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民 杨小琨 陈江涛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一文的精神为指导,深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模式的改革,借鉴普遍的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做法,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制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X 证书制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制订制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途径。
因为职业岗位对安全方面的极高要求,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顶岗操作,几乎没有可能在毕业之前获得实际操作经验,电厂运行类中级工的考核对操作熟练程度又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学生参加电厂生产运行工种的操作考核对在校学生是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鉴于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努力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体系,解决大面积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职业等级证书鉴定、实行“1+X证书”制度中的实际操作性问题,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2.1.1“1+X 证书”制度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1+X证书”制度,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取得1 个学历证书的同时,应取得X(X≥1)个职业等级证书的制度。使毕业生除了拥有学历证书外,还拥有不少于一种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是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的学习后,获得的反映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
由上可见,“1+X证书”的教育模式是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的最佳切入点。本项目即以推行“1+X 证书”制度为目标,在推行“1+X 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建立起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体系。
2.1.2 建设要点与建设指标
借助企业办学的(学校隶属国网公司)优势,为实现“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联合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将“工匠精神”等养成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本专业领域的课程体系。依据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群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制订完善的课程标准,将电力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纳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面向电力生产企业为特色,完善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与技能考核体系,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过程融合在一起,实行“1”与“X”制度的电力行业特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成效,严格执行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课程设置方案,实现通过若干模块化课程的组合即可支撑专业需求,将电力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引入到课程教学,在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规范课程教案编写、协同教学研究、严格遵循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推行1+X 证书制度,在校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大于30%,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并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
项目改革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否满足“1+X 证书”制度实施的需要。设立与企业岗位模式相同的学生实训工位,融合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建成专业化校内实训基地,以发电厂运行与检修技术为重点满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教学需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汽轮机、锅炉、水泵等设备安装检修实训项目训练都是真正的实境教学,电站仿真集控运行是仿真性训练教学,与在真实的电站集控室操作相同。这样学生第一任职岗位所做的工作就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缩短在企业的适应期,从而达到学工衔接的目的。
与伯努力公司合作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运行与维护职业等级证书试点(2020年1 月22 日伯努力入选“1+X 证书”证书制度试点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单位)。
(1)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订“一中心、五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一中心、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力工匠为中心,创新地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电力行指委指导下,开展发电领域1+X 证书试点建设工作,共同讨论、研讨、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与课程体系中的等量课程,确保学生职业等级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认证以及积累和成果学分转化;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标准建设;全面建成与1+X 证书匹配的模块化课程;在校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大于30%;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2)“平台+模块+方向”重构课程,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方向”思路,探索面向岗位群、柔性、可拓展的课程建设新模式,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平台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整合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领域内共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构建对职业的整体认知;按不同职业方向使模块课程对接相应职业标准,分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相应岗位的核心能力;跟随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使机动灵活的方向课程不断调整,从而使课程体系实时保持与电力行业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试点建设模块化课程,建设适合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更新机制。
(3)优化课程标准和推行教学过程标准化。依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通过试点建设6 门模块化课程,重构优化课程标准,将电力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纳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制定或优化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全面推进教学过程标准化。
(4)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领域教学资源库,推动信息技术在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方面的综合应用。借助全国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平台,与其它国内电力职业院校合作建设专业资源库,库内资源覆盖专业所有核心课程。
根据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基于“爱课程”等平台建设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率100%。建成2 门及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5)规范教学准备,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组织团队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总结,优化规范课程教案编写、严格遵循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实施,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教学能力技能大赛,并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1+X”证书的教育模式是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的最佳切入点。本项目即以推行“1+X”证书制度为目标,在推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建立起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体系。
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关于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如下:①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群。满足学生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主要专业的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②实践实训课程开出率达到100%,由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指导教师上课,并设置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③要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在同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④建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果好。
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以下特点:(1)建立了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体系,形成了常态机制;(2)建设并完善了一批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3)学生职业技能显著提升,工学“零距离”对接得到有效促进;(4)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保持了较高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