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名源刍议

2020-01-09 13:10叶雄正李师云胡会珠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韵蒙古语平声

叶雄正 李师云 胡会珠

(云南民族大学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车里”是西双版纳的古名之一,最早出现在《元史·步鲁合答传》中,写作“车厘”[1]。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元世祖派兵征讨八百媳妇国(兰纳王国,位于今泰国北部),途经车厘,入其寨,平其地。后来的文献中也将其写作“徹里”“车理”“阇力”“阇里”。相关学者对“车里”的来源已有诸多探讨,以“产里”、“九龙”、“佛塔”()、“tʃʰəl”诸说为代表,各家观点分歧较大,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将就“九龙”、“佛塔”()、“tʃʰəl”3种说法提出一些见解与看法。

一、“车里”之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车里”等词的读音为:“车厘 ”[tʂʰəssli³s]、“ 车 里 ”[tʂʰəssli²¹4]、“ 车理”[tʂʰəssli²¹4]、“徹里”[tʂʰəs¹li²¹4]、“阇力”[ʂə³slis¹]、“阇里”[ʂə³sli²¹4](“阇”有[ʂə³s][tu³³]两个读音,取与“车”“徹”相近的[ʂə³s])。

探讨“车里”的来源须回溯到元朝时期,可通过古代韵书和前人著述构拟各词在当时的读音。《广韵》成书于1008年,《中原音韵》成书于1324年,1284年在二者之间,所以构拟的读音应承于《广韵》音系且与《中原音韵》音系相符。

各字在《广韵》音系中的情况为:

车,昌母麻韵开口三等平声,尺遮切,又音居;

阇,禅母麻韵开口三等平声,视遮切,又德胡切;

徹,徹母薛韵开口三等入声,丑列切;

厘,来母之韵开口三等平声,里之切;

里、理,来母止韵开口三等上声,良士切;

力,来母职韵开口三等入声,林直切。

相较于《广韵》音系,《中原音韵》音系已经简化,与“车里”等词相关的有:

(1)“知(徹澄)、章(昌船书常)、庄(初崇生俟)”合流;

(2)“禅”母一分为三,并入其他三个声母;

(3)开口三等“麻”韵、入声“薛”韵并入“车遮”韵;

(4)“支、之(止)、脂”的开合口韵、入声“职”韵并入“齐微”韵;

(5)声调“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在《中原音韵音系》一书中,杨耐思先生对各音的构拟为:

“昌徹”二母并为[tʃʰ];“阇、佘”所属的“禅”母为[ʃ];“麻”韵三等、入声“薛”韵并入“车遮”韵[iɛ];“来”母为[l];“厘、里、理、力”的韵母为“齐微”韵[i]。[2]14-29

虽然调值无从构拟,但《中原音韵》音系的声调类型与现代汉语相同,可根据杨耐思先生在书末所列同音字表判断“车里”等词的声调类型。

至此,构拟出元朝初年“车里”等词的读音:“车厘”⊂tʃʰiɛ⊆li、“车里”⊂tʃʰiɛ⊂li、 “徹里”⊂tʃʰiɛ⊂li、“车理”⊂tʃʰiɛ⊂li、“阇力”⊆ʃiɛli⊃、“阇里”⊆ʃiɛ⊂li。

二、“车里”与“九龙”

方国瑜先生认为,“车”两读为“尺遮切”和“九鱼切(音‘居’)”,当“车”读“居”时与“九”并双声,“里”与“龙”并双声;“车里”即“九龙”译音,由九龙江而得名[3]158。

现代汉语中“车”与“居”同音时读[ʨyss],《广韵》音系为“见母鱼韵开口三等平声,九鱼切”,据《中原音韵》音系拟测元朝初年读音为⊂kiu ,“车里”读为 ⊂kiu⊂li 。

“九龙”现读为[ʨieu²¹luŋ³s],《广韵》音系为“九,见母有韵开口三等上声,举有切;龙,来母钟韵合口三等平声,力钟切”,据《中原音韵》音系拟测元朝初年读音为 ⊂kiəu⊆liuŋ 。

“车里”(⊂kiu⊂li)与“九龙”(⊂kiəu⊆liuŋ)相较:⊂kiu 与 ⊂kiəu 相近,调不同;⊂li与 ⊆liuŋ 韵不同,调也不同,语音差异明显。

综上,“车里”因和“九龙”“音相类、阴阳对转”[3]162而得名的说法并不可靠。如果“车里”是因“九龙”而得名,那为何不选与“龙”同属来母钟韵的其他字与之对应,而要用语音区别如此明显的“里”字?

三、“车里”与

何平先生认为,“车里”是因语言交流障碍、问答不对等而从傣泰语言“佛塔”()一词音译而来[4]。

虽然译音时会将傣泰语[ʔd]译为汉语[l],但不会将不送气塞擦音[cˇ]译为送气塞擦音[tʃʰ],因为汉语中有不送气塞擦音[ts][tʂ][tʃ]等与之对应①。所以,将“”音译为“车里”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元朝时内地人到了西双版纳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时附近正好有一座佛塔,当地人误以为是问那是什么,便回答说是Cheli。于是,听者便按照其发音,写成了‘车厘’、‘彻里’或‘车里’”[4]。这一解释是否随意性过大?

四、“车里”与[tʃʰəl]

章富刚等在《西双版纳古称“车里”名源新考》一文中提出,“车里”是蒙古人所赋予的他称,源自蒙古语[tʃʰəl][1]。

[tʃʰəl]是现代蒙古语,根据蒙古语发展历史阶段的划分,“车厘”一词产生时属中古蒙古语时期。查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现代蒙古语[tʃʰ]源于中古蒙古语[cˇ],[ə]源于[e],[l]中古与今未变;因此,[tʃʰəl]在中古蒙古语中应为[cˇel]。

[cˇ]在《蒙古秘史》②等汉字标音文献中一般按音节标作“察、扯、赤”等,在《法书考》中用“车”字标音。“车”字在《蒙古字韵》③中标平声,音⊂cˇʰe ;汉字注音文献中的“察、扯、赤”等字的声母在《蒙韵》中标[cˇ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均为[tʂʰ][7]159。“察、扯、赤”等字的声母在古汉语中与“车”同为“昌”母,近代汉语拟音为[tʃʰ]。因此,13世纪前后,蒙古语[cˇ][cˇʰ]都可能音译为汉语[tʂʰ]。

再者,《蒙古字韵》已有将“车”标平声读⊂cˇʰe 的明确记载,说明13世纪前后蒙汉对音时,元音[iɛ]可以和[e]相对。

蒙古语“l”按汉译规范应译作“勒”[1],但在汉语标音文献中一般也按音节标作“剌、列、里”等[7]150。章富刚等人也列举了诸多将“l”译为“里”的证据。

综上,元朝初年,将蒙古语“cˇe”音译为“车⊂tʃʰiɛ”、“l”音译为“里 ⊂li”、“cˇel”译为“车里⊂tʃʰiɛ⊂li” 符合蒙汉译音规律,即“车里”可能源于蒙古语[tʃʰəl]。但这一解释仍有以下问题尚未解决:

第一,“车里”最早写作“车厘”,在近代汉语中“厘”与“里”都属来母齐微i韵,但二者声调不同,“厘”为阳平调,“里”为上声调。根据前人的研究,将蒙古语词尾l音译为“里”有充足的证据,符合蒙汉译音的现实规律;但缺乏蒙汉译音时可将l音译为“厘”的明确证据与论证。如果“车里”是由tʃʰəl音译而来,那最先出现的应是“车里”,而非“车厘”;即如果认为“车里”是由tʃʰəl音译而来,则忽略了最先出现的“车厘”。

第二,“蒙古军队长期跋涉于云南中部的山区,当他们到达平坦开阔而又四季常青的西双版纳后,……触发他们对蒙古大草原的怀念。称其为 tʃʰəl nɔkɔː ntʰal(一大片绿色的平地)。而后因地名倾向使用双音节词仅保留tʃʰəl并音译为‘车里’”[1]的说法,是否与“”说同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结语

注释

①《西双版纳古称“车里”名源新考》一文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这一音译规律应是正确的。

②《蒙古秘史》成书于13—14世纪。

③《蒙古字韵》的具体创作年代目前尚未考证得出,但不会晚于元朝初年。现存孤本《蒙古字韵》是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朱宗文所作增订本。

猜你喜欢
广韵蒙古语平声
基于端到端的蒙古语异形同音词声学建模方法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蒙古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湖北鹤峰方言本字考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病联曝光台
转入普通话平声的常用古入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