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红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 641100)
阅读推广是社会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阅读,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并就全民阅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从生产领域着手,以减少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供给为目的,以此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供给侧发力,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需要的产品。因此,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去思考如何助推阅读推广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阅读推广面临的新挑战,在厘清学校教育和阅读推广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校教育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为阅读推广提供新动力。
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可以看出,2018 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及周边地区相比,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仍存在有较大的差距[1]。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增加了0.20本,我国超过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有所下降,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比较明显。针对阅读量偏少、数字化阅读比例上升、碎片化化阅读特征明显、深度阅读占比偏低等问题,在图书供给日益增加、文化消费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思考助推阅读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图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解决图书供需两端不平衡、不合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图书供给面临阅读供给优化的挑战。优化阅读供给就是要解决在当前阅读内容已经非常丰富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重点优化供给结构来引导和促进国民阅读内容的优质合理。这就需要供给方如图书馆要充分分析和把握不同群体的阅读习惯,在适度保持一般技能型和娱乐消遣性阅读供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群体,考虑城乡差距,以精细化、精准化的内容供给,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以期促进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内容的合理优质。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阅读推广面临新兴阵地建设的挑战。引导民众合理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好阅读推广主阵地的孵化和助推作用。图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建好用好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如城市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对于学校而言,图书馆自然就成为了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学校进行阅读推广就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教室、橱窗、阅读角的推广作用。同时要重视电子阅读平台建设,如网站、微信、微博等,通过在内容提供和推广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利用电子阅读平台引导和推动学生养成读好书、汲取阅读正能量的良好习惯,建设好新兴阅读主阵地。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阅读推广面临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的挑战。图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对自身图书供给进行管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转变发展方式。建立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推动阅读推广服务各项工作更加规范、专业。建立一支合理的阅读推广队伍是完善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的关键。学校通过图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阅读推广人,更有利于建立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改革应在保持自身“硬保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而基于学校历史传统和物质基础上的学校软实力,都是围绕着“人”而形成的。以师生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数量和质量等指标代表的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力,对学校教育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围绕阅读力、文化力、管理力、创造力等的整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创新服务方式,为师生阅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学校的教育改革必将为阅读推广注入新的动力。
学校通过阅读推广,加强阅读文化建设,构建“阅读+”课程体系教育,将阅读深度融入各个学科课程,可以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构建起全学科阅读。把课内外、校内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便可以打破时空壁垒,构建起全时空阅读。[3]把阅读推广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经典教育促进经典阅读,藉此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品味好作品、好图书,可以有效提升师生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效的精神动力。[4]把阅读推广融入教育全过程,“以文化人”促进师生个体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质的提升,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能力提升;把阅读推广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书香校园,产生良性文化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奠定丰富的资料基础,从而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活力。
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功能,教育的深远目的就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去阅读。当前,学校发展正从过去的外延发展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学校教育在继续重视“硬保障”的同时,更注重学校的“软实力”建设。阅读力作为衡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对学校教育及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学校,图书馆承载着阅读推广的主要功能。但是,作为普通教师,其阅读行为、习惯、兴趣和能力,在促进学生阅读、学生发展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当书籍成为老师的至爱时,读书也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因此,教师通过阅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激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营造有助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的、书香的阅读文化校园,通过学校教育,让不喜欢阅读的人喜欢阅读,让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让有阅读障碍的人跨越障碍阅读。[5]在学校,教师都是阅读推广人。学校应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加大校园阅读推广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而言,图书馆自然是作为学校阅读推广的重要窗口。而校园阅读气氛的营造,仅仅依靠图书馆阵地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校应从全局入手,在依托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师教育各环节、校园各角落,全校参与,在信息数字化的大数据浪潮下,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空间,从而打造学校阅读推广新生态,并藉此不断提升学校阅读推广的辐射影响力,全面推动全民阅读。图书馆作为学校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应开辟藏书室、开放纸质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做到班班有读书要求,生生有阅读计划,室室有阅读角。校园里可建立书香走廊、书香办公室、书香教室,努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电子阅读平台,以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各种形式开辟新阵地,努力打造阅读推广新生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质增效。阅读推广倡导全民阅读,通过阅读推广在满足人民对一般技能型和娱乐消遣性阅读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应该增加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学校教育在提高教师素质,拓宽阅读推广主阵地的基础上,为更好的促进阅读提质增效,就应该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为此,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阅读文化,提升教师阅读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阅读推广人,为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人力支撑。并通过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室内室外场所(如教师、办公室、文化长廊等),为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平台支撑。
总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同样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学校教育在发挥阅读推广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在自身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师阅读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文化,为阅读推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