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0-01-09 14:28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院校信息化

刘 洋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具体且牵扯面极广的工作。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的是基于职能和任务分块的学生管理模式,这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可以使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执行速度快;同时寓教育于管理,寓教育于服务,在一定程度保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很少,缺乏创新。面对信息时代尤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都受到挑战,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思想误区: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理念支持

目前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上对教育信息化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没有长远规划和缺乏科学理念支持等问题。第一,很多学生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观念淡薄,对信息化持有随意性的态度,缺少主动探索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精神,甚至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产生质疑。第二,领导层面存在不喜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没有长远规划,缺少组织协调,各部门信息化设备配置不平衡,尤其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设备配置普遍低,应用系统低效,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化资源的实效没有发挥出来。第三,一些管理者缺乏科学理念支持,不清楚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信息化,包括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创信息技术、再造管理服务流程等,更没有深入探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怎样将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

(二)人员问题:才能不匹配,管理制度不规范

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信息素质与信息化建设不匹配的现象。在思想层面,很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多是教育类或者偏政治类出身,没有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排斥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层面,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只会应用简单的办公室软件Word、,Excel和PPT等,平时工作中也只是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报表整合、信息发布等;只有少数人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制约了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运用和相关技术软件功能的实现。在管理制度层面,大部分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时基本没有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缺少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也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技术障碍:研发水平低,信息化配套体系匿乏

技术障碍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研发水平低、资源使用率不高和信息化配套体系匿乏等现象明显。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时对系统兼容、软件升级以及功能模块化等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只局限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处、团委)等开发软件,未将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网络中心等)的数据进行对接或者共享,达不到综合管理学生信息数据的效果。同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相关管理数据漏洞多、管理人员低效运用数据信息,这些都无形地浪费了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信息化配套体系是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运用和管理标准,缺少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也忽视信息化人才培育,这都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机遇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群体中十分受欢迎,对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项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相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用信息技术将出现新的机遇。

(一)工作效率:实现科学数字化,提高工作时效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可以提供学生管理工作中摆脱事务性束缚平台机制,促进业务规范化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为提高工作时效奠定基础。据调查,信息化为学生管理工人员查找以及核对学生信息提供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事务性工作,节约了不必要的人力劳动,减少人为的工作失误。同时,信息化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整合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时效。例如,广州一所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学生电子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育人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学生综合管理平台,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整合,简化了流程,在系统上发挥各部门的功能,改变原来直线型的学生工作管理结构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其他人员为其服务的循环形结构模式,推动了高校学生管理高效化。

(二)管理方式:推进管理民主化,密切师生交流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倾向于行政管理模式或者外控性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在高职院校表现得更加明显。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用信息技术是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加强情感联系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1]。腾讯发布的2018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微信用户突破十亿,超过九成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拥有很多碎片化时间的群体,可以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相关服务,这为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前提。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用信息技术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节约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服务工具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注重针对性服务,打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限制,密切了师生交流,促进管理民主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宣传工作进展、时事资料、典型案例和先进思想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创新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三)交互合作:强调部门合作化,共享数据资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工作,需要各部门、辅导员以及相关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否则将无法达到实效。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部门的交互合作,数据共享,充分发挥部门合作优势,实现各部门合作结果“1+1>2”。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一般会涉及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后勤管理中心以及各系部等,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各部门相关的子数据平台与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相兼容,相关的业务数据可以在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共享,为建立数据化校园提供方便,也简化事务性工作的繁琐。既共享了数据资源,实现与学生管理工作有相关数据的准确一致,为学生办理业务以及学生管理人员操作系统提供了便利;又让各职能部门关注学生的访问和需求,促进了职能部门对数据的共享和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相关业务,规范业务流程,全方位保障学生利益。

(四)发展趋势:管理系统动态化,激发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渐形成稳定的模式,拥有了完整的工作思路和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但也存在僵化单一的倾向。最明显的是缺少学生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系部辅导员和学生共同沟通交流的平台,相关主体的思想动态、参与态度以及价值判断没有机会展示;甚至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更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热情,端正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态度,各方都主动参与,自觉配合,真正在育人目标上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信息平台创造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自主选择、意愿诉求的空间,增强学生全体的主体意识。这也为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操作访集群平台。[2]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本身覆盖面大、信息量多、操作便捷的特点,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突破思维定式,不拘泥于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而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下功夫,真正达到管理系统动态化,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核心上。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思路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面着手,才有可能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步伐。根据走访和调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初步探索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思路如下:

(一)明确目标:借助教育信息化,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3]。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深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借助教育信息化的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整理信息资源,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和系统化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以高质高效的服务,做好育人工作。

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管理事务工作数字化建设,即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资源、日常表现、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后勤服务等和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库集成起来,以相对固定的程序标准录入到系统中,实现在不同电脑上都可以进行数据的访问,这样既方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开展育人工作,也使学生自由自主进行自身培养。系统还可以定期备份数据、按需还原系统、优化更新管理程序、加工处理信息和删减无用数据,实现信息的高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平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不是简单地将事务工作调整到网上进行,而是以“服务学生”为核心,有针对性地按模块、层次化设置工作内容,根据内容设置相关的登录权限,简化繁琐程序,拓宽了解学生的信息渠道,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优质的信息管理服务。

(二)更新理念:吸收经典理论,形成高质量信息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更新理念,即吸收融合相关经典理论,将隐性理念和显性理念相结合,最终使学生管理工作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理念和服务推荐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是信息服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

“以人为本”理念是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求教育者与大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4]。在学生管理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紧跟时代发趋势,以学生身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提供有利于学生开发内在潜力,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平台。让学生在合理的平台、合适的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自由进行探索,真正做到从自觉意识到主动实践,不是被动地依靠纪律约束。服务推荐理念是在技术层面运用服务推荐技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直接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服务推荐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在特定的数据库使用信息分析技术处理数据,提供给用户科学的信息数据,并根据用户反馈更新推荐序列的应用技术,具有高效灵活性、个性服务的特征。

(三)建立队伍:培育专兼结合,层次多样管理团队

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队伍是接受信息化挑战,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根本保证。专兼结合、层次多样是学生工作信息化队伍的典型特征。

一方面,专兼结合的学生管理信息化队伍是指专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政治思想水平、工作经验和网络技术与职业业务相比配,可以满足学生成长、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具备专业水平和创造能力的职业化管理团队;兼职人员是指具有某方面的特长,能在某个领域独当一面,要么具有娴熟的软件技术,要么拥有文体活动特长,要么具有专业课程知识素养。专兼结合的优势是可以明确职责分配,充分调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的优势,突破“大锅饭”的陋习。

另一方面,层次多样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队伍是信息化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单纯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管理团队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适应网络平台的需要。层次多样不等于任何人都可以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而是在保证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资格水平的基础上侧重团队建设,使学生管理信息化队伍结构分布呈橄榄形,这样既保障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队伍的稳定性,也有利于开展职业交叉融合培训,调动队伍成员的积极性,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信息化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一定是具有政治素养又不失灵活性、拥有工作经验又充满热情、具有知识储备又敢于探索的专兼结合、层次多样管理团队。

(四)搭建机制:调整组织机构结构,落实柔性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内部组织机构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大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机构都是趋向垂直化分布,刚性管理。这有利于任务的上传下达和任务的实施,但是存在机构重叠,冗余人员较多,管理制度僵化,办事流程不透明等问题,直接导致形式主义作风出现,工作办事效率低,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复杂繁琐。

在搭建机制层面,调整组织机构结构,落实柔性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与柔性管理制度是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典型特征就是管理层级少,分工精细合理,设有专业性事务中心服务学生。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与垂直化的管理组织机构相比更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机构扁平化的实践运用,不仅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处理的任务,也起到简化组织结构,减少闲散人员的作用,更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实践平台。柔性管理制度是和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直接面对学生,解决学生诉求,对学生各种服务需求及时进行反馈。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引用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与柔性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可以将信息化网络平台与现实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高效的信息化学生管理工作交流平台和直接面向学生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改变行政化管理倾向,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项目,丰富管理方法

(五)调整内容:增加信息培训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习生活辅导等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结合信息化的特征,针对大学生群体适当地进行调整。

在内容方面,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技术调整学生管理内容,在原有的教育和服务模块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深化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层面,建立实施、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学生有机会评价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学校有机会反省自身的不足,为构建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在管理方法方面,善于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传统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运用信息化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服务,快速及时地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突破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时空限制。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