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慈英,凌志峰,黄 斌,谢枫枫,谌 勤,杨 梦,赵 倩,罗洪斌,2,3*
1.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大学神经精神共患病研究所(湖北 恩施 445000)3.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抑郁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主要临床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思维迟钝、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弱等[1]。中医学中虽无与之完全对等的病名,但常常将其归属“脏躁”“郁证”“百合病”等范畴。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3]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高达6.1%,将成为世界上首位的自杀因素,因此有效治疗本病显得至关重要,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副反应较多[4],医学研究者们逐渐把目光聚集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上来。笔者结合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成果,从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两方面作一综述。
1.1古代医家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郁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医学正传》,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郁证的论述,《素问·举痛论》中提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认为情志不畅引起的气机失调会导致郁证的发生。元代朱丹溪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的观点,认为情绪不舒,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是导致郁证发生的重要原因。张景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郁证作出了系统的论述,他在《景岳全书》中写到:“凡气血一有不调而致病者,皆得谓之郁证”,认为气血失调是郁证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又将郁证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两大类,并将情志之郁概括为怒郁、思郁和忧郁,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1.2现代医家对抑郁症病因的认识现代医家在继承古代医家的思想上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符为民[5]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调,肝气不疏,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所致瘀血、痰火、湿浊等病理产物随之产生,肝受其扰,心神不宁而致。贾竑晓[6]认为肝气郁滞,脾气不升,肾阳亏虚而致阳气郁遏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唐长金[7]认为七情过激致气、血、痰、火、湿、食运行失常,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而导致本病的发生。周仲瑛等[8]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
总之,抑郁症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七情过激、思虑劳倦、脏气素虚等方面,上述3种相关因素,既可能是单独、也可能是合力导致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血失和,从而产生痰湿、痰火、瘀血等病理产物以致心、肝、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
2.1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重点专科抑郁症协作组[9]将抑郁症分为7个证型:肾虚肝郁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心肾不交证。针对肾虚肝郁型,有医家运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10],也有医家运用益肾疏肝解郁汤安神镇静、养心补肝[11],亦有医家运用颐脑解郁方舒肝气、补肾精而治之[12];针对肝气郁结型,沈月红[13]采用疏肝养血汤疏肝养血,张勇[14]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李光英[15]采用解郁调神汤疏肝解郁安神而治之;针对肝郁脾虚型,临床上主要应用甘麦大枣汤合四逆散[16]、加减逍遥散[17]和舒肝健脾安神方[18]等治之;针对心脾两虚型,有学者采用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归脾汤[19],也有学者在归脾汤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联合干预,均疗效显著[20];针对肝胆湿热型,曲淼等[21]应用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龙胆泻肝汤治之;针对心胆气虚型,大多医家运用安神定志丸养心安神、镇静定悸治疗[22-24];针对心肾不交型,谢静[25]运用补肾养心汤交通心肾治之,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疗效令人满意。纵观各医家的治疗方案,发现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尽管每个证型对应的方药不尽相同,治法有所差异,但针对每个证型的治疗原则没有改变,如肾虚肝郁者采用疏肝补肾法;肝气郁结者给予疏肝解郁法;肝郁脾虚者运用健脾疏肝法;心脾两虚者采用健脾养心法;肝胆湿热者给予清热利湿法;心胆气虚型者运用益气养心定悸法;心肾不交者给予交通心肾法;前述治则治法均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精髓所在。
2.2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抑郁症由于单味中药纯度高、副作用小、生产周期短,抗抑郁作用成分明确,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单味药抗抑郁代表药物有甘草、天麻、薄荷等。
2.2.1 甘草 相关研究表明[26]甘草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的成分主要包括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和甘草酸二铵。赵志宇等[27]发现甘草苷可以通过增加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的过氧化,降低丙二醛的生成,发挥抗抑郁作用。有研究表明[28-31]甘草总黄酮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再生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2.2.2 天麻 天麻(GastrodiaelataBI.)为兰科天麻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抗癫痫、抗焦虑、抗抑郁、改善记忆、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32]。研究发现[33]天麻的酚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调、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2.2.3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之一。薛劲松等[34]发现左旋薄荷酮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活化、增加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2.3中成药治疗抑郁症
2.3.1 舒肝解郁胶囊 傅锦华等[35]发现舒肝解郁胶囊可显著升高抑郁症大鼠mPFC区5-羟色胺 (5-HT)、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浓度,增加海马CA3区5-HT、DA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因此认为舒肝解郁胶囊能通过调节抑郁模型大鼠中枢5-HT和DA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
2.3.2 百事乐胶囊 百事乐胶囊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李东雅[36]发现百事乐胶囊能明显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善思多虑、情绪不宁、苦闷压抑、胸闷心悸等抑郁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
2.3.3 舒郁胶囊 王晓龙等[37]发现舒郁胶囊可明显降低抑郁症模型大鼠胃、肠组织中5-羟色胺1A受体(5-HTR1A)蛋白表达,升高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认为舒郁胶囊发挥抗抑郁作用与减少胃、肠组织中5-HTR1A蛋白表达,增加其下游信号通路中cAMP含量、CREB磷酸化水平有关。
2.4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腧穴,刺激人体经络得气而调气和血,疏通经络,驱邪扶正,有利于抑郁症的康复。尹平等[38]以解郁通腑针刺法(取百会、印堂、神门、内关等穴)治疗抑郁症伴便秘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抑郁症状。张雪淳[39]研究发现电针与手针四关穴可增加CUMS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的谷氨酸(Glu-C4)、谷氨酰胺(Gln-C4)及γ-氨基丁酸(GABA-C2) 的表达量;从而调控脑内谷氨酸的分解和代谢来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些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且其治疗机制较为明确,也体现了传统医学治疗抑郁症的特色之处。
2.5五行音乐治疗五行音乐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它集医学、音乐、生理、心理、哲学、艺术之大成,融人文、精神、生命科学于一体,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时具有独特的疗效。杨玉兴等[40]研究发现,五行音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按照脏腑辨证选取,如肝郁脾虚证选择角调、宫调,心脾两虚证选择角调、徵调,40 min/次,早晚各1次)联合盐酸氟西汀比单用盐酸氟西汀能更好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行动迟缓、焦虑和绝望感等抑郁症状。陈建荣[41]发现五行音乐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含量,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
2.6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西药长期治疗副作用明显,而中西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抗抑郁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抗抑郁效果[42]。黄生辉等[43]将100例抑郁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解郁胶囊和帕罗西汀片,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片,两组治疗2、4、6周后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组在焦虑、认知、阻滞、绝望障碍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减少。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多元化,传统的临床西药治疗出现较多的局限性,而传统医学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应用历史悠久且有整体治疗的独到优势,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中医研究中。中医治疗此病颇具特色,且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其遵循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思想,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因时因人因地灵活多变的遣方用药;治疗上更是多样,用药广泛,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进行分证论治,选方用药,体现了中医治疗本病的灵活性。其次,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成药、针灸、五行音乐、中医情志治疗等,很好地体现出中医治疗本病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中医药治疗本病相比西药而言不良反应相对较小,长期应用疗效确切。当然,中医治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方面未能很好地与现代医学的分子生物、信号通路、作用靶点研究紧密结合,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不明确,以致于临床疗效较好的方药很难推广,但在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蓬勃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传统医学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