级中肯定存在几个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如果教师不及时管理制止,整个课堂很可能变成一场辩论会,学生无心学习。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谈话,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给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孩子小时候就像是一个模仿者,身边人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学。教师作为学生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样也是一面镜子。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教师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同样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同样在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会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教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想让学生写好字,自己在黑板上就要给学生展示整洁干净的字体,教师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就要在讲课时大声阅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想让学生每次上课之前完成有效的预习,教师就要在上课之前,先把自己的教案本拿出来进行准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脚步自觉进入预习状态。

综上所述,习惯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还需要周围人的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做好事课堂纪律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