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2020-01-10 03:06柴素芳
关键词:幸福观教育者幸福感

柴素芳,姜 旭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幸福既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生活实践”[1]。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动,大学生的幸福感受到一定影响。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在担当中创造幸福。本文着重论述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探析疫情防控时期维护大学生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现实举措。

一、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维度

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疫情防控的紧迫形势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

(一)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

生命健康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命题。孔子提出: “天地之性,人为贵。” 西方哲学家尼采基于对自然生命的肯定提出了道德价值学说。马克思认为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千千万万的人获得幸福而奋斗。生命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享有生命健康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条件,也是大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必然需要。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面对国内外疫情的不断变化,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恐惧与焦虑的负面情绪,削弱了其幸福感的体验。因此,在抗 “疫” 特殊时期,教育者要确立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及时开展生命教育维度的幸福观教育, “生命教育通过对‘人为何而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从而进一步追求生命的本真之意”[2]。重大疫情背景下,教育者可以结合李文亮医生等人的事迹教育大学生在珍惜物质生命的同时,感悟先进人物精神生命的伟大、社会生命的价值,进而以崇高的生命理想为大学生的幸福之路筑基。

(二)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和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追求,指引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习近平提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促使其在成长成才中收获奋斗的幸福。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对比中外抗 “疫” 实践,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验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进而坚定 “四个自信”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人员纷纷驰援武汉,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展示着战胜疫情的必胜决心,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彰显着战 “疫” 先锋的坚定信念。人民警察、医护人员、志愿者,坚守在不同岗位,但具有相同的信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们在坚守中体验着存在的价值,在奉献中感受着被需要的幸福。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其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奉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之路上书写幸福华章。

(三)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

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具有约束力、规范性。遵纪守法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只有懂法、遵法、守法、用法,才能踏上正确的幸福之路,才能获得积极的幸福体验。疫情发生以来,多数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驰援武汉、保障后勤、居家防疫,坚守在各自岗位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个人力量,但也有少部分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聚集、瞒报漏报、在互联网发表不当言论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有的人趁机获取不义之财。他们不理解遵守法律法规与获得幸福之间的必然联系,不明白 “幸福不是纯粹个人迫切需要的满足,而是建立在有利于自己且无害于他人基础上”[4]的心理体验,最终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因此,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就是要促使大学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助力疫情防控、体验幸福生活。

二、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价值维度

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维护大学生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现实举措。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

首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物质幸福。物质幸福是精神幸福的来源和基础,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的物质幸福受到一定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 “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5]疫情发生后不久,全国上下就打响了防控疫情阻击战。党和政府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为获得幸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相比较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中国的大学生们居家防疫,享受着 “停课不停学” 的安稳生活,这种 “物质幸福” 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疫情中学会珍惜和感恩,正确认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大学生在疫情中积极体验幸福、努力创造幸福。

其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精神幸福。马斯洛指出: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6]精神幸福属于高层次的幸福体验,是满足大学生高层次需要的重要因素。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不畏生死的抗 “疫” 英雄,他们在战 “疫” 期间充分体现了个人价值: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中体验被需要的幸福;志愿者在服务中体验奉献的幸福;社区工作者在默默无闻中体验责任与担当的幸福。他们的幸福属于精神幸福,体现为精神的充盈与价值的高尚。幸福观教育作为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的 “引路明灯” ,对于帮助大学生感知幸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精神幸福,激发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发扬担当精神,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收获精神愉悦、内心充盈的幸福感。

再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是大学生获取幸福的双重维度,二者之间互依共存、休戚与共,是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性终极目标。教育者要把战 “疫” 实践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正确认知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之间的关系。拥有物质幸福是大学生参与战 “疫” 实践的基础,追求精神幸福是大学生投身战 “疫” 实践的不竭动力,既要摒弃只追求物质幸福、忽略精神幸福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唯精神幸福至上,以牺牲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为手段的片面观点。真正的幸福应做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开展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珍惜物质幸福、追求精神幸福,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的动力,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

首先,在战 “疫” 舆论斗争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疫情发生以来,党带领人民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并且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部分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媒体和个人以 “自由” “人权” 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在网络上掀起 “疫情舆论战” ,这对于媒介素养不高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无疑带来了危险与挑战。疫情防控背景下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辨个人 “居家防疫” 与社会 “同心抗疫” 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舆论斗争中坚定跟党走、争做战 “疫” 新青年,在努力实现个人幸福的同时助推社会幸福的实现,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

其次,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7]。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指挥民众积极战 “疫” ,不同职业、不同年纪、不同身份的中国人都牢牢地拴在一起,与新冠病毒顽强抗争,凸显了社会主义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制度优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学生们担起责任、扛起使命,迅速投身战 “疫” 志愿服务。他们忙碌在各个社区、村口以及战 “疫” 后勤,不惧病毒肆虐传播,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始终将社会幸福作为个人奋斗目标,他们以临危不惧的勇气、坚定执着的信念、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书写着大爱、责任与担当,成为抗击疫情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战 “疫” 时期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通过奉献收获幸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社会幸福为奋斗目标,以高尚的道德境界为价值追求,促使大学生在汇聚青春力量中助力疫情防控,在泼洒青春热血中收获人生幸福。

再次,在战 “疫” 思政课堂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与疫情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艰巨的战 “疫” 中,许多抗 “疫” 战士冲锋一线、不惧生死,深刻彰显了 “舍小我、为大我” 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个人幸福寓于社会幸福的担当作为。面对疫情他们毫不畏惧,在战 “疫” 工作中以社会的 “大幸福” 为奋斗方向,通过实现社会的 “大幸福” 来收获个人的 “小幸福” ,为大学生树立了临危不惧、心系祖国的爱国形象,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团结形象和百折不挠、越战越勇的坚韧形象,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教材。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教育者传播战 “疫” 中的幸福故事,有利于发挥战 “疫” 思政课堂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促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抗 “疫” 精神、争做战 “疫” 先锋,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挥洒青春、收获幸福。

(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

首先,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8]。幸福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会因为不同人的不同心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是获得高质量的幸福体验的有效途径。疫情发生以来,部分 “悲情舆论” 在网络上弥漫,对大学生造成了恐惧、焦虑的不安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战 “疫” 时期,幸福是和家人居家防疫享受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是医生护士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时露出的灿烂笑容,是国家抗击疫情逐渐取得胜利时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在战 “疫” 时期积极寻获幸福,努力创造幸福,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其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的动力。享受幸福的前提需创造幸福,马克思说: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9]大学生只有在人生旅程中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在自我实现中收获幸福、享受幸福。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战 “疫” 英雄们以铿锵有力的誓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驰援战 “疫” 一线,他们担起肩上重任,与病毒展开顽强斗争,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这些战 “疫” 故事是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 “教科书” 。在疫情防控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抗 “疫” 战士为榜样目标,激励大学生自觉投身战 “疫” 工作,在助力疫情防控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战 “疫” 劳动实践中体验幸福生活。

再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大学生作为幸福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不仅要提高其感受幸福的能力,更要激发其创造幸福的动力,引导其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做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幸福人。 “劳动是幸福的前提,享受是劳动的积极结果”[10],引导大学生积极劳动、创造幸福并正确享受幸福,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疫情防控期间,有些人只顾贪图享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丝毫不顾疫情的严峻。这种 “巨婴” 行为的背后是割裂了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之间的关系,他们不理解 “享乐不等于幸福” “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才能收获幸福” 。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促使大学生以战 “疫” 劳动创造幸福、以自我实现感受幸福,引导其在抗 “疫” 实践中收获真正的幸福感。

三、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践维度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充满了紧迫性、深刻性与现实性,教育者要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针对大学生的 “幸福危机” 要精准施策,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引导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在担当中创造幸福。

(一)更新幸福观教育观念

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教育者要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幸福感、价值感。其一,要坚持精准防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教育者既要引导大学生精准防控疫情,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战 “疫” 工作,又要针对大学生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对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与就业帮扶,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维护其幸福感。其二,要坚持科学防控与幸福观教育相结合。重大疫情不仅对大学生科学防疫带来挑战,更是大学生应对幸福危机的一次 “大考” 。教育者既要贯彻科学防控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有效地防控疫情,又要积极开展幸福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幸福能力,促使其在科学防疫中创造幸福、收获幸福、感受幸福,增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其三,要坚持全面防控与多点开花相结合。教育者既要树立全面防疫的 “新常态” 理念,又要多措并举、科学有效地防控疫情。家庭是疫情防控的后方保障,社区则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因为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11]。高校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引导大学生在做好居家防疫的同时投身社区防疫工作,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以担当创造幸福,使社区成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第一线。此外,要积极建构疫情防控的坚固长城,使社区、家庭、学校形成内外联动,引领大学生争做战 “疫” 后勤员、宣传员、战斗员,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用责任与担当奏响幸福乐章。

(二)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

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论及实践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将幸福理念注入大学生的头脑中,还要提高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将 “劳动创造幸福” 的价值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实践,以提升幸福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开辟教育新路,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收获幸福、体验幸福。其一,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教育者不仅要给大学生讲好战 “疫” 故事,帮助大学生了解战 “疫” 时期的幸福事、幸福人,更要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战 “疫” 先进典型,通过参与防疫实践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价值感。其二,运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幸福是古已有之的话题,从孔子 “君子以义为上” 的幸福观到今天引导大学生追求社会和谐的幸福,从孟子 “与人乐乐” “众乐乐” 的幸福观到今天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中追求价值实现的幸福,从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的幸福观再到今天以社会之 “大我” 成就个人之 “小我” 的集体幸福观,都是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教育者要采取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奉献自我,收获本真。其三,运用传统联系现代的方法。传统的幸福观教育采用理论灌输、会议、讲座等方式,虽然保证了教育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但缺乏育人的亲和力及感染力,不利于提升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以拍摄微电影、举办征文及摄影大赛、线上云演讲、云话剧等方式记录战 “疫” 时期的特殊幸福,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促使大学生以劳动感受幸福、以担当创造幸福,提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举办 “共抗疫情·爱国力行” 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大赛,得到全校本、硕、博学生积极响应,共收到作品百余部,是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取得的丰富实践成果,目前正在通过 “幸福微影” 微信公众号展播优秀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学生们在创作战 “疫” 微电影(短视频)中,通过体悟抗 “疫” 战士的奉献与艰辛,得到幸福的引领与心灵的净化,促使其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传递幸福。

(三)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

思政课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主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教育者不仅要利用好思政课课堂,更要拓宽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亲和力。其一,学校要统一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应统筹设计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提供政策上的坚定支持。例如,可由分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校领导牵头,联合学校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深入研究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团委、教务处、学工处可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幸福观教育走进云课堂、融进云活动,在疫情防控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其二,要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们居家防疫,网络新媒体成为其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主流媒体,积极传播幸福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既要创新传播形式,又要遵循传播规律,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中体验别具特色的幸福。其三,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战 “疫” 实践。教育者要从理论上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幸福是其目的所在、价值所在。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战 “疫” 实践,在疫情防控中汇聚青春力量、挥洒幸福汗水。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时期,以青春之我、奉献之我为决战疫情增添动力,在战 “疫” 劳动中体验幸福,在战 “疫” 奉献中创造幸福。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 “90后” 党员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12]。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激励广大青年努力奋斗、奉献青春,在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幸福、在担当中创造幸福,以无悔的青春奠基幸福之路。

猜你喜欢
幸福观教育者幸福感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