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王水丽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明晰教学目标,关注语文要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相对老教材而言,现行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单元版块清晰,综合性强,适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单元整体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单元目标体现一个单元的知识目标,体现了育人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总体要求,结合单元导读,整合单元的人文价值和语言要素,探索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和规律性,制定单元目标。
统编教材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内容安排呈现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教师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全局性的整体目标,另一方面要站在教材全局对单元重点目标、每课学习目标、学段基本目标进行优化整合。教师制定单元目标时,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目标清晰有表述。同样是阅读,每个学段要求不一样,由简到难,具有发展性,如下表:
?
教师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书本单元目标,更要考虑到学生能力提升的阶梯性,为学生素养形成架起“阶梯”。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聚焦于学习的核心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语是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显然单元整体教学的人文目标是“爱国”;五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为“借景抒情”“阅读速度”“复述与书写”“列提纲”“场景与细节”“简单的说明文”“景物描写的动与静”“梳理信息”。教师应该知道这些聚焦的语文素养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顺序与线索。
以前的语文教学研究,通常侧重研读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如何克服缺陷呢?
整体教学论反对片面地对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探察——“具观”,强调超越部分与个体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的把握——即“通观”。教师在教三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这一单元,可以整体把握,设计秋叶(《山行》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收(《赠刘景文》和《秋天的雨》)、秋声(《夜书所见》和《听听,秋的声音》)等主题,指引学生感受秋天的独特魅力,凸显单元整体教学优势。
教师要善取舍,聚焦“树”——核心问题。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这一单元要让学生感受“口耳相传”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和讲述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师设计读故事、聊人物、品语言、体会情感等版块,启发学生思考“读完民间故事说说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文体的表达特点。
教学系统与其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忽视“森”谈“树”就失去了根基,离开“树”谈“森”就会走向虚无。比如关于复述,二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看图、用关键词句等讲故事方法;三年级下册提出了复述故事的更高要求;四年级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说,语言简洁,侧重学生对课文要点的讲述;五年级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教师在教复述语文要素时,就要瞻“树”顾“林”,以最后学段还学生一片“森林”。
教师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采用“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引导学生要回顾和反思,注重单元内部结构和联系,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在阅读、思考、比较、联想的过程中形成素养。比如,在单元的总结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进行5分钟讨论,思考;再给学生5分钟整理和分工,要求学生整理知识框架、画出思维导图、口头总结等。
统编教材关注方法策略,学生在精读课是学“法”。精读课中,阅读方法有默读、浏览、猜读、跳读、快读、互文阅读等。就拿跳读来说吧,如果与阅读目的联系不大,也不是学生喜欢读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读。另一种情况,学生遇到难理解的字词,先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暂时跳过难的字词,连贯地读下去。这些方法,教师在精读课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方法,应用在略读课和课外阅读中。
有效的单元评价要有良好的单元评价理念和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可以从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与学习者三方面入手。教师可尝试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形式建构“单元评价”,这里的“单元评价”具体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即通过观察学生做一件真实情境中的事情,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目标的达成度,鼓励用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整体联系的眼光审视单元及单元间的关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质,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素养转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少教多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