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回肠炎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020-01-10 02:55孙保江申海燕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下痢周龄肠炎

孙保江,申海燕

(河南省林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林州 456550)

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猪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侵害断奶仔猪至成年猪,尤其是6~16 周龄生长育肥猪易感,发病率在5%~40%不等,死亡率不高,一般为10%左右,但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若引起继发感染,死亡率可达40%~50%。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病原菌为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 周,细菌在粪便中可存活2 周左右,容易造成持续感染;细菌对一般消毒剂有抵抗力,对含碘和季铵盐消毒剂敏感。临床实践证明,98%的育肥猪带菌,经产母猪阳性率达74%,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患病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缓慢或停止,淘汰率显著增高,给生猪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也可通过粪便在猪只之间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在鼠体内繁殖,因此老鼠可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所以,猪场灭鼠有利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各种应激反应如夏季热应激、转群、混群、昼夜温差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等,均会引起猪回肠炎在猪场内流行。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3 周,体温正常或稍高,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

2.1 急性型

急性型不常见,多发于4月龄至12月龄的成年猪,有时经产母猪也会发生,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造成急性贫血引起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

2.2 慢性型

慢性型较为常见,多发于6周龄至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突然更换饲料后,病猪的粪便变软、变稀呈糊样和水样,颜色较深呈水泥灰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食欲减退,吃几口就走,甚至食欲废绝;病猪消瘦,被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病程长的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一般4~6周可缓慢康复,治疗不及时可成为僵猪。

2.3 亚临床型

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亚临床型,多发于6~20 周龄(因为细菌持续存在,整个育肥期都可发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腹泻,有时也会发生轻微的下痢,但生长速度和对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对饲料利用率可降低17%~40%,平均减缓育肥猪日增重24%,出栏时间至少延长14 d。据估计,回肠炎造成每头猪平均损失为10~20元。

3 病理剖检变化

急性型及慢性型回肠炎两者病变出现在回肠、盲肠及近端结肠,肉眼可见由急性出血性到增生性及坏死性等不同的病变。典型的肉眼病变特性是小肠及大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有时可见肠道平滑肌显著肿大,小肠内有凝血块,结肠内有带血液的粪便。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及特征性病变(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细胞内劳森菌的,就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与猪痢疾的区别。

5 防治措施

生产区要严格消毒,选用正规厂家的合适消毒剂;消毒前认真做好清理工作,消毒与空圈结合;减少应激,因大多猪场都存在细菌,只有在应激情况下猪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如转群、长途运输、饲养密度大、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大、湿度高、频繁接种、营养不良、饲喂发霉饲料、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发病。同时,要加强灭鼠工作,消除带菌中间宿主,预防时口服接种回肠炎弱毒活疫苗也可以对猪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6 临床治疗

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厌氧菌,并且是细胞内寄生菌,一般药物不能到达细胞内,不能将其杀死,所以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首选药物是支原净,其次是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可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在饲料中,也可进行注射用药。第一,要选对药物;第二,药量用足;第三,疗程要够;第四,中早期用药,只有科学合理地掌握治疗时机、用药剂量、用药疗程,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下痢周龄肠炎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