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

2020-01-09 03:52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甘肃红色基因

杨 栋

(甘肃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红色基因是一个中国话语体系下的特定文化概念,专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孕生形成并薪火相承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范式,是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政治本色、精神意志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根本生命密码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1]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强调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甘肃红色基因作为党领导甘肃人民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淬炼形成的精神特质和价值指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学界主要针对甘肃红色基因的一些代表性精神形态——南梁精神、红西路军精神、会宁会师精神、八步沙精神等形成了一些微观化研究成果,整体视角下的学术论著十分鲜见,现有成果尚不能完整呈现甘肃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为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对甘肃红色基因进行整体性分析考察,借以说明其理论逻辑和时代价值,为推动甘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一、甘肃红色基因的形成来源

甘肃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与具体相统一、普遍与特殊相结合而形成的精神标识与集体记忆,是陇原大地上传统理念的升华凝练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先进文化的精粹展示和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动显现。

(一)甘肃红色基因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完美蝶变

甘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石窟文化、边塞文化在此融而为一,形成了璀璨辉煌的华夏文明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永葆生机,深刻影响着甘肃民众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范式。甘肃红色基因对陇原大地上深沉浓郁的华夏文化和人文理念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和扬弃地吸收,汲取了其中的先进因子和精华内容,实现了对人文传统精神的创新传承与合理取舍,彰显着鲜明强烈的民族精神,具有亲切厚重的情感体验。例如,伏羲文化革新创造、和合奉献的价值追求,先周文化勤劳养民、仁德和谐的精神底蕴,嬴秦文化顽强拼搏、开拓奋进的行为导向,边塞文化精忠卫国、勇毅果决的胆识魄力,丝路文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都经过创造性转化而浸染在甘肃红色基因之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实践进程中异彩纷呈,体现着承继孕新、历久如常的价值魅力。可以说,甘肃红色基因的各种价值范式都能从陇原大地八千年华夏文明中寻根溯源,都是对古老悠久且具有合理因素的人文传统理念的创新解读与时代演绎。

(二)甘肃红色基因是伟大革命精神的凝结体现

甘肃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活动阵地,从国民大革命开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从未停止。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党在甘肃大地上孕育形成了甘肃特支精神、南梁精神、会宁会师精神、红军西路军精神、兰州八办精神、大凤川垦荒精神、甘肃工委精神等地域性、下位性革命精神,同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主体性、上位性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旨趣相同。譬如,南梁精神“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内涵特质,既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和对苏区精神的践行,又体现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巩固发展的生动历程和地域特点;红西路军精神“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宁死不屈、紧密团结”的价值指向,既是对长征精神和红军精神的继承弘扬,又是对两万多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拼搏战斗历程的精要概括和对甘肃革命斗争艰难环境的真实反映。这些形成于革命年代并洋溢着浓厚地域特色的精神因子凝聚着党在甘肃大地上的红色传统和光荣历史,积淀成为甘肃红色基因的主体内容,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三)甘肃红色基因是崭新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3]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成为滋育甘肃红色基因丰富增新的重要养料。甘肃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区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巨大变化与喜人成就,孕生了铁人精神、庄浪精神、八步沙精神、舟曲精神、甘肃精神等一系列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精神形态,不但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的精神族谱,也拓展了甘肃红色基因的内容体系与价值向度。例如,铁人精神“为国分忧、忘我拼搏、科学求实、埋头奉献”的深刻内涵,舟曲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卓越品质,八步沙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持之以恒、创新进取”的价值范式,甘肃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理念,都汇铸融入甘肃红色基因之中,积蕴成为洋溢着鲜活时代气息的精神因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甘肃红色基因随着陇原大地上各项实践事业的不断推进而生生不息,大量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崭新精神指向和价值内涵,始终彰显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

(四)甘肃红色基因是地域特色理念的深厚积淀

甘肃横亘于中原农耕地区和西部游牧地带之间,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交汇之地、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区。汉、藏、回、蒙等众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形成了同气连枝而又各具千秋的民族地域文化,生动体现着各族民众隽远悠长的历史传统、理想追求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体验、精神风貌,其间的先进内容融入甘肃红色基因的价值内涵,为甘肃红色基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地域特色。譬如,甘南藏族传统文化中“坚韧刚毅、平等中和、崇善利众、天人和谐”[4]的精神追求,临夏回族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刚健自强、爱国有为”[5]的价值理念,肃南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博爱无私、慷慨好义、乐善好施、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和“重诚守信、敬畏自然、勤俭朴素、遵守秩序”的价值规范,[6]都经过创造性转化而沉淀为甘肃红色基因的精神理念。从这一角度而言,甘肃红色基因吸收了浸染在甘肃民族地域文化之中的特色理念和集体意识,可谓陇原大地上各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因子的凝聚和积淀。

二、甘肃红色基因的主要内容

甘肃红色基因生动反映着甘肃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不懈奋进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不仅涵盖了红色基因当中具有普遍特征的精神理念,还具有一些富含地域特色的价值范式,其间至为深层、最为根本、富有特质、极其稳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死生以之的信仰信念

坚定理想、死生以之的信仰信念,是甘肃红色基因的思想灵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7]崇高执着、九死不悔的理想追求和坚若磐石、百折不回的信念信心是甘肃红色基因的思想航标和永恒灵魂,在红军西路军精神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长征结束后,两万余红军将士渡河西进,“这些来自鄂豫皖边、川陕边和宁都暴动的英雄儿女赤胆忠心,顽强不屈,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胜利,为了明天”。[8]当时,在河西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多达十数万众,仅青马军的军事力量就有9个旅3万多人和62个民团武装9万多人,蒋介石还调集胡宗南、曾万钟、毛炳文、关麟征等部10万余人防堵黄河东岸。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西路军将士信念不失、血战半载,战死7000余人,被俘后遇害约5600人,仅有400余人抵达新疆。被俘的西路军将士以各种方式传承革命标识和红军信仰,他们在青海循化建造红光清真寺时借烧刻砖瓦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刻在了花砖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炽烈信念。从1921年建党开始,一代代共产党人就在甘肃大地上披肝沥胆、砥砺奋斗,以生命、热血和忠诚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并把这样的理想追求和信念信心镌刻在开创陇原大地光明前景和富民兴陇美好未来的实践征程之中。

(二)益国利民、体顾大局的家国情怀

益国利民、体顾大局的家国情怀,是甘肃红色基因的核心旨趣。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人文基因和优秀品格,也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基本规范,要求人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9]近百年来,党带领甘肃儿女围绕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需要开展工作和行动,把地方性利益考量置于全国性战略安排之下,大局意识格外浓烈,责任担当极为耀眼,这些洋溢着家国情怀的思想因子成为甘肃红色基因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和价值指向。譬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工作,团结甘青宁地区国民党军政要员,针对回族上层人士和额济纳旗蒙古王公开展统战工作,有力推动了甘肃抗日运动的发展。又如,1981年古浪县共产党员石满等六位老汉面对“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的风沙威胁和沙丘每年推进7米多的严峻形势,为保护周边村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省道交通顺畅,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荒漠植树治沙,经过三代人的接力奋斗,在40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了300公里的防护林带,为建设宜居家园、生态陇原、美丽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显而易见,益国利民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甘肃儿女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沉淀为甘肃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甘肃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共产党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石,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近百年来,党带领甘肃人民立足陇原实际,实事求是地认识、建设、改革和发展甘肃,谱写了一曲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奋斗长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党带领甘肃人民攻坚克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法宝,体现在甘肃红色基因缔造者和承继者的一切思想与行动之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王孝锡深入宁县、长武、旬邑、彬县等地的农村地区调查,写成《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农村阶级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把革命斗争主攻方向放在农村,“组织农村中的农民代表会议政权,建立全国苏维埃政府”。[10]16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正是立足陕甘革命实际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陕甘革命模式,确立了红白灰“三色”建军主张、军民融合的“梢林主义”根据地建设思想、游击区域相互配合的“狡兔三窟”战略方针,形成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发展成为陕甘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长征落脚点。毋庸讳言,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直是贯通于甘肃红色基因的明亮主线,甘肃大地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带领甘肃儿女求实开拓结出的胜利之果。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甘肃红色基因的本质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形成的精神自觉,也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进取意志的精辟凝练。无论是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盘踞、战乱频仍的艰险环境,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省情,党始终带领甘肃儿女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意志砥砺奋进,在陇原大地上书写了一首首慷慨激昂、恢弘夺目的璀璨诗篇。大生产运动期间,陇东分区广大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救,1943年粮食增收75万公斤,约占陕甘宁边区增产总数的三分之一。八路军385旅770团开赴华池大凤川垦荒屯田,两年时间开垦荒地34000亩,实现了粮食满仓、猪羊满圈,还办起山货加工等各种作坊和采药、熏香等多种副业,如当地民谣所唱:“大凤川,大凤川,往日荒凉无人烟。今日三八五旅到,一年叫你换容颜。”[11]大凤川也因而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耀眼旗帜。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同样堪称艰苦奋斗的范例,从1964年起庄浪人民在党组织带领下开山平田,历34年在沟壑纵横的山梁地带修建了近百万亩水平梯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带领甘肃儿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承继不绝的精神风尚,是在新时代长风破浪、锐意奋进的精神武器,已然成为陇原儿女精神航道的耀眼浪花和甘肃红色基因的重要标识。

(五)和而不同、相濡与共的价值认同

和而不同、相濡与共的价值认同,是甘肃红色基因的特色内涵。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在承认彼此差异、维护形态多样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荣。甘肃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各族群众虽在风俗文化、语言习惯等方面有着不小差异,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都为推动甘肃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党中央极其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统战工作,明确提出:“尊重蒙、回少数民族的利益,以引导他们参加全国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斗争。”[12]1925年甘肃特支建立后,坚决捍卫民族平等团结,热忱帮助甘南藏民反抗青马军阀马麒的迫害和暴行。宣侠父赴拉卜楞藏区“召集四百里内的酋长,组织甘青藏民大同盟”,[13]代为起草《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详述青马宁海军惨杀藏民之经过、苛税之沉重、霸寺之罪行及藏民之公愤,有力推动了拉卜楞事件的解决。抗战时期,陇东分区接纳安置了不少流落至此的回族群众,以至于原本仅有几户回民的镇原三叉镇渐渐形成了一个拥有31户167人的回民聚居区,当地回族民众还享受着提名2至3个县参议员候选人的政治优待。[14]党领导甘肃各族群众在患难相守、团结奋斗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和文化理念,并积聚为甘肃红色基因当中极具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价值范式。

三、甘肃红色基因的基本特征

甘肃红色基因如同一道鲜活生动、环环相扣的精神链条,联通着悠久的民族精神和崭新的时代精神,折映着党的精神族谱和地域特色理念,贯穿于党在甘肃大地的一切理论与实践、精神与作风之中。从以下四个向度进行综合审视,可以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甘肃红色基因的整体特征。

(一)甘肃红色基因的内容体系具有时代性

甘肃红色基因的内容体系极其丰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伟大精神和地域特色理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情感理想和人文传统的充分表达与集中体现,党的伟大精神是近代以来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进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标的。甘肃红色基因既是民族精神的深沉积淀和创新发展,又是党的伟大精神在甘肃大地上的生动映射和具体写照。例如,在甘肃红色基因的社会理想之中,既有对传统大同追求的扬弃,也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守;在甘肃红色基因的作风要求之中,既有对传统自强不息理念的承继,也有对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笃行;在甘肃红色基因的道德操守之中,既有对传统舍生取义标准的升华,也有对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弘扬;在甘肃红色基因的思想路线之中,既有对传统知行合一范式的汲取,也有对党的实事求是原则的砥定。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甘肃红色基因的内容体量也在丰富发展,表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在战争年代,党领导甘肃人民形成了以坚守信念、不计生死、奋勇拼搏、砥砺直前为核心的革命斗争精神;在建设年代,党领导甘肃人民形成了以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改革年代,党领导甘肃人民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务实求真、拼命苦干、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甘肃红色基因同样具有因事而化的精神特质,如和平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侧重于自力更生、石油自给,而八步沙精神侧重于生态修复、防风治沙。

(二)甘肃红色基因的价值内核具有连贯性

在甘肃红色基因的各种精神形态和价值指向之中,既有差异性和特色性的理念内容,也有基础性和连贯性的精神因子。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三位一体的家国情怀、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体现在从革命年代的甘肃特支精神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八步沙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形态之中,融汇凝铸成甘肃红色基因一以贯之的价值内核。其中,理想信念堪称甘肃红色基因最为关键的价值指向。理想是逐梦而行的目标,信念是圆梦以恒的定力,一代代共产党人之所以在甘肃大地上砥砺奋进,就在于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15]王孝锡被捕之后,就是在至死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提笔写下壮怀激烈的绝笔词:“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10]27实际上,甘肃红色基因各种精神形态所蕴含的特色化、个性化价值指向,如兰州八办精神中鲜明的统一战线原则、八步沙精神中卓异的科学发展追求,也都具有内在的相通特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贯通其间。可以说,甘肃红色基因蕴含的所有价值理念都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在陇原大地上的具体演绎和表现形式,甘肃红色基因的各种精神形态全都具有同根同向的精神主旨和一脉相承的价值内核。

(三)甘肃红色基因的精神指向具有实践性

甘肃红色基因的各种精神形态都是共产党人把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守融入陇原大地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凝练发展而成的,无不具有坚实厚重的实践支撑和丰富生动的呈现形式。尽管每一种精神形态的主旨内涵都被言简意赅地表述为几个特定层面,但每一个层面都不是凭空臆想的空中楼阁,而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实践总结,是从发生在甘肃大地上的典型人物事迹、重要历史事件当中抽象而出、升华而成。例如,提及甘肃特支精神,我们必然联想到张一悟等革命先辈在陇原大地筚路蓝缕、播撒火种的革命情境,浮现出他们支持甘南藏民斗争、推动甘肃女性解放、反击右派顽固势力的连幅画面,感受到共产党人初心所向、无惧无悔的信仰抉择;提及南梁精神,我们必然联想到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陕甘地区上下求索、历尽艰辛的革命斗争过程,闪现出两当起义、靖远起义等重大兵运事件和南梁、照金等重要地理名词,感受到共产党人忠于人民、使命长存的责任担当。“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6]甘肃红色基因当中每一个生动具体的精神坐标都是落细落小落实的实践写照和历史启迪,这样的一系列精神坐标汇聚成为旨趣深刻的红色基因精神谱系,促使甘肃红色基因的每一种精神形态都具有多维度的内涵层面和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促使甘肃红色基因的精神链条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绵延并增加着新的精神形态和价值理念。

(四)甘肃红色基因的道德范式具有先进性

甘肃红色基因之所以具有持久不绝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蕴含着跨越时空的优秀道德品质,具有贯通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和共产党人价值范式的强大道德力量。换言之,甘肃红色基因的每一种精神指向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完美结合与凝练升华,表征着民族精英和先进人群在特定时代环境与任务考验面前的价值方向抉择和道德范式实践。由甘肃红色基因的这些价值指向汇合而成的精神世界,可谓人类至美至善、至诚至真的精神天地,其间有笃定理想不放松的执着精神,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担当精神,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韧意志,有艰苦奋斗强中华的崇高情怀,都生动体现在甘肃红色基因各种精神形态的缔造者与承载者的思想言行之中。例如,红西路军将领董振堂在高台重围之中,坚定表示:“我们要流尽最后一滴血,血战到底!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17]城破之时犹自射击不止,壮烈殉国。古浪“六老汉”怀着“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我算一个”的愚公精神,在八步沙构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浸染在甘肃红色基因当中的这些崇高人格、坚贞操守和伟大情怀,体现着正确的道德范式和强烈的责任感召,具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一致的浓厚道德情感和道德意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精神光焰,是塑造当今社会“向真、向善、向美”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

(五)甘肃红色基因的情感意蕴具有和合性

甘肃红色基因将党依据甘肃具体省情而秉持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价值立场积淀为和合亲善的情感意蕴,融入党在甘肃的各项工作和路线方针之中。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发展同民族宗教人士的统战关系、推动各族群众团结进步一直是党在甘肃的重要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组织就立足陇南地区汉回杂居的民族构成情况,高度重视回族群众的统战动员工作,积极推动他们参加抗日救亡和陇南解放事业。中央红军长征过境宕昌哈达铺时,及时晤访寺庙阿訇,联络回族群众,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要求部队在回民地区坚持民族平等立场,尊重回民信仰习俗,不得擅自入村宿营和进入清真寺,不可借用回民器皿与食用猪肉猪油。这一政策深受当地回族群众的拥护,他们不但为红军捐送衣食用品、照顾收留伤病战士,还积极加入红军队伍。后来,红二方面军创建陇南临时根据地时,还在徽县成立了由回族阿訇马克仁担任县长的苏维埃政府和汉回群众共同参加的工农抗日游击大队。在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到1949年12月陇南党组织已经在回民地区建立了7个总支21个支部,拥有少数民族党员216人,将宕昌哈达铺、徽县东关、成县北关、礼县盐官、岷县城关等地的清真寺发展为党的交通联络站。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一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形成的甘肃红色基因也就具有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和合意蕴。

四、甘肃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甘肃红色基因的各种精神形态洋洋大观,各种价值向度意蕴深刻、烛照人心,一同塑造着甘肃儿女的基本人格和精神面貌,是发扬优良传统、提升品性修养的重要泉源,是做好陇原文章、讲好甘肃故事的动力支撑,是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创建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精神保障。

(一)有利于塑造忠诚担当、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

传承甘肃红色基因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实践范式,有利于塑造忠诚担当、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新时代的理想人格必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维度与实践要求,必须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与知、信、行的融会贯通,明爱国敬业之大德、守文明和谐之公德、严诚信友善之私德。[18]其中,集体意识与家国情怀至为重要,是新时代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19]甘肃红色基因的道德范式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维度完全一致,其各种精神形态的缔造者和承继者都是集体主义立场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践行者与模范传承者。例如,甘肃特支领导人张一悟就是怀着振兴中华的满腔热忱,在甘肃各界大力开展革命宣传,播撒共产主义信仰火种。集体意识界定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爱国精神规范着个体对国家的职责担当,二者成为甘肃红色基因经久愈醇的道德追求和底色标向。我们要着力挖掘甘肃红色基因蕴含的卓越道德品质,促使陇原儿女以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因子陶冶良好情操、提升人格境界,把对党忠诚、为国效命、为民服务和热爱社会主义相结合,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和甘肃发展、功成有己的行动自觉融合,成为堪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充实逐梦奋进、富民兴陇的信心底气

传承甘肃红色基因浸染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方向,有利于充实逐梦奋进、富民兴陇的信心底气。理想信念是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波浪的精神动力,政治方向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开创辉煌的根本保障。近代中国历史雄辩地说明,只有共产主义理想才能指引中国人民走向自由和富强,只有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是光明壮丽的康庄大道。共产主义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漫长的接力奋斗,必然具化为一系列渐次递进的奋斗目标。甘肃红色基因把革命战争年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具化为求得中华民族独立和甘肃人民解放的初衷抱负,把和平建设时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具化为实现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和甘肃人民幸福安康的奋斗目标,其各种精神形态都体现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远大理想和阶段理想的有机结合。我们要从甘肃红色基因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中汲取精神养料,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和民族复兴阶段梦想统一起来,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自觉和实现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目标的行动自律结合起来,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彻底自觉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取得更加壮美的发展成就,交出更加精彩的亮丽答卷。

(三)有利于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传承甘肃红色基因体现的科学工作原则和昂扬精神意志,有利于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思维,旨在规范思想路线和工作原则;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意志,旨在塑造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只有实事求是地深刻把握和充分认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才能牢固砥定自力更生之决心和艰苦奋斗之意志,在神州大地上成功开创奋发有为之事业。甘肃红色基因各种精神形态的缔造者和承继者,无不坚持历史和具体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动态变化的时代主题和甘肃儿女的具体诉求来实事求是地确定具体时期的中心工作与路线方针,在甘肃大地上艰苦奋斗、砥砺拼搏。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立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迎接自由光明的新中国而艰难探索。和平建设时期,他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为提升甘肃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而奋进向前。我们要大力发扬浸染在甘肃红色基因之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艰苦奋斗工作作风,立足国情省情,把握时代特点,以滚石上坡的决心气魄和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把传承弘扬甘肃红色基因转化为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的奋发作为与具体行动,在甘肃大地上奋力谱写科学发展、幸福美好的新篇章。

(四)有利于增强多元一体、命运与共的思想共识

传承甘肃红色基因彰显的正确民族立场和人民中心导向,有利于增强多元一体、命运与共的思想共识。在长夜难明、魔怪横行的近代中国,各族儿女都在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前景出路,在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奋进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气壮山河的感人事迹。自党组织在甘肃开展活动以来,就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出发,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之中开展工作,注意启迪他们的政治觉悟,保障他们的权益诉求,努力维护和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局面。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宣侠父曾推荐甘南藏民代表黄正清及其翻译三木旦担任国民党兰州市党部监察委员,并在党的外围群众组织“少年同志会”中吸收藏族同胞,积极引导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福祉是甘肃红色基因的宗旨本愿,是党带领甘肃人民改天换地、不懈奋进的持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20]我们要深入体会甘肃红色基因凝结的人民中心理念和正确民族立场,把牢民族团结的基线,把准人民幸福的高线,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巩固和推进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团结奋进的发展局面。

五、结语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甘肃大地上形成了丰富璀璨的红色精神形态和深沉厚重的红色基因沉淀,彰显着无比旺盛的生机活力和蓬勃激昂的生命旋律,在历史的天空中永放异彩、承续不息。精神力量是实践行动的动力保障,价值指向是奋进前行的旗帜引领。我们要正确认识甘肃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间的深刻价值意蕴与别样精神特质,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扬光荣传统,努力谱写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猜你喜欢
甘肃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甘肃卷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