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究,当堂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20-12-05 13:41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蒋泽民
天津教育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情境探究

■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 蒋泽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是在日常生活或现实情境或具体情境中进行的,生活是数学的起源和归宿,教材情境图是现实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的载体,是一种教学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探索中整理总结出既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反映数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当堂达标。

一、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改造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顺利完成新模型的应用,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当堂达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经验背景的建构;学习不是接受现实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

(二)儿童心理学理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就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并积极倡导“发现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三)《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思想。

二、该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起源和归宿,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创设富有情趣、密切联系生活或复原生活情景的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并能把学到的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从而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的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教学的主导思想。现行各版本教材均编排了情境图,我们要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和当地的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教材信息窗或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走进情境,自主获取信息,并将所得信息与同桌交流。接着学生根据读取到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把紧扣本节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板书。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板书的问题讨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发现的、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提示。但是,受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水平的制约,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模棱两可或无从下手,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时机基础。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那些零散、模糊的认识升华为完整的结论。或许是同伴的一句话,就能使自己茅塞顿开;或许同伴的方法更好,就要积极请教,不会不罢休;或许小组的智慧还不能解决,两小组之间又争论开来。一组员发言,其他组员补充,一小组展示完毕,其他小组补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展开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捕捉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使课堂焕发活力。要适时地对个人探究或小组探究的成果给予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三:建模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这种数学结构是借助数学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建立模型是一种能力,一种数学素养,更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或符号总结自己的发现,然后拓展应用,引导学生用刚刚建立起来的模型描述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环节四:达标测评,总结提升。

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设计两个层次的达标题:学生必做的基础题和部分学生选做的提高题。达标题要有针对性、系统性,量和质要适当,重在方法和能力培养,练习形式灵活多样,题目的设计要精、全,难易适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困生。测试题的检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而定,早完成的要面批,利于教师及时掌握达标情况,然后抽查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或是同桌或小组互批互改,教师一定要保障改错的时间。

三、该教学模式目前取得成效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的转变,学生不再靠简单的记忆与模仿完成数学学习,他们是数学问题的发现者,是解题策略的研究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所学到的任何知识都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大大激发了学生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加期待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3.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过程就是研究解题方法、策略的过程,方法与策略渗入每一节课的学习,研究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求,由此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

4.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