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王洪军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是师讲生听,以练为用,以考来测。这种教学模式缺陷越来越显现。如何“优化课堂、减负增效”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高效课堂”必须更新观念,引导学生如何学。本文主要以历史教学为背景,认真研究与分析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思想,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轻负的历史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诸多的求学压力,历史成为一种考查课,已成为不被学生欢迎的课程,而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及发展,在学生的人生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教学论,它强调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主宰者和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与学难以达到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更无从谈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我们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会对课堂的有效教学形成坚实的基础。
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限制了学生的思想,致使思路不开阔,思维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因此,为了使学生乐学,我把每节历史课都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在知识重点、难点上,我还搜集视频给学生播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和第七课有关历史时,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有关这部分历史的影片共同观看。在观看之前,学生分小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设定问题,带着问题观看。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注意力十分集中,影片给学生带来了震撼的效果,大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一做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形成一种期待。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景点毛公山,以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学生;带领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学剪纸、刺绣、陶艺,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人文素养和高雅情趣。通过建构“生活化的课堂”,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力的历史”,学生学起来积极性高,效果好。
历史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师生合作,方式灵活。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注重方法的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参与意识,我注意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生活,让他们时刻关注现实,盘活知识,反思历史,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现实中对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对知识融会贯通。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对战役进行报道,小组之间要合作完成。课下,每个小组成员提前预习,并且通过各种形式搜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有关史料。为了能符合新闻报道的形式,有的学生还专门拿来报纸研究,向语文教师求教,力求准确完成战役的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要报道的战役,仿佛身临其境,分析得头头是道,在盎然的兴趣之中,把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全部消化。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新闻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作为教师也不再是简单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吸引学生对学习历史课的专注力,我注意改变历史习题设计模式,在课堂检测过程中,注重加上一些趣味性的有文学色彩的题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使历史课不再枯燥无味。例如在检测时,我把以往的“选一选”“练一练”,以“史海拾贝”“智力风火轮”“我的地盘我做主”“慧眼识英雄”等有情趣的文字命名。更多时候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进行某一环节的命名,这样把他们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收效甚好。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包办,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去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课堂作业堂堂清,日日清,遇有问题严肃处理。
2.分层评价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要及时。课堂教学分层评价以鼓励为主,提升自信为目的。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