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0-01-09 16:14王东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课堂

■王东兴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12)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分重要,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化,主张教师积极引进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较为抽象化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学科特点来为学生进行创新型教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逻辑和能力基础。

一、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守旧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以“黑板书写+PPT”的方式来进行。相较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以及课堂问答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此类教学方式存在传统守旧的特征。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同时也丧失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容易养成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不爱主动思考的坏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言十分不利。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都是具备相关考试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为学生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相关的升学考试,让学生能够登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去继续学习。此种教学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教学内容固定[1]。学生只需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固定,缺乏创新,学生不爱主动思考,创新能力差。这都是目前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弊端。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去主动认知一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这个东西有兴趣,自己愿意出于自己的本心去对这一领域的知识进行探寻和挖掘,并针对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主动思考和询问。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程度,那么这类数学教学才算真正印到了学生的心里。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着一种畏难态度,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学生愿意去对这一门学科进行主动思考和创新的几率会大大减少,进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建构

针对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之前,应当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对课堂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保障课堂的有序进行。

(一)课堂主体地位的认知

首先,教师应该认知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课堂的主体地位应该是学生而并非教师。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将自身放在一个引导和鼓励的地位,而不是说代替学生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安排,让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以取得高分为目标。只有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二)学科特色特点的构建

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科特色,为学生构建恰当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我们需要明确:数学是一门逻辑化、理性化、抽象化的学科,对于部分学生的难度很大。教师在带领学生认知数学、了解数学、思考数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属于数学的独特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思考数学中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程,让数学课能够得到更加成功的诠释。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先养成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挖掘探寻数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除上述两点内容之外,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寻找恰当的方法,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渗透,以求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做铺垫。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

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科特色,在合理的课堂建构之下来进行课堂创新。课堂创新主要包括方法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1.建构自主型教学课堂

自主型教学课堂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而建构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案,该教学方案主要是按照“自学→探究→点评→实践”这几个步骤进行的。我们以“函数的概念”这一环节的内容为例: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函数概念”这一环节时,首先可以先问学生一些问题,当学生能够就这些问题产生一定的思考,比如:什么是集合?集合与函数概念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等。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探究。待学生探究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予以恰当的引导。最后,当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上台发言。教师需要根据小组的发言情况来进行实时强调,以此来保障小组成员探究的正确性[2]。待到课堂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将其做完并理解。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请部分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相关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构建自主型教学课堂,让学生探究,教师讲评,最终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练习题当中。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走出开放式教学之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但也不必完全被课标禁锢。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标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自己安排相关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走开放式教学之路。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数学家的名人轶事,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古代数学家生平的同时,学习数学家们积极探索、积极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景课堂,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更加丰富的兴趣。总而言之,教师可以把自身的教学路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体会到创新带给数学的魅力。

(二)学习创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数学虽然是一门比较严谨、比较逻辑化的学科,但是如果对其加以仔细思考的话,不乏发现它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让学生发现属于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设一个专门的趣味板块:数学中的科学。在这一板块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丰富的数学趣味现象,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数学中蕴含的科学规律,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化繁为简思想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高斯、伽罗华和阿基米德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让学生感受到属于数学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堂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新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函数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对函数知识产生一个初步的回顾。然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为学生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三角函数与其他函数的相关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下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来为学生解释三角函数的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学习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数学,愿意去学习数学,最终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实践创新:由学习书本到学习生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将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书本,可以将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到现实生活当中来[3]。对于贯通学生而言,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尤其与未来专业和职业联系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能够让数学教学得到实践性的创新,让数学能够被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产生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算法这一方面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中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渗透与统计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体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想办法让学生由学习书本转移到学习生活,让数学从高高在上的课本理论知识变到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数学学科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创新、学习创新、实践创新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创新基础。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在课堂花开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