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困生”转化的策略

2020-01-09 06:05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赵盛东
天津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困生闪光点行为习惯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 赵盛东

“双困生”是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群体。他们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好等方面原因,导致对自身的要求、管束松散,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学习状况不好,伤害同学,破坏公物等。

在小学阶段,无论哪个年级,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比较棘手的“双困生”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计划、进度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双困生”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双困生”问题不解决,会一定程度上引发一系列不利于班级发展、学生成长的问题,做好“双困生”的转化工作就非常必要。

“双困生”转化工作决定着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成败,找准了“双困生”转化的切入点,那对“双困生”的转化便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具体来说,转化“双困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造成“双困生”的原因,找准突破口

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双困生”,这种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反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持续反弹、恶化后,才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双困局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由原来的不以为然变为高度警惕和盲目补救,这势必导致方法措施失度、过激等事件发生。情急之下,所有人关注的都是马上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而恰恰忽略了造成双困局面原因的分析。

教师或“双困生”家长,首先应做的是保持冷静,客观地分析双困的根源,而不是相互推诿,因为在这时,这样做已经无济于事,于事无补。从大部分学困生的表现来看,“双困生”的出现往往与他们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关。

当然,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每个学困生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自身成长中受到的影响、制约、教育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应加以区别对待。作为教师、学困生家长,应从“双困生”的现状出发,深刻思考造成双困的原因,以视频回放的方式,追溯到“双困生”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寻找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开展教育,便会事半功倍。

“双困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并未预想到自己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反差。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个小缺点、不足以成为双困的重要因素。学习习惯的问题,作用到行为习惯方面,会严重支配影响其行为习惯,随之便出现了负面影响扩大化的现象。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或不足,如果不及时改正,则又会制约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找准了造成学困的根本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才能彻底解决“双困生”的问题,对此开展的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二、努力构建家校共育模式,充分发挥家校优势

学校是学困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也并不是万能的,孤立的、理想的学校教育是不现实的、不存在的,教育是立足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诸多因素之中的。

从广义的教育来看,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感染,正是这些教育元素作用于个体身上,才表现出了教育独特的作用,也才能见实效。

鉴于此,对于“双困生”教育、转化问题,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达成共识,努力构建积极的家校共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对“双困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的优势表现为专业地、系统地开展综合教育教学活动,针对性强;家庭教育的优势体现在更直观地感受家庭情感体验、文化熏陶和生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出现双困现象后,应分别行动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力,开展好学校教育转化和家庭辅助转化教育工作,要深刻领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把好教育关,做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配合学校在关键时期不遗余力地开展学习、思想教育,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立足实际,善于发现“双困生”的闪光点,注重正面引导

“双困生”在班级、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被教师、家长批评的对象,因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问题,会使他们觉得自己难以融进这个集体,进而产生一种对集体、周围事物的排斥感,而这种排斥感,正源于外界对其的过度的批评、指责,他们很难理解集体、教师、家长对其行为批评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双困生”的表现较差,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掩盖了其闪光点,很多闪光点被学生、教师、家长所忽略,批评指责后,他们又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极容易产生自卑和敌对情绪。这也使学困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离原有的目标越来越远,自暴自弃、攻击性情绪逐渐加剧。这种得不到尊重、被忽略的刺激,加剧了“双困生”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升级,因此必须重视这一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教师和“双困生”的家长,应积极地去发现“双困生”的闪光点,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励志性的正面引导。“双困生”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即使是不经意间的一次表扬、肯定,也会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会成为“双困生”扭转双困局面的重要抓手,其内在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当然,这时候,教师、家长再加以正面积极地引导,会助力“双困生”鼓起勇气摆脱双困困境、坚定信念,快速步入快乐学习、成长的轨道。

四、营造温馨、团结、包容的良好班级氛围,发挥集体教育、感化的作用

“双困生”在班级中由于个人的双困不良效应,极容易使“双困生”产生恐惧、被歧视、压抑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越强烈,则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便更突出,对班级、同学的攻击性、敌对性就越明显,其危害会更大,不仅影响“双困生”自己的学习、成长,还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持续下去,会出现打架、破坏学校公物、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出现违法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就应该将精力主要放在营造温馨、团结、包容的良好的班级班风建设方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优势,用集体文化、情感来感化、教育“双困生”,而不是简单地就“双困生”问题而开展单纯的“双困生”教育。“双困生”不希望成为教师或家长经常批评的对象,他们的自尊心反而使他们表现出对这种盛气凌人的教育的反感和抵制,原来追求上进的念头也在恐惧中逐渐淡化。让“双困生”在平等而又温馨的环境氛围中自发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自我成长的价值,从而由内而外地纠正自己学习、行为偏差的问题,逐渐消除消极因素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走出双困境地。否则,极容易出现班主任、科任教师围着“双困生”转的被动局面。

总之,“双困生”的教育、转化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教师、家长应建立教育、转化“双困生”的长效机制,立足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转化计划,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简单图快,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讲究方法,讲究策略,分阶段、分层次解决相应问题,以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困生闪光点行为习惯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家困生的积极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困源于心困
——小学德困生现象及心理辅导策略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如何转化品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