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对学生课堂挑衅行为的策略

2020-01-09 15:5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黄 琳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明代张景在《飞丸记·埋轮没产》中对“挑衅”一词这样定义:“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如今,“挑衅”一词已被引入教育领域,被应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当前,在中小学或者任何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挑衅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阻碍课堂教学进度,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更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挑衅行为,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及时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加以处理。教师妥善处理学生的课堂挑衅行为可以充分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本文便尝试探究学生产生课堂挑衅行为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教师理性处理学生课堂挑衅行为提供些许参考。

一、课堂中学生挑衅行为类型

挑衅,即学生由于在认识、言语、行为、思想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等或者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而产生的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系列反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挑衅行为必然会对课堂产生不良影响。从课堂实际实践情况看,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挑衅行为分为语言挑衅和行为挑衅两种类型。

(一)语言挑衅

语言挑衅,即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注意,或者对教师的语言或行为产生了负面情绪,从而在课堂上通过负面语言来挑衅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例如:学生给教师起外号或者直呼其名,在课堂上打断教师的话语,或者直接反驳教师的言语。

(二)行为挑衅

行为挑衅,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超过课堂规范秩序的一切行为动作。行为挑衅包括直接行为挑衅和间接行为挑衅。直接行为挑衅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直接发生行为冲突,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发生肢体冲突、在教师身上张贴纸条等;间接行为挑衅是指借助媒介而发生某种行为以引起教师注意或者扰乱课堂秩序,如学生通过敲桌子或者椅子发出各种声响、与其他学生之间无声打闹、未经允许直接出入课堂等。

二、学生课堂挑衅行为的原因

课堂其实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与引领者,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1]149。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虽然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一般知识经验和道德规范不一定在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们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行为潜能[2]66。所以,教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将外在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品质。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在学生的学习上引导学生,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一)教师方面

教师组织教学,不仅仅是指教书,传授知识,还包括育人,教书和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同等地位,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书教的是知识,是间接经验传递的过程;而育人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给学生提供榜样[3]32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但是在日常烦琐重复的教学工作中有时会无意识忽视了某学生,使其成为课堂边缘人,或者批评学生的口气过于生硬,致使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这都有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使其认为教师对自己关注过少,或者未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教师的行为产生误解,进而产生与教师对抗的负面情绪和过激心理,随后学生便会想方设法引起教师的注意,进而产生在课堂公然挑衅教师言行的不良行为。

(二)学生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的不仅仅是书面知识,还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其当下的学业和未来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某个动作或某句话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也有可能产生不满、排斥学习。如果是后者,学生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消极行为,如不交作业、不上课、在课堂上当众为难教师等。学生公然挑衅可能是想在课堂上引起教师的注意,获得教师的关注,试探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让教师顺应其要求。

综上所述,师生之间缺少相互沟通和理解,便会导致师生情感淡化。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质量未能关注不同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未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这都可能引发学生的课堂挑衅行为。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应对学生课堂挑衅行为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的日常语言和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找到适合的方式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学会倾听,就事论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二)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学生的挑战

教师的教育机智对于处理课堂突发情况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处理教学问题。教师在面对学生挑衅行为时,首要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选取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时机,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也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绪与需求。对于一些行为过于偏激的学生,教师可先安抚学生的情绪,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影响整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待课后再单独找学生进行谈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使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课后单独谈话是确保课堂教学进度、缓解师生彼此情绪的有效方式,在课后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倾听后引导,找到和学生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协商处理。

(三)授人以渔,公正、善意地对待学生

教师具有示范性,是学生模范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学生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有着重要影响,在处理日常课堂冲突时,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加以引导,且要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开导学生,切忌人身攻击或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对待学生。教师应善于从善意角度去理解学生,基于善的原则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如此必能取得善的结果。

(四)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其学习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片段,或者是讲故事、提问题、话题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学生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才会有发自内心去改变的意愿,才会形成自我约束力。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仅仅通过语言和临场应变来处理学生挑衅的情况,更应该在平时营造良好的氛围熏陶学生。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习惯的提供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

总之,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挑衅行为时,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在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冷静是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挑衅行为的基础,沟通是消除矛盾、增强师生情感的桥梁,而细心与耐心的教导更是这座桥梁的基石。

结语

本文结合相关实践,通过分析学生课堂挑衅行为产生的原因,单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四条对策。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处理好师生关系是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可规避的重要内容,它的改善需要一个长远而又艰难的过程。今后教师应更多立足学生的角度,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通过恰当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处理学生课堂挑衅行为,进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