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1-10 0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英语课程基础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湛江 524088)

0 引言

与高等教育有关的两个主要思维技能是思辨能力和反思能力,并认为这两种思维模式对学业成绩都有影响。对于思辨能力,Scriven和Paul将思辨能力定义为“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思考者通过熟练地掌握思维固有的结构并将知识标准强加于思维之上,从而提高了思维质量”。关于思辨能力的统一定义尚存在争议,这就是为什么Minnich宣称思辨思维能力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另一种定义将思辨能力集中在自我指导和纪律性思维上,“它体现了适合于特定思维模式或领域的思维的完善性”。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国家间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西方国家开始尤其注重思辨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美国教育部从90年代开始将其列为高等教育重要目标,学界在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也很多。近十年以来,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在我国外语教育界已成热点话题之一,一些学者更是强调,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思辨过程,并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可分为三大子领域:定义、评价方法和培养方法,本课题关注于后者,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目前学者们除了研究学科内共同的思辨能力,不少学者更着力分析不同学思辨能力培养问题,例如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等。近十年来,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真正受到重视并展开研究。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根据研究主流有:现状的调查,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和具体作用;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主流调查结果显示“思辨缺席症”,主要表现在除了良好外语语言表达外,对当下问题思辨能力却是重要的缺失,如口笔头表达中频出现的逻辑性差、论证不显著等,相比其他文科专业,外语类学生思辨性能力并无显著于其他专业学生;探索不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比如在写作、口语、阅读等课程上如何引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怎么开展的问题,也有讨论通过如辩论课这种要求思辨能力较强的选修课,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相关教材在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如外研社在2016年开发了《大学英语思辨教程》以及有关思辨能力的系列丛书,开展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在线教师培训课程。

思辨能力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人才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基础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思辨能力培养的迫切性,以及相对应的改革方向内容。

1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笔者在所在院校承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和高年级学生语言学概论、英语教学法课程以及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当中发现,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难以达到教学大纲中思辨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当被要求对某问题进行分析、需要说理论据或写文章需要论述时,学生通常头脑一片空白,无法对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或者似有想法却不知如何进行表达。甚至在阅读完某材料后都难以形成自己的总结,更没有自己的看法。这种情况在基础英语课上尤其突出。语言本身就是思辨的体现,需要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与评价综合能力才能学得好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对抽象些的概念难以理解,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薄弱,更无法对其中某些流派的观点作出评价。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仅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够高,更多的是思辨能力的缺席。对应的是,在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种思辨能力中,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记忆、理解层级,而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高级的能力鲜有能及。

此外,《基础英语》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基础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从学时量来讲,基础英语一周4课时,课时量约为其他课程一倍,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课程中学时最多的课程。基础英语课又称精读课,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侧重加强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评论和批判的能力。这说明从主观地位与客观课时量来看,基础英语课程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从教学侧重点来看,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方法也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然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仍限定在培养学生的具体语言技能上,在教法上如果欠缺探究式、讨论式等方面的展开将无助于思辨能力训练的目的。

总的来说,学生的思辨能力没达到大纲要求,而课堂目标纯技能导向以及教学模式单一恰恰目前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不如意的部分原因。 所以本课题提出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转变纯语言技能教学目标至“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并重、转变重识记和阅读技巧的课堂活动模式为探索式、启发式以及转变重终结性轻形成性的评测形式为加大形成性评测、主观题评测的权重,减少标准化评价和识记内容考查的评价方式,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思辨能力方面的教学改革对培养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思辨能力一直作为人才评判的标准之一,在计算机和技术时代,思辨能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形式,在科技发展迅速、人才辈出的今天,更是时代的要求。在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意识方面,起着辅助手段和强大的工具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在课堂中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有效的终身学习者,至关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变得越来越独立和自我指导。因此单纯只注重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始实施。

邹绍艳等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辨能力也直接对课堂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技能导向转向“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并重导向不仅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本身更要注重思辨能力培养,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模式。在这个信息爆炸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迫切需要教育系统和讲师作为为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调节技能和能力,《基础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思辨能力”的转向是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好契机。

2 课程改革内容与方法

2.1 教学目标的转变

转变单一的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分析,将教学目标转向“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并重。虽然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以夯实英语基础与提高英语技能为主,但从目前存在问题来看,教学当中并不能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思辨能力应贯穿于课堂学习。确立“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二者并不矛盾,思辨能力的培养必然要带动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语言技能的提升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2 教学模式的转变

转变基础英语课程目前的教师权威身份、以语言讲解和提高阅读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友好的课堂条件,鼓励学生质疑和发问,课堂活动中创造情景,与学生积极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他们的发言给予及时的、中肯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从情感上敢想、敢说。教师通过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意识,有引导性地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自我表达意愿。

2.3 评价模式的转变

增加课堂评价的方式,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加强主观测评的权重。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单一,测评内容较浅,主要考察内容是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单词的熟记情况,甚至是考勤的另一种形式;终结性评价多为标准化测试,评测内容为课后练习加少量课外内容。总的来说,这种评价模式考察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对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没起到实质上的促进作用。本课题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基础英语课程的评价模式,加大主观测评的权重和丰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如此通过转变评价方式,促进思辨能力在培养环节的达成。

3 结论

思辨能力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它使学生具备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进行社会事务推理的必要能力。换句话说,高阶思维技能可以结合大学教学的课程进行教授,并且他们可以在组织活动和技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和技术可以培养和培养思辨能力。为此,他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范围,本课题所对《基础英语》课堂进行改革,并使学生参与推理,论证的认可和评价,演绎和解释。

(1)在思辨能力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改变基础英语传统课堂纯技能教学目标、重识记轻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的现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2)强调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技能发展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的联系,以思维发展辅助语言技能发展、以语言技能发展拓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发展的要求和思维能力训练的平台,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4)基础英语课程上加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以及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导师制”教学的导,不仅促进课堂学习成效,也能实现大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英语课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微课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