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叶
(武汉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研究崭露头角,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乏开展混合式研究与混合式教学的践行者。2018 年,吴岩司长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号召,激起了学者们对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研究的激情。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符合“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而混合式大学英语“金课”则是结合了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多模态化的教学方式。
本研究基于雨课堂(Rain Class)开展混合式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研究。雨课堂功能众多,涵盖签到、PPT 演示、点名、弹幕、师生课堂互动、课堂抢答、评论、知识盲点标记、小组讨论(讨论区)、发布试卷与PPT 课件、作业布置等。本研究在雨课堂平台下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再次检验理论研究成果,以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在内容上达到高阶性、挑战性与创新性,在形式上实现创新性,从而逐步打造大学英语“金课”。
慕课自2008 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家及各大高校的青睐与支持。目前,我国已出现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其中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涵盖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众多课程。这种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得到广泛支持。高校课堂已经在设备基础上实现了智能教学,存在实现智慧课堂的可能性。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所授知识常局限于课本知识,未能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导致知识面狭窄,缺乏新意;在深度上,大学英语课本知识与中学知识重复率较大。譬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中仍有关于“最难忘的一个经历”“最难忘的一个人”等话题的作文,此类话题已在小学、中学进行过大量的讨论,这不仅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注意,而且缺乏难度,难以激起学生们的挑战意识和兴趣。
2018 年,吴岩司长提出要打造“金课”。“金课”是教师认真备课的课,反之,则为“水课”。本研究以为,“金课”在内容上应提升教学层次,跳出初、高中以识记为主的知识圈,进行深度挖掘,体现大学教育的精准性和深度性,即高阶性。此外,引入国内外最新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知识局限,不为教材限,不唯教材论,即为创新性。兼顾高阶性与创新性,使得所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挑战度,使学生们在理解和运用上感到困难,唯有“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与运用,即“挑战度”。在教学手段上应实现创新性。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雨课堂等,实现混合式教学,实现课上、课下学习相辅相成。此外,教师应掌握一定先进的慕课、课微视频制作与剪辑的方法,做到时俱进,实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即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相对薄弱,其理论知识尚为欠缺,实践运用尚有不足,因此,继续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以指引教学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金课”建设理论。
“混合‘金课’以在线课堂+实体课堂为构架,运用翻转课堂、mooc, spoc 等线上课堂,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1]”Michael B. Horn 及Heather Staker[2]在其著作中划分了四种主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换模式(rotation)、弹性模式(flex)、菜单模式(a la carte)、增强虚拟模式(enriched virtual)。在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中较易结合与运用的为转换模式。
转换模式包含就地转换、机房转换、翻转课堂、个体转换。[2]转换模式在四种模式中最为教师喜爱,实施范围也最为广泛。这种模式主要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安排表或者根据教师的安排在不同科目之间进行转换,其中至少包含一个在线学习。对于转换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线开展。在线学习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个人陈述、在线辩论等。
转换模式在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中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目前,雨课堂(Rain Class)可实现混合式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转换要求。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过程中,课前背景知识可由教师发布到雨课堂,指定学生按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小组汇报或展示,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可进行适当指导。线上课前预习后转换至线下课堂授课模式。基于前期知识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进入深度高、难度大的理解性、探讨性与辩论性的学习环节,而不再限于识记性、定义性知识。从而实现课堂内容达到“金课”的高阶性标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仍可根据学习内容增设课堂抢答(可匿名或不匿名,不匿名则可查看每位学生的回答状况)或其他答题环节,让学生在开口的同时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在抢答环节也刺激学习氛围。抢答环节学生可直接利用手机完成。此外,在课堂学习期间,针对知识盲点,学生可利用手机点击并进行咨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弹幕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课程结束之后,则再一次进行转换,由教师安排学生开展课后线上/线下复习。课后线下学习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进行线上同步学习。
转换模式对于目前混合式大学英语“金课”建设存在较大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其线上学习操作流程简单,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均易于上手;功能齐全,易于开展不同形式的线上学习。此外,转换模式下的翻转课堂也利于刺激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转换模式下的线上学习软件可根据院校、教师、学生特点选择,如UMU、超星、WeChat、Rain Class、请答到等。
教育的中心与主角是学生,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核心重点仍也学生。“高校教育主体的‘金课’建设在课堂上要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3]因此,在大学英语“金课” 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学生学习意识,转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主观意识上进行突破,为“金课”建设打下基础。
教师可通过面对面沟通、问卷调查、线上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唯有坚持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多形式的奖励,比如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累积加分以提高平时成绩,对于自愿做课堂展示的同学奖励本子、钢笔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学习欲望,从而逐步改变学习被动局面。对于基础较好、英语学习兴趣教浓的同学则鼓励积极参加大学生英语比赛、英语类翻译大赛、写作、演讲大赛等,通过比赛加强对外界英语学习状况的了解、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提升自身水平与能力。此外,在“金课”建设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金课”建设的学习实践中”。[3]
混合式大学英语“金课”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教师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应多参加教育教学类高水平论坛,了解大学英语建设前沿动态,运用最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外语教学竞赛,譬如外研社开展的高校教师竞赛、高等教育协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下的微课比赛。以赛促进,以赛补短。此外,在院校内可开展“金课”建设研讨与座谈会。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分享教学心得与技巧,对于使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教师则可分享如何操作具体的教学软件。“互联网+” 背景下在线学习与授课平台与APP众多,要恰当的选择适合自我接受能力及学生水平的平台。
在前期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教师应进入认真备课的环节。“金课”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因此,教师应丰富、完善课程设计,对于不同课程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设计。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多面临大班授课困境,课程开展较困难,对教师备课要求较高。针对导入环节,面临讨论发言不积极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答题参考视角,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在单词学习过程中,不应限于传统的词汇讲解,而应该增设单词游戏。譬如“球球单词游戏”,游戏规则为: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人数大约分为2-6 组),并规定为2-3 个回合的竞争后角逐出冠军小组。游戏开始:A、B 组进行PK,首先将吹好的气球抛掷空中,比赛开始。A 组同学随机抽取英文/中文词汇并立即报出该词,B 组同学需立即说出相应的中文/英文,答对者方可拍击气球,如此循环以保持气球不掉至地面。气球掉至地面则游戏结束;如一直未掉入地面,则2 分钟后自动结束游戏。第一回合中,所有小组均可同时进行,由学生监督员计数即可。游戏结束后,回答单词量多者胜出,并进入下一回合角逐。最终角逐出冠军小组,并由教师分享礼物(如糖果、本子、笔等)。对于课文设计,则可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答题。如此,线下学习的氛围与质量都将向“金课”的标准靠拢。
大学英语课程“金课”建设迫在眉睫,亟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基于慕课平台、雨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建设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大学英语“金课”建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配合,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与教学竞赛、加倍认真备课、丰富课程设计内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逐步完成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