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林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各类生态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语言生态也在此大背景下不断受到热议,保持语言间的生态平衡以及语言内部各部分和谐共存是语言规划者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在生态观角度下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不断发展和巩固汉语的国际地位,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方案》更深层次的理解。
每一种语言规划都与其所在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根据不同层级对语言规划进行划分可以实现有序的语言规划模型[1]。在最初的语言规划领域,语言规划简单区分为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地位规划指某种语言在特定背景下的地位,一般从国家层面借助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力量给予保证。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体现在对一种语言的社会地位的保障、社会交际的流通以及该语言的传播和教育。本体规划则体现出语言自身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规划,如发音、语法形式等,一般是语言内部各部分的平衡和发展的规划。当前对语言规划类型的研究较多,而不同学者对语言规划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巴尔道夫(Baldauf)[2]的观念,语言规划有四种主要类型,即地位规划、本体规划、教育语言规划和声望规划。
生态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是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和谐共生,认为语言是一种生态现象,环境对语言交际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上述主要语言规划类型当纳入生态观的考量,形成不同的维度。卡普兰(Kaplan)和巴尔道夫(Baldauf)[3]107在其著作《语言规划:从实践到理论》(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中创新性推出生态观念的语言规划模型,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将语言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
从宏观维度看,语言和语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互相融合与分割,语言外环境的生态问题不容小觑,如语言之间的地位主次,语言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摩擦等,前文提到的地位规划、声望规划都可以纳入宏观维度下。
中观层面重视语言的维护与发展。据我国情况来看,国家推行普通话过程中如何对方言进行有效保护,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寻求平衡,这在中观规划层至关重要。语言的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在中观规划中有所体现,该地位规划则会体现在同一大背景下的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如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微观层面涉及语言政策的具体实施者。语言规划注定是一个长期任务,是一个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的规划,同时下层基础如何对制度进行实施会对制度的制定形成反作用。因此,教育语言规划在微观层面亦占有重要地位。
汉字是非拼音文字,字体结构繁复,笔画繁杂,很难通过字形辨别出汉字的正确读音,因此,有一套完整的标音体系来完成对汉字的认读变得愈来愈紧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生态语言观的角度分析《方案》所处地位以及作用,可以全方位了解《方案》并加以更好运用。
宏观角度下的语言规划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地位和声望规划。对于《方案》而言,其权威地位由国家的官方规划所体现,受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推进使得《方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宏观角度下《方案》的地位
1958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方案》为中国的官方法定拼音方案。1977 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认可《方案》的完整性,并同意推荐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4]。1982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同意在汉语拼写时将汉语拼音作为国家标准。由此可见,《方案》的地位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强制性规划巩固,从而在国际上获得认同。
国家的宏观地位规划巩固了《方案》的法律地位。2000 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的国际沟通与交流奠定了《方案》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同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媒介作用[5]。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汉语拼音更是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当着辅助语言交流的工具。
2.宏观角度下《方案》的作用
结合陈章太[6]、柯彼德[5]和苏培成[7]对《方案》的分析和归纳,宏观角度下的《方案》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保障汉语的国际地位。《方案》的制定和推行使得汉语的拼读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名和人名有了统一的国际化标准。中国要提高国际声望和地位,离不开汉语的推广,但汉语推广离不开汉语拼音的辅助,将《方案》作为最权威的汉语拼音制定方案则是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推动中国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信息处理离不开汉语文字的处理。以拼音输入为基础的汉字输入法实现计算机上读写汉字的突破,使得汉语手机输入成为可能。现在的通信技术和科技技术离不开对于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案》则是高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中的必备工具。
中观角度下的语言规划更侧重语言的保护与发展,强调语言继承与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容易造成语言沟通上的障碍。除少数民族语言,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也尤为明显。因此,汉语普通话的推广一直是我国语言规划方面的重点工作。
1.中观角度下《方案》的地位
在汉语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案》具有纲领作用。《方案》的独特作用在于完成汉字的拼写和拼读,掌握了汉语拼音让汉语沟通成为可能。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提议与号召的过程中,《方案》更应该被视为我们重要的工具,而不是摒弃它[8]。陈章太[9]指出,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而方言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语言也不会轻易消失,普通话与方言是一种长期共存的关系。
全面推广普通话初见成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得到了推广,标准音得到了普遍接受。中国南北方语言和民族之间的发音差别极大,《方案》作为一个统一标准,则使得普通话在社会上的传播成为可能。
2.中观角度下《方案》的作用
结合马庆株[8]、苏培成[7]对《方案》在推广普通话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的总结,可以归纳出中观角度下《方案》对汉语的保护和推广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全民语文修养。提高文化素质,提升语文知识,推广普通话以及用字规范化有助于推动语文知识的普及。同时,汉语拼音的正音作用为普通话推广助力,因为只有对汉字进行标准化注音与读音,才可以保证普通话的顺利推广。
第二,规范汉字拼写与读音,完善汉字音节系统。冯志伟[10]在纪念《方案》颁布60 周年之际,总结了汉语拼音国际标准ISO 7098: 2015 的成绩:提出汉语拼音歧义指数的概念;指出文字系统转换的一般规则;完善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形式总表等。该方案系统地完善了汉字音节系统,使得汉字音节的使用有了统一标准。
第三,推动盲文语言系统的发展,促进盲文规范化与信息化[11]。《方案》对于盲文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国家颁布的现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就是以《方案》为标准建立的,完善盲文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盲文的规范性,使得盲文语言系统变得科学又通俗易懂。
微观角度更重视《方案》的实际运用及教学方面,也就是语言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作为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在汉语教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度推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出的积极贡献让人不可忽略。
1.微观角度下《方案》的地位
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规则来学习汉语比直接学习汉字来掌握汉语的效率提升三倍[4]。由此可见,《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的学习是不可被国际音标所替代的。外国人的误区在于,认为即使不掌握汉语拼音也可以用国际音标进行汉字注音。但事实是,国际音标是一个符号与一个音的对应关系,是一种记音符号;但是汉语拼音是注音体系,它标记的是一个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方案》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学习地位,也就是说,学习汉语应先学习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与学习中更是如此。
2.微观角度下《方案》的作用
《方案》在国内的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始终坚持着主导地位。结合柯彼德[5]、陆俭明[12]和赵金铭[4]对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贡献分析,微观角度下的《方案》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从事汉语教学的工作者提供良好教材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方案》为教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汉语语音系统。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来教授汉语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从而避免汉字认读在学生语法学习过程中造成的 麻烦。
第二,为学习汉语的学生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和良好的辅助工具。学习者掌握了汉语拼音之后可以熟练地在词典和辞典中查找汉字,从而便于学习者进行自学。对于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外国学习者而言,他们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进行正常的沟通和 交流。
通过汉语拼音的教授,汉语教学者可以帮助初级汉语学习者克服汉语学习的诸多困难,如语法规则学习、语法结构的理解等。掌握了基础汉语拼音规则之后,学习者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自学和进行无障碍的基本汉语沟通。
本文基于语言规划生态观的三大角度(即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理论架构)[1],分析《方案》在三大角度下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宏观角度,《方案》在地位规划和声望规划中,为汉语国际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观角度,《方案》在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扫除文盲工作的普及推广有着卓越的成绩,在汉语自身的本体规划中对语音语调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话和科学化;微观角度,《方案》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系统性的汉语教学方案,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汉语学习有效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