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 谦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春晖大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来自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中国故乡——镇江。翻阅着其中典雅婉转的诗词以及风格迥异的书画篆刻作品,字里行间、诗情画意之中浸润着一种真挚情怀,让人不自觉地心头涌其去镇江追寻赛珍珠足迹的冲动。
赛珍珠的一生与江南名城镇江有着独特的因缘关系。她自幼在这里长大,耳濡目染这里的风土人情,她的文学代表作品也多以幼年生活过的中国地方为场景。她曾经说:“我先学会说中国话,而且说得更流利”,镇江方言可能就是她的母语。1938年,诺贝尔委员会授予她文学奖,以表彰她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性描述以及她的传记杰作。今天,这些作品已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是西方从政客要人到普通民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一定程度上,镇江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风俗习惯、地方文脉哺育了赛珍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意识,在她的众多作品中留下各式各样的印记。镇江也成为她后半生魂牵梦绕的故土。同样,镇江人也将这位来自异域的知识女性视为同胞乡党,引以为傲。今天,赛珍珠在镇江与父母兄弟姐妹共同长期生活过的故居依旧保存,并成为她的纪念馆。镇江市政府与当地文化教育机构也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论坛、书画展览等活动,表达对这位异域乡贤的敬意和怀念。
《春晖大地》是一本中英文双语的赛珍珠生平回顾纪念集,该书采取了诗书画印合集的呈现形式,基于对“诗书画同源”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体悟和实践,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下镇江人民对赛珍珠在镇江生平活动的追思和感怀。作品情真意挚,译文精良信达,诗人、书画篆刻家都是镇江本地名家及与镇江有密切联系的国内知名作者,译者为国内著名中国传统经典翻译家、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多领域名家的共同配合使这部纪念集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作品集的诗歌部分涵盖了从绝句、律诗、古风、词曲等多种传统诗歌体裁,内容丰富多元,或表达对作家的怀念、赞美,或表达阅读作品的感想,或因景起兴、畅抒幽怀,或托物寄远、阐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大同理念。如“说桥说爱两相宜,秉笔灯窗想阒其。近百年书翻转读,登云山上月沉时。”(丁小宁《赛珍珠故居》)“心宗震旦,欲上层巓穷望眼。埋骨青山,明月何时照我还。”(裴伟《减字木兰花 谒赛珍珠墓》)。笔底烟霞,纸上风雷,令人豁然心爽,颇多启迪。
绘画作品呈现了江南风物的清丽娴雅之美,同时也以典型的中国画笔触勾勒出赛珍珠作为异域人文形象的风采神韵,兴味别样,意味深远。兼之书法篆刻作品篆、草、隶、楷书体多样,艺术风格个性鲜明,使整部作品集,形式内容相得益彰,浑融一体。
最独具匠心的是,该书全部诗词作品采用了英韵译法。众所周知,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一种文学体裁,汉语传统诗词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翻译家多视为畏途。有人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鉴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以及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在英语中转换、传达并保留汉语传统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历来中外翻译家都各持己见,并在实践中有过不同视角的尝试。或采取忠实、贴近字面意义的学术翻译形式,或注重母语固有的诗歌韵律传统,或强调忠实与流畅之间的平衡性,或采取比较自由的创造性翻译方法,通过意译来达到神似的境界。
翻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学翻译更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本书译者在本书诗词作品翻译方面颇多创获。从总体特点看,英语译文首先注重语义表达的“忠实性”,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所表现的内容及其文辞风格的固有特点以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一些汉语专有名词,如地名的处理,也采取意译,而非音译。同时,为再现汉语传统诗词的音韵格律,在词汇选用上也大致采取与原作节律较为接近的音步数量,而韵脚则完全与原作分毫不差地保持一致,力求完整传递诗词原作的节律感。译者在历史典故的翻译上也处理得较为妥帖,翻译风格朴素自然,毫无生硬牵强之病,充分把握原作汉语音、形、意的特点,对作品的意蕴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转达。这种译法兼顾了中西方文化、思想、语言差异,让外国读者在阅读汉语传统文体作品时既能领悟作品反映的内容意义,也能感受到汉语文字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魅力。这样的译文无疑更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推广和交流,有利于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也能够激发更多对中国文化相对陌生的国外受众对独特的中华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英文双语《春晖大地》的出版,创造了一种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是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有益尝试,在通过地方文化对外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文形象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