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清泉学校 李海涛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以及个性特点,对整个班级发展有导向作用,外界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的影响,而班主任的个性正是影响整个班级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关键。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强,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好,整个班级的班风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基于班主任个性、班风以及学生关系,笔者将重点研究以班主任个性促进优良班风形成的策略。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班主任的个性则是班风建设的基石。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小学生也最容易受到教师的个性影响。小学生最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而班主任的个性特点更是比普通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大,多名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自然能够在班级中形成独特的班风,成为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班主任自己也要意识到自身个性对学生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个性,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在日常教学以及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像要求学生行为那样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自己的教学能力,要以一种虚心的态度进行教学,要诚实守信,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平等对待,问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不要主观臆断,偏听偏信,在处理结果上也要明确说明处理的缘由,明确指出双方错在哪里,要求犯错的学生为自己错误的行为道歉或者进行处罚。尤其是在面对学生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时,对于抄袭者和被抄袭者都要予以惩罚,明确说明抄袭的行为是错误的,提供抄袭的学生并非帮助人而是在害人,借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就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给学生示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严于律己的良好班风。
学生学习要勤奋、努力、上进才能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从而得到质的飞跃。而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弱,天生贪玩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自然会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则能够促使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态度。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主要榜样,在教学时自然要保证做到严谨求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班级内部营造勤奋向上的良好班风。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班风形成的一大关键因素。即使小学生对班主任的崇拜心理较强,但是教师过于严格就会使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多于尊重,当一名班主任需要借助学生的畏惧来管理学生时,其班风也必然是低迷的,不会有向上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而过于严肃、刻板的班主任会让小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非是担心被班主任责骂,部分学生会选择敷衍了事,这种情况若是班主任无法及时发现纠正就会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风气,可是过于严厉的班主任学生都不愿意与之沟通交流,班主任自然就不会发现这种学习状况,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班主任应该尽可能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友爱的班风,为此,让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愿意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也能够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建立良好反馈系统的基础。此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尤其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或者做错事情时,班主任不可以用言语攻击学生、侮辱学生,小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班主任要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就事论事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即可。班主任要学会语言的艺术,要多面带微笑,表示对学生的肯定。
班委会的选择和建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构建独立自主、极具个性的班风,使学生在离开班主任时也能够做到劲往一处使。若想形成这种优良的班风,班主任就要转变传统观念,要敢于放手支持班级自制,以往班主任在管理小学生时往往都是将学生当成孩子来看待,完全没有将其当成可以独立完成事务的个体,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并不适合。因此,班主任应该主动放权,支持学生自治,让班干部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班级的重要性,使之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
学校要加强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培训,若是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够强,上述的品质行为班主任都会主动要求自己去落实,若是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不强就会出现一大批自私自利、偷懒耍滑、苛责学生、体罚学生的班主任,那么就注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会好。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责任意识的培训,不断向班主任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明确校规,对于违反规定的班主任予以严厉处罚,借此构建具备优秀个性的班主任团队。
总之,要想形成优良的班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班主任需要从自己的个性特点入手。首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个性正派,为营造严于律己的班风打基础。其次在教学与管理学生时要做到尊重学生,严谨科学求实,营造有爱、勤奋向上的班风。最后班主任要敢于放手支持班级自治,构建独立自主个性强的班风。而学校也要加强班主任思想道德培训,构建具备优秀个性的班主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