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宁
(广西物资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大蛋糕中占据了一大块,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鱼得水,发展态势如火如荼,随之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链。电子商务专业群是电子商务建设的一种新型理念,电子商务专业群是由电子商务、物流商务、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新兴专业构成的专业群体,在中职学校中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专业群体。中职学校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电子商务毕业生能够顺利步入社会,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更清楚市场岗位的需求以及对电子商务方面专业人才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加快电子商务教育专业群的建设进程,培养更专业化的高质量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专业群建设是中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商务专业是当下的热门专业,涉及到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运用等内容,与经济贸易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都存在密切联系,可以说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还需掌握综合知识和技巧,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中职学校通过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可以凸显专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在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可促进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并且,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加强专业群的建设,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的综合性发展,对于复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意义重大。基于此,中职学校必须提高对电子商务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重视力度,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互联网交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成分比例日益突出,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多”的基础上是要求更专业、更精准、更多元。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非常多,培养的人才类型却是参差不齐。基于市场岗位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加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在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中,结合商务实践的应用,在与市场需求不断适应中羽翼逐渐丰满的产业类型,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多倾向于人才的实践与管理能力,应注重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着重于应用与实践,在生产、管理、服务的市场流程中,强化对人才的实用技能,适应电子商务市场工作环境,熟练运作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相关商务活动,以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1]
电子商务类型多样,商务与技术、物流与支付、网络营销、电商管理、证券交易、网上银行等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相应的复合型人才。了解专业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与盈利模式,比如:B2C、B2B、O2O,电商人才需要具备各个行业领域的实务知识,深入社会市场的调查研究,培养超前的高瞻意识,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缩短专业能力不足、市场岗位紧缺的落差,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在网络运营、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在教育领域,学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课程,为社会输送专业型的电商人才,经过多方面的发展,形成了专业的电商教育专业群。这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群,包含电商、网络、物流、美工、新媒体、金融、线上与线下、国际等,专业之间围绕一个核心——电子商务,其群中的各行业跨度较大,极大的扩大了专业群的范围。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总的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群建设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理念,也必须与市场需求的岗位要求相匹配,专业群具有较高的岗位实用性、社会适应性、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等,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新兴人才类型。
中职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制一般是两年或三年,所以,中职学校体现了很强的职业特色。基于市场岗位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切实从学生自身的条件考虑,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而设定相应的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目标是就业,如何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市场岗位需求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过程。既要兼顾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吸收能力,电商的课程类型种类多样,学生需要掌握到一定的职业能力。随着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有些学校利用这一点,把学校招生的对象完全当成谋利的工具。在招生时,利用初中生急于缩短受教育时间,参加就业的心理,描述了电子商务的良好就业前景。在实际入校并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时,两三年的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也胜任不了市场就业的岗位要求。面对这一现象,就要求学校明确培养目标,学生必须达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获取对应的职业证书。
电子商务在学校里稳固的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饱满市场的岗位需求,开设了相应的很多课程,但这些课程仍然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完善电子商务教育的实践体系。有些院校可能是由于资金和人力的不足,无法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对应的实训实验室,无法完成电子商务实践的模拟训练,比如:网站的建立、网店的维护、运营与收益等。这些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可以另辟蹊径,加强校企合作。电商企业具备专业的电子商务实践工作的机会,配套的专业设施,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互利互补,为企业输送一些专业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又解决了学校无条件的硬性不足,也为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是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点,教师队伍必须掌握深厚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相关工作经验。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要保障学校的教育水平,又要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专业度。针对目前学校缺乏专业电子商务老师的现状,[2]首先,可以招聘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师,特别是有电商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间接的工作经验,培养提早进入电商工作的状态意识,也可以查漏补缺,了解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的差距,为更好的毕业和就业打下基础。招聘的新教师又可以在电子商务教师队伍中交流和学习,加大教学工作的实操性和准确性,防止纸上谈兵,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其次可以加大对现有电子商务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去接受专业的国家教育培训,参加电商企业专业讲师的课程培训,考取国家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能力。
毕业生技能的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岗位的需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教育专业定位的模糊,课程设置缺乏市场岗位的匹配度。改善这一大弊端,需要结合对市场岗位的有效分析,深入市场的调查研究,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在专业定位上,明确课程目标,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实践课程中,模拟实际电子商务的日常工作,调取活动执行目标的有效案例,让学生看到真正的电商实操,学以致用。对于实训教学的开展,可以从产业细化角度考虑,分别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网络金融等不同岗位,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市场像是一面大镜子,把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完全的检测,有任何不足都可以反射出来,从而培养出有效的社会化人才。
近些年电商发展迅速,市场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对人才需求也会随之改变,要想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中职院校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群时,就需要立足于市场需求,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具体而言,中职学校应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骨干教师、校内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组成,由校方领导牵头,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采集毕业生的岗位实习信息,对其就业情况做深入调查和跟踪分析。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学生就业率及实习情况的反馈,明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岗位需求,找出当下专业群建设中的不足。并建立人才资源预测研究机制、专业群建设评审机制,结合毕业生调研结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法、专业调整方案等,确保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电子商务在信息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市场需求的更新换代,对于中职电子商务的输出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市场需求与专业学生的落差,本文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职学校特色,制定了相关的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建议,从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定位明确四个方面的探讨。力求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改善中职教育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加强市场和学校的合作联系,推动中职电子商务教育专业群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