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教授审因论治顽固性呕吐验案一则

2020-01-10 06:52张海宇田佳星
环球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干姜胆囊炎半夏

张海宇 田佳星

1 病例摘要

患儿,女,7岁,2008年2月14日初诊,患者主因间歇性呕吐4年余就诊。2003年夏季生食黄瓜后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能饮食,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对症治疗后呕吐反复发作,体重下降。2004年1月23日在凉州区医院诊断为“幽门不全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患儿周期性腹痛伴呕吐,且发作频繁。2004年3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十二指肠和空肠几乎同时显影,十二指肠顺逆蠕动均增强,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行“十二指肠空肠Rou-y吻合术”,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2004年至2007年期间,患儿呕吐反复发作,食欲不佳,体重由18 kg下降至13 kg,依靠静脉点滴维持营养。刻下症:恶心呕吐,时伴腹痛,每日凌晨3点呕吐胃内容物以及黄色黏液1~2次,遇寒加重,纳差,进食少,大便无力,1~2日一行,小便可。面黄肌瘦,体型瘦小,身高100 cm,体重13 kg,BP:80/50 mmHg。西医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十二指肠空肠Rou-y吻合术后,发育不良症。中医诊断:呕吐,证属脾胃气虚,湿浊内停。处方:连苏饮、半夏干姜散合枳术汤加减,具体如下:黄连3 g、苏叶梗各3 g、清半夏3 g、干姜3 g、二丑各1.5 g、枳实3 g、炒白术9 g、红参2 g,打成散剂,煮散剂冲服,每日1剂。

按 患儿年幼体弱,因误食生冷,直中胃腑,胃失和降故出现间歇性呕吐,调护不当,致使病邪伏留,反复呕吐,营养不良,导致患儿短期内体重下降,而小儿近期明显消瘦,腹膜后脂肪减少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后天因素之一[1]。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消瘦、呕吐、腹痛、饭后饱腹感等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行手术治疗解除十二指肠梗阻[1]。因此,患儿前后两次进行手术治疗,虽对症治疗,解除病理性压迫,但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本未健旺,又被饮食内伤,后行手术创伤,故以“稚阴稚阳”之体受损为重要基础,病起于内伤饮食,病邪伏留胃腑是致病关键,是以从“脏腑风湿”论治[2],当透邪以祛其因,扶正以固其本,标本兼顾。仝小林教授以连苏饮和半夏干姜散共奏止呕之效,其中苏叶、苏梗清宣透邪,薛生白自注“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3],合黄连辛开苦降,调畅肺胃气机,使胃中郁热从肺道宣散于外,半夏干姜散温中散寒以和胃止呕[4];小儿易伤于饮食,而六腑以通为用,故以枳实合二丑以通胃腑,又重用白术配伍红参健脾益气以护其本,体现了“养正积自除”[5]。

2008年7月23日二诊:服上方半年,呕吐好转50%,现排便不通时呕吐,偶有晨起恶心呕吐,遇冷出现小腹部疼痛,按之有水声,大便成形,日1次,体重增加2 kg。处方:上方加吴茱萸1 g、酒大黄1 g、茯苓9 g,打粉吞服,每日1剂。

按 经半年调理,患儿呕吐好转,效不更方,故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患儿便结不通则加重呕吐,故以小剂量酒军通降泄浊;遇冷见小腹痛,则以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得配本草》言其可温中下气,“治一切厥逆之气”[6];患儿脾胃虚弱,“脾为生痰之源”,久病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

2009年2月4日三诊:服上方半年,呕吐明显减轻,然2008年11月4日因腹痛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医院,入院查腹部B型超声示:(1)胆囊炎伴结石;(2)胆囊内强光点,考虑泥沙样小结石。诊断为“胆囊炎伴胆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现患儿间歇性腹痛伴呕吐,大便通畅,日1~2次,体重增加6 kg、舌象正常,手心不热。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6 g、黄芩9 g、清半夏6 g、红参2 g、海金沙15 g、金钱草15 g、广郁金6 g、酒大黄1 g、白芍9 g、炙甘草3 g、生姜3片,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检测腹部B型超声,胆结石消失则停药,及时复诊。

按 经前1年的调理,患儿呕吐症状明显好转,然小儿脏腑较弱,病邪缠绵,此次胆囊炎伴胆结石症发作,累及肝胆,横克脾土,胃气上逆,呕吐复发。仝师见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闻其声低气怯,故从肝论治,态靶同调[7],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以“调态”,配伍大剂量海金沙、金钱草排出胆囊结石以“打靶”。靶药大剂量海金沙、金钱草排石可去慢性胆囊炎之因,靶方小柴胡汤既调理胆囊的炎症状态,又疏肝行气解脾胃气逆之困。《金匮玉函经》言“若欲治疾,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经脉”[8],故更换汤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有故无殒”[9],若胆结石已去,则停药。

2009年7月29日四诊:服上方5剂,2009年2月17日和2009年2月18日分别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兰州军区总医院检查,腹部B型超声均示:胆囊未见明显异常。因此停服上方,且症状好转,遂停药5月。现因食凉饮冷复发呕吐,晨起呕吐,每2~3日1次,呕吐物为白色酸水,时有黄绿色液体,食欲不佳,情绪低落,二便调,体重17.5 kg、较半年前下降1.5 kg。舌苔白,舌底瘀滞。予连苏饮、半夏干姜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苏梗3 g、藿梗3 g、黄连1 g、清半夏3 g、干姜3 g、吴茱萸6 g、旋覆花3 g、代赭石6 g、槟榔片3 g、二丑各1.5 g、炒白术6 g、酒大黄2 g,水煎服150 mL,三餐前冲服,1次各50 mL。

按 患儿脾胃虚弱,应合理饮食,忌生冷油腻,然不遵医嘱,未能及时复诊,调护不当,以致病情反复。此阶段以脾胃功能异常为病理基础,伤于饮食,呕吐复发,缠绵不愈,符合“脏腑风湿”特点,故依前法,透邪以苏梗、藿梗给邪以出路,兼能清宣理气,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以驱邪外出,扶正以炒白术健脾益气,配伍小肠动力药槟榔片、黑白丑消食导滞[10],旋覆花、代赭石、清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是降气的靶药。全方从“脏腑风湿”论治脾胃寒湿之态以治其本,运用靶方靶药调理患儿呕吐之症以治其标,态靶结合,标本同治。

2019年1月22日五诊:服上方半年,呕吐基本消失,后每遇冷食凉呕吐复发时,以上方煮散冲服,调治约10年余,病情平稳。现患儿时值中考,每于受凉或生气后出现脐下腹痛,继而呕吐,食欲不振,痛经。身高:152 cm,体重36 kg,体重指数:15.58,血压:98/59 mmHg,心率:101次/分。舌体胖大齿痕,舌苔淡黄微腻,散在片状瘀斑,舌底瘀滞,脉细弦数,重按无力。予反左金丸合小半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15 g、黄连3 g、白芍30 g、姜半夏15 g、生姜30 g、茯苓15 g、三七9 g、浙贝母9 g、莪术9 g,水煎服,三餐睡前各50 mL,共14剂。

按 患儿10余年以来,病情平稳,现因考试压力,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不通则痛而腹痛,寒湿犯胃,气机不利则呕吐,又因素体脾胃虚弱,久病入络,故治当疏肝解郁,温中和胃,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吴茱萸和黄连,剂量5∶1,取反左金丸之意,性热以温胃运脾,入肝可疏散寒邪[11],配伍大剂量白芍,类戊己丸之意,缓急止痛[12]。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言“久病血瘀”,故患儿舌面片状瘀斑,舌底瘀滞,症见腹痛、痛经,因此,以莪术、三七、浙贝母活血祛瘀,此组药亦为仝师临床化斑之靶药;小半夏汤降逆和胃止呕,是治疗呕吐的靶方[10]。此方从肝论治气血寒凝之态,又结合了止痛止呕的靶方靶药,共奏态靶同调之效。

2 讨论

2.1 审因论治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名首见于《内经》,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呕吐,现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13]。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当先辨症论治,解决疾病的突出矛盾,再辨证论治,确定治疗的整体方向,然后辨病论治,把握治疗的特异性,同时审因论治,祛除疾病源头[14],如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言:“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仝师辨治呕吐,在辨症、证、病的基础上强调审因论治的重要性,其总结为“酒呕正气苏连饮,痰呕小半加茯苓,食呕保和枳术汤,寒呕反左入理中”[10]。此医案审因论治小儿呕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患儿误食生冷,寒邪犯胃导致呕吐,对症治疗后调护不当,迁延不愈;第二阶段,呕吐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行手术治疗虽解除病理压迫,但亦伤及患儿正气;第三阶段,患儿脾胃娇弱,不耐风寒,感邪无力驱邪外出,病邪伏留,呕吐反复发作,故从“脏腑风湿”论治,透邪扶正;第四阶段,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诱发小儿呕吐,故疏肝利胆以缓解炎症,化石排石以去其病因;第五阶段,困于升学压力,患儿情志失调,且久病入络,气血寒湿郁结气机引起腹痛伴呕吐,故从肝论治,调畅气机,缓急止痛,降逆止呕。

2.2 态靶同调

基于临床实践,仝师提出“态靶因果”的“十字”辨治方略,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依”[7]。“态”包括“常态”和“病态”,“常态”如《内经》言“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病态”指人体失衡的病理状态,如热态、寒态、湿态、燥态、虚态、实态等,从宏观角度,调整病态转归为常态,是“调态”的基本思路,反映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如本医案中,仝师以连苏饮合半夏干姜散调节脾胃寒湿之态,小柴胡汤改善胆囊炎呈现的炎症状态[15],调肝胆失和之态,反左金丸主入肝经解气机郁结之态。在宏观“调态”的基础上,当结合微观定靶,增强治疗的精准性[7]。靶方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调态又可以打靶,总结仝师治疗呕吐的靶方,如湿态用小半夏汤,脾胃寒湿之态以半夏干姜散,食积之态用枳术丸、保和丸,风寒湿热夹杂外侵内伏所成的“脏腑风湿”之态宜连苏饮、藿香正气散,肝寒犯胃所致脾胃虚寒之态予反左金丸、理中汤。靶药的特异性更强,如此医案中用到的大剂量海金沙、金钱草是化石排石的靶药,旋覆花、代赭石是降逆的靶药,莪术、三七、浙贝母是化斑祛瘀的靶药,促进消化道动力的靶药又根据部位而各有侧重,如枳实促进胃动力,槟榔、二丑可促进小肠动力,大黄则促进大肠动力[10]。

2.3 剂型服法

中医药剂型多种多样,《神农本草经》序中言:“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临床常根据疾病的缓急、药性的强弱、患者的体质等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16]。仝师治疗急危重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宜汤剂,如此医案中运用小柴胡汤配伍大剂量海金沙、金钱草化石排石,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急性发作;而急病缓解期或慢性病则选择丸(蜜丸)、散(细粉服散、粗粉煮散)、膏(膏方)、丹(水丸),其中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因散剂可直达病所,且节约药材,简便效廉[17],而常应用。此外,对于呕吐或脾胃极度虚弱,药入即吐或呕泄不止者,可煮散频频饮服。如此医案中患儿脾胃虚弱,反复呕吐,故首诊先以煮散少量多次饮服,待二诊呕吐缓解,打粉混匀,温水调服,使药粉直接作用在胃肠道[10]。

猜你喜欢
干姜胆囊炎半夏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半夏入药多炮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