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土家族刻纸工艺的当代传承与文化变迁
——以贵州思南县塘头镇张著权“百囍”刻纸工艺为个案

2020-01-09 01:53丹,刘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刻纸土家剪纸

陈 丹,刘 剑

(铜仁学院 国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一、塘头镇土家刻纸工艺的文化生境

塘头镇位于乌江中游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西南部,是一个东西长16.8 千米,南北宽12.4 千米,总面积110.8 平方千米的四面环山的巨大“坝子”,境内海拔400-450 米。塘头镇地跨东经108°6′-108°16′,北纬27°41′-27°48′之间,北距思南县城31 千米,东离铜仁市137 千米,东与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接壤,南同板桥苗族乡相连,西和三道水土家族乡毗邻,北与思林土家族、苗族乡隔河相望,平缓的龙底江从坝子中间穿过,蜿蜒向北注入乌江,总人口71460人,其中集镇人口42090 人[1]。

塘头镇地处黔北与黔东交界地带,被称为贵州高原上的“乌江盆地”,年均气温17.5℃,年均降 雨量1142 毫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思南最大的产粮基地,也是苗、汉、仡佬、侗、土家等民族的杂居区。据史料记载,塘头在唐代为洋川县,武德二年(619)改属义州;贞观四年(630)改属贵州为乐源县;明洪武十年(1337)置苗民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石阡府。因此,自隋唐时期开始,塘头镇就一直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重镇之一。抗战时期,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曾在此修建一个军用机场,繁华一时。

土家族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集中分布于湘、鄂、黔、渝四省、市接壤地带的武陵山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全国 土家族人口总数为8028133 人。其中,居住在贵州省铜仁市的土家族共计约124.6 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河、印江、德江、思南、江口、碧江等6 个县(区)。

塘头镇是思南县土家族的世居地之一,自唐宋以降,土家族先民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并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地方文化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土家花灯、土家山歌、棕编提篮、土家竹编、塘头斗笠、土家傩戏、土家刻纸、舞龙……都是塘头镇最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民间传统文化。

“刻纸”工艺是用刻刀在纸上进行雕刻的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剪纸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纸工艺在中国许多地区和许多民族中都有分布和流传。塘头土家刻纸工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工艺独特,它与土家傩文化、土家花灯、土家山歌并列为铜仁地区土家族代表性的“四大传统文化”。

二、塘头土家“百囍”刻纸工艺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并不是凭空可以产生的,它往往跟艺术家所生活于其中的那片土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了那片土地,也便没有了所谓的艺术家。因此,凡是艺术都应该是一种土地的艺术,是扎根于土壤之中的。”[2]黔东土家刻纸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著权先生系思南县塘头镇人,现年71 岁,土家族。张著权从小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土家刻纸。据张著权介绍,其祖上在隋唐时期从中原进入西南,是当时政府征调到西南的十大姓氏之一。张姓家族最初居住在彭水一带,后迁入思南。张氏祖上长期以养蚕和制作绣花丝线为业。因此,对传统绣花丝线制作工艺十分熟悉,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绣花丝线制作工具。

新中国成立前,张著权家制作的绣花丝线主要面向周边府、县的苗、汉、仡佬、土家和侗族等少数民族民众销售,并因产品质量好、服务周到而深受思南县周边各族民众的喜爱。据张著权介绍,为了扩大绣花丝线的销路,其父每年农闲时节都要到周边的黔南、黔东南、黔北、和湘西、川东(今属重庆)各地“跑单帮”。由于周边各族妇女绣花都需要绣花纹样,聪明的张父在向顾客推销绣花丝线时,常常会免费赠送绣花纹样,并根据顾客选中的纹样,精确地估量所需各色丝线的用量,以减少顾客的浪费,因此深得各地、各民族群众的信任,口碑极好。因生意红火,绣花纹样用量大,张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当地产的构皮纸刻印一批绣花纹样,日积月累,刻纸的技艺练就得十分精湛。在外出销售绣花丝线的过程中,精明的张父也顺带在各地和各族民众中收集各种新的绣花纹样,带回家中作为参考。久而久之,家中收集到的绣花纹样数不胜数。除了制作和收集绣花纹样外,张著权家刻制的用于婚礼的“喜花”和用于祝寿的“寿花”在当地也久负盛名,登门求购者络绎不绝。但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料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小将视作“封、资、修”的东西而付之一炬①。

在家庭的熏陶下,张著权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刻纸技艺。“文革”初期,凭借这一才艺,张著权被招进某国营企业,被分配到宣传科专门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95年前后,张著权因单位不景气而下岗,迫于生计,他利用自己的专长在遵义市办起了广告装修公司,生意颇为兴隆。

2000年前后,有感于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张著权毅然决定放弃红火的广告、装修生意,回到思南塘头镇重操祖业,开办土家刻纸工艺工作室。从2004年开始,张著权开始陆续在塘头镇及周边乡镇物色、招收徒弟,传授土家刻纸技艺。经培养并学成“出师”的徒弟多达25 人。但2012年前后因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不好,绝大多数徒弟只得暂时改行。目前身边还有两名徒弟,均已获得贵州省民间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

民间剪纸艺术在我国各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用途,每一种剪纸都是相关民 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根据剪纸造型特征将我国传统剪纸分为五大类:“春节剪纸造型、婚育剪纸造型、丧葬剪纸造型、绣花剪纸造型和元宵灯花剪纸造型”[3]181-187。2000年前后,当张著权决定重振祖传的刻纸技艺时,距离他离开塘头改行到工厂从事宣传工作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时代所发生的巨变及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土家刻纸工艺产生的巨大冲击一度让张著权无所适从。然而,作为一名出生工艺世家的艺人,如何在传承家传技艺的同时进行适时的创新和改造,使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是张著权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他绞尽了脑汁。在回到塘头镇后的头几年中,张著权一直“闭关”修炼,苦苦探寻新的时代背景下土家刻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经过五年的反复实践和认真思考,最终确定和选择了一条依托传统绣花纹样刻纸工艺,以土家传统“婚喜文化”为基础,将传统的福喜、禄喜、寿喜、吉日庆典喜、婚嫁节庆喜,与新开发的“十二生肖喜”、“吉祥生态喜”、“千文百字喜”、“红色文化喜”、“民俗文化喜”等融为一炉的中国土家“百囍文化”刻纸艺术之路。“喜”由此成为了张著权新时代土家刻纸艺术的主题。2004年,他与书法家、诗人许义明、摄影家任志平,以及学生帅仲秀、汪小琴五人一起,自筹资金150 万元,建立“百囍文化”土家刻纸艺术工作室并开始创作。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著权将团队成员创作的作品进行规整,创建了“中华百喜馆”。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2012年张著权创办了“贵州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4年,贵州省文化厅将思南县塘头镇命名为“百囍刻纸艺术之乡”,张著权及其团队一时名声大噪;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2015年张著权编撰的《中华百囍图》在小范围内部发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2015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化厅和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为张著权“‘百囍’文化刻纸工艺创作室”授牌,并在此基础上增设了“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名师工作室”;2016年9月,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贵州省文联联合将张著权百囍馆命名为“贵州省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在张著权的带领下,创作团队先后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3 项,作品被选送到中国美术馆、北京大饭店、北京798 艺术园和中国农展馆展出。并应邀到香港、台湾、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深圳、南昌、西安等大中城市巡回展览十余场。张著权及其团队部分成员的作品还被中国剪纸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部分作品还被选登在国内重要文化报刊,如《文化月刊》、《中华剪纸》、《中华诗词》等。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媒上的报道、专访更是接踵而至。

到目前为止,“百囍文化”已成为当地、乃至贵州民族传统剪纸工艺中的一张品牌,与三都水族剪纸(马尾绣模板)和黔北赤水“红色”文化剪纸并称贵州剪纸工艺的“三朵金花”。张著权创作的题材从百囍扩展到了包括婚姻、祝寿、乔迁、开业、节日庆典、新春报喜在内的十个系列和包括佛像、自然风光等在内的上百个品种,内容十分丰富。在探索传统刻纸工艺的发展道路上,张著权不仅重视传统工艺与主流文化、时代文化的交融与结合,还非常重视吸收地方民族文化的养分。因此,乌江流域传统的土家傩文化、思南土家花灯戏等这些最具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征的文化都成为了张著权刻纸艺术中重要的创作题材。其中,《思南花灯系列》《囍傩》《傩印象·之一》《雀越金钱杆》《花灯·共舞》《花灯囍》等,都是代表性作品,也是张著权及其弟子作品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此外,张著权及其传人在作品的选材上还大量选取民众生活的场景和瞬间,以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表现,从而构成了他的“百囍文化”刻纸艺术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欢天喜地土家娃》等就属此类作品。

正是通过一系列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张著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从传统“刺绣模板”和“婚庆”剪纸的实用性工艺向“囍文化”为主题的审美艺术的衍变,也实现了一次创作道路的转型。2019年9月,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一次性收藏张著权创作的“百囍文化”作品26 件,创下了建国以来贵州省博物馆一次性收藏个人作品的最高记录。2019年10月3日,张著权及其精心创作的两幅作品在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祖国母亲,这是我们献给您的礼物”专题报道中出镜。这两幅作品将共和国辉煌时刻与贵州民间元素融为一体,用土家刻纸工艺镌刻出土家儿女对祖国一片赤诚的热爱,得到社会的高度好评。

三、“百囍”刻纸工艺的艺术风格

张著权“百囍文化”刻纸艺术是在继承前辈刻纸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经过大胆发展和创新后所形成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与主流文化于一体的新时代的地方民族文化。它与中华传统刻纸文化和吉祥文化一脉相承,又自成一体。从整体上看,张著权刻纸作品具有如下艺术风格:

(一)构思精巧

构思精巧是张著权刻纸艺术的突出特征。张著权每一幅作品的构思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直至不留丝毫遗憾后才定稿、下刀。例如《九龙九凤九洲囍》是以“囍”为主题,配以象征中华民族吉祥、幸福的凤凰、龙等元素精心设计而成。其中,图案的核心部分由龙、凤、宝珠和祥云等元素构成的“龙凤呈祥”的图案,整体呈圆形。“龙凤呈祥”图案外侧是以二方连续的方式组成的二十只象征“福”的小蝙蝠图案作为核心层与第二层图案的间隔;在蝙蝠图案外侧是二十个二方连续构成的囍字,也呈圆环形。在圆环形的囍的第二层外侧的第三层整体呈正方形。该层以“折半”的方式形成的八个“二龙捧囍”、“双凤争(增)囍”图案组成。其中,东、南、西、北四个角均为“二龙捧囍”,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四个角为“双凤争(增)囍”,相互间隔,正好八个方向,象征“八方来囍”。第三层的八龙、八凤加上核心层的龙、凤共九龙九凤,而九象征“九州”(中国)。因此,整幅作品寓意“囍盈中华”。《福禄寿喜》使用了不同形态的篆体字福、禄、寿、喜进行精心组合,创造出数百个欣赏价值极高、布局巧妙、寓意美好的福禄寿喜图案。再如,《笙笛和鸣囍》整体采用了“折半”构图法。在作品的中心突出位置是一个非常大的囍字,围绕囍字的四周则采用了中国传统佛教绘画艺术中的飞天乐伎图案,但每一个飞天乐伎手中所持的乐器已不再是佛教绘画艺术中的横笛、琵琶等,而是黔东最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玉屏箫笛、苗族芦笙。四个飞天的眼神两相对应,十分生动。飞天身上的衣服图案则巧妙地采用了花卉纹,而飞天周边的空白处则配以祥云图案。而在图案中轴线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蝙蝠,寓意“天福”、“地福”。充分表达了“福囍相照、百花相映、祥云相随和幸福永远”的思想主题,整幅作品布局严谨、构思精巧。

(二)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张著权的剪纸作品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绝大部分作品通常都具有多个层次。其中,表现主题思想的图案都居于核心位置,且尺寸较大。其余的装饰性纹样则以核心图案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出多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通过改变图案的风格、外形等加以区分,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层次感。而延伸层次的图案从装饰效果到象征意义又都围绕主题图案展开,同时兼具强化和补充的作用。以《九龙九凤九洲囍》为例,全图共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 层的“龙凤呈祥”与第二层的二方连续“囍”都是圆形的布局,但前者是图案,后者是文字,中间以二方连续的蝙蝠间隔;而第三层纹样整体上为正方形。因此,不同层次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晰,节奏感极强,视觉效果良好。

(三)主题鲜明

主题“又称‘主题思想’,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全部形象所表述的基本观点或基本意见”。[4]543作为作品的灵魂和统帅,主题是作品所有要素整合的中心和创造虚构的制约点,但凡作品的题材,形象、结构、表现手法和技巧等都要根据主题加以选择和安排。张著权的“百囍文化”刻纸作品无论是占作品绝大部分的“百囍”刻纸作品,还是取材于地方风景名胜、日常生活的作品,都能让人一望而知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些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充满了正能量,主题非常鲜明。

(四)表现手法多样

张著权的剪纸作品艺术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他的大部分作品均以文字和图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布局。其中,作品中的相关文字也多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这些文字性图案经过适度的夸张和变形后常被置于作品的中间显著位置。而主体图案以外的各种装饰图案,如大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蝙蝠、喜鹊、蝴蝶、梅花、荷花、龙、凤、鱼、孔雀、梅花鹿、貔貅等,则往往综合采用包括变形、夸张、写实、象征、谐音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借以深化中心主题,不仅使整个作品的意义生成保持了高度的和谐性和一致性,而且画面生动、活泼,艺术感染力极强。

(五)工艺精湛、细腻

张著权的刻纸作品以工艺精湛、细腻和造型生动而著称。大到十平方米左右的巨幅作品,小到数十平方厘米的作品,每一笔每一刀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而某些作品的最细微处小到只有小米大小。据张著权介绍,他从作品构思到动笔绘制、修改、定稿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篇幅较小者通常为1-2 个月,篇幅较大者半年甚至更长。加上定稿后进行雕刻、装裱,一幅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要近半年,工作量之巨大、所下工艺之精深由此可见一斑。在制作过程中,张著权能根据作品的细部特征选择不同的刻刀,采用不同的刀法进行加工。拖刀、转刀、正插刀、反插刀配合使用,下刀追求精准且富于变化,这种独特的刀法与自行设计制作的刻刀可谓相得益彰。因此,纵观全国民间剪纸、刻纸技艺传承人的工艺来看,张著权的刻纸工艺之精湛,实属罕见。

(六)题材丰富、广泛

题材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由作者将素材进行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题材选择和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及文化修养有较大关系,也受制于其情感、思想、艺术理念和创作追求”。[5]673张著权刻纸作品的题材以“囍”为核心,既积极学习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成果的精髓,又突破了传统地域文化的局限,创作并完成了“婚嫁节庆囍”、“十二生肖囍”、“吉祥生态囍”、“千文百字囍”、“红色文化囍”、“民俗文化囍”六大系列十二类创作题材的作品数百幅。这些作品题材既丰富又广泛性,在民间剪纸、刻纸工艺中实属少见。在张著权刻纸作品中,常用的装饰图案大致可以划分为抽象图案、动植物图案、人物图案、文字图案、风景名胜图案、民俗风情图案等六大类。抽象图案主要有线条纹、圆形纹、锯齿纹、水滴纹、月牙纹、水波纹、鱼鳞纹、渔网纹、云纹、如意纹、盘长纹、发纹、铜钱纹、元宝纹、香草纹、桃心纹、花朵纹、蝶尾纹、鸟翅纹、鱼尾纹、螺旋纹等;动、植物图案主要有龙、凤、蝙蝠、麒麟、熊猫、貔貅、孔雀、鱼、海豚、鹿、鸳鸯、喜鹊、燕子、蝴蝶、十二生肖、梅 花、牡丹、荷花、石榴、葡萄;人物图案主要有弥勒佛、观世音、如来、七仙女、飞天、寿公寿婆、金童玉女、苗家女、美人鱼、土家娃等;文字图案如福禄寿喜,荣华富贵;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图案有梵净山金顶、梵净山蘑菇岩等;民俗风情图案主要是一些取材于当地传统文化事项的特殊场景,如思南花灯戏中的“土家花灯闹新春”“土家花灯喜洋洋”“思南姑娘大脚板”“妹吔好看吔”等。

此外,还有一些红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的“天安门”等。这些纹样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组合,产生了以囍为核心内涵的多重文化寓意,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装饰性极强。

(七)布局广阔、完整而不失严谨,气势宏大而不失精细

民间剪纸作品通常篇幅较小,尤其是应用型的剪纸、刻纸作品的篇幅就更小,且加工粗糙。但张著权的作品布局广阔、气势宏大却又不失严谨和精致。张著权创作的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作品《千手观音九龙图》高达3 米多,花了近8 个月时间才完成。从总体上看,张著权刻纸作品十分讲究布局,其代表性的囍文化作品往往是以囍字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3-5 层,每一层之间相互映衬,界限分明且富于变化,给人以层次感分明、布局谨严而完整之感。另一方面,不论是作品的整体布局、风格与意蕴还是图案本身,都十分讲究完整、协调和统一,寓意“圆圆满满”“和和美美”。因此,在张著权的作品之中,图案都是完整的,绝对找不到以局部代替整体那样的“残缺不全”的现象。而作品的外形从整体上又可以划分为四边形、八边形、圆形和桃心形、动物(蝴蝶)形、圆环形、花朵形等多种类型,这些丰富的外形是从作品的整体布局来讲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完全受外形的限制,而是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作品因拘泥于整体框架而造成的拘谨和呆板。此外,即使在篇幅宏大的作品中,也有精微的刻画,气势宏大而不失精细。如:在高达三米多的《千手观音九龙图》中,局部的刻画“细如发丝”。

(八)构图方式灵活

张著权作品的构图设计吸收了传统的折半、开光、连续、居中、呼应、对比、均衡等构图法,方式灵活多样,主次分明。其中,大幅的作品多在主体图案周边利用二方连续的规则组织纹样进行装饰,这些装饰性纹样不论是在图案的总体视觉效果上,还是在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表现方面,都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表现出极强的“互文性”。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艺术风格的形成虽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但并不代表艺术家创作上没有缺陷。从总体上来讲,张著权的刻纸作品虽然布局严谨,构思精巧,工艺精美,但少了几分民间剪纸、刻纸艺术中一贯的那种稚拙、淳朴、粗犷和乡土气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主要与张著权个人的艺术修养、从业经历等有直接关系。张著权早年学习土家刻纸技艺,但在离开塘头镇去外地工作的三十余年中,则主要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从事文化宣传。而在特殊的年代,因工作的需要,张著权还练就了一手隽秀、工整的楷书硬笔书法。这些经历也使得张著权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进而在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向“大传统”文化靠拢的倾向。

四、“百囍”刻纸工艺的当代价值

(一)丰富了土家族刻纸工艺的创作题材和表现主题

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张著权始终能本着开放的态度加以借鉴、学习。因此,张著权的视野极为开阔。经过张著权等人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本已式微的土家刻纸技艺再次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 力,这种新的生命与活力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创作题材和表现主题的变化。正如张著权所介绍的那样,塘头土家刻纸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民间工艺,主要满足广大妇女刺绣纹样的需要和婚礼中使用。但经过张著权等人的发展和创新,自2000年以后,该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集中表现在以中华“百囍”为灵魂的创作主题的确立和对民族性、地域性题材的广泛应用。从敦煌飞天、佛像到土家儿童、土家花灯、从梵净山到天安门……,仔细端详张著权所创作的每一幅百囍剪纸艺术作品后不难发现,较之传统的土家剪纸、刻纸工艺,其创作的题材和表现的主题虽有继承土家刻纸工艺传统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创新、丰富与发展。

(二)提升了土家刻纸艺术的工艺水平

张著权从加工工艺流程、原材料、加工工具再到作品的保存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土家传统刻纸工艺进行了改进、增补,使传统的土家刻纸工艺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升。继而,也为原生态的土家传统刻纸艺术从刺绣和婚庆仪式等生活领域的实用美术发展成为深受当地民众和各界人士喜爱的装饰艺术打下了基础。笔者现场考察发现,在张著权的刻纸作品中,面积最大者达到9-12 平方米,而整幅作品中最细微处仅有小米大小。为了适应大幅作品的制作和保存,张著权不仅自行设计、制作专用的雕刻刀,而且还采用了新型的原材料,并在作品雕刻完成后,还增加了装裱的工艺。这些加工工具的改进、新型原材料的使用和工艺的完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也为作品的保存提供了保障,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土家刻纸艺术的工艺技术水平。

(三)提炼并形成了以婚囍文化为核心的“中华百囍文化”剪纸艺术

张著权不仅对刻纸工艺原材料的选取、加工工具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张著权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开放的文化心理和精湛的刻纸技艺,在继承传统“喜”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建构出融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于一体的,囊括福、禄、寿、喜、洞房花烛之喜、金榜题名之喜、子孙兴旺发达之喜、社会和谐之喜、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之喜在内的多层次的“中华百囍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当代土家“百囍”刻纸工艺。因此,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郦波所言,张著权的百囍刻纸艺术自成体系。

(四)提升了土家剪纸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刻纸工艺在全国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都有分布,但因这门手艺具有“易学难精”的特点,在全国刻纸艺人中能像张著权这样知名度高、工艺精湛的艺人如凤毛麟角。张著权对刻纸工艺反复实践、反复钻研,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自成一体。因此,张著权的剪纸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2009年4月,应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栏目组的邀请,张著权团队创作的60 件作品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2017年1月,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专门为张著权举行为期六个月的、题为“妙想裁天意·贵州工艺美术大师张著权刻纸艺术展”,展厅面积多达2000 平方米。2018年6月,贵州卫视大型旅游文化展演节目《我在贵州等你》第三季“思南篇”中展出;2019年4月与遵义红色文化题材剪纸、三都水族刻纸工艺一起成功申报贵州省剪纸类“非遗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12 次上中央电视台,盘点张著权近年来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相关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他是目前国内同行中为数不多的、参加各大媒体和各级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频率、层次最高的少数民族民间剪纸艺人之一。

目前,张著权的作品多次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且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7年6月,张著权的作品被贵州省民宗委选 为赠送给波兰驻华大使的礼品;2018年4月,张著权的作品在尼泊尔国家博物馆展出。此外,还多次作为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选送的礼物馈赠给来自美国、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中华“囍”字在张著权的手中大放异彩,他因此被广大同行称作是“中华囍字第一人”。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土家剪纸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之张著权的刻纸作品主题鲜明、工艺精湛,非常契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因此,每次外出参加布展,观众总是络绎不绝,并多次被举办方要求延长布展时间。由此可见广大民众对张著权的作品认同度极高。

(五)为“重拾工匠精神”树立了典范

“所谓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敬畏工作、专注技艺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6]6。张著权对土家传统刻纸工艺的当代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称得上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他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张主权的创作十分严谨,从构思到雕刻,直至装裱,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直到不留任何遗憾方可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因此,张著权的贡献和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他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刻纸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我们“重拾工匠精神”树立了典范,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五、土家“百囍”刻纸工艺当代传承的困境及对策

张著权对土家传统刻纸工艺进行了开发和创新,市场也曾有过一段时间“辉煌”。但自2013年以来,与许多非遗项目一样,张著权百囍文化刻纸工艺也遭遇了市场萎缩的瓶颈,在谈到公司近年来遭遇的困境时,张著权介绍说:

2012年,政府要求搞成产业,由政府采购,包括省市县三级都曾经采购。所以当时比较红火,企业的工艺师当时达到25 人。当时也想做大做强,后来也准备把非遗项目与作品一起建一个“中华百囍馆”,土地都买好了,16 亩。后来呢,政府不允许采购了。我们就基本上……,买好的土地也由相关部门收回去了,大半年的时间也白忙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太恼火(不景气)了,现在两三人都维持不起,很多“非遗”企业都搞不走。政策制定得多,且都是很好,许多部门都在发文件,但是都很难落实。

谈到文创产品的开发时,张著权言语中充满了无奈:

……在将百囍刻纸艺术用于雨伞、陶瓷等工艺品的装饰方面都有过尝试。问题是:一方面,塘头这个地方比较闭塞,市场打不开;另一方面,自己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去对刻纸做进一步的开发。现在没有去跑市场,主要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创作型的人,不擅长跑市场,加上自己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时间太宝贵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出一些作品,这样才是对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要想去搞多少钱,做好大的生意,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了。存心去找钱的话没有太多的必要,因为自己也用不了多少。这种思想对于自己影响很大。再说找钱也是很辛苦的,很劳累的。自己也不愿意再吃那个苦。但是呢,目前我们也正在打算往贵阳方向走。③

正如饶勇、杨岳轩、罗新等人通过对佛山剪纸业的成功经验分析后所认为,要解决当前生产性保护实践困境,“政府、群众团体和传承人(企业)应进行有关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社会化分工,前者负责其中的文化普及和推广,而后者则专攻创新和创作;经济收益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可以在发展中解决不断涌现的传承难题;对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应走出传统的师徒单线传授模式,以现代企业 环境为基础实现全方位培训和梯队式培养;本地群众的生活性参与是影响生产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因素,应结合时代变迁,挖掘出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活效用和文化价值,使之尽可能多数量和尽可能广层面地嵌入于百姓日常生活。”[7]传承非遗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当前,非遗传承人的处境普遍令人堪忧。而张著权百囍文化剪纸工艺传承的状况所面临的处境极具代表性。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政府既要完善政策,更要认真贯彻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让非遗传承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惠民性,减少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而造成的“政策恐惧”

政策的出台让人看到了希望,但政策无法落实又让人心凉,有时甚至不但没有给非遗传承人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给非遗传承人带来困扰,让人不免心生“既有今日又何必当初”的感触。我国各类、各级非遗传承人虽多,但并非所有的传承人都擅长市场化的运作。以张著权为例,张著权是一位创新型人才,也是一位创作型人才。正因为每天忙于创作,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作品的市场。为此,政府要尽快完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基层认定机制,启动相关的工作。同时还应该针对性地制定政策,鼓励和推动相关主体积极实施产业化保护措施,对这一类传承人进行适当的帮扶。比如,通过建立社会性的集团公司,让这类非遗传承人以技术股的形式加盟入股,而公司负责市场运作,这样不仅可以解除非遗传承人的生存顾虑,让他们潜心创作,而且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让多方主体受益,并能实现传承与开发并举。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切实解决非遗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一是必须尊重非遗传承人的劳动。长期以来,一些主管部门对非遗传承人的劳动成果缺少应有的尊重,在建设乡村“博物馆”“愁馆乡”的过程中打白条任意对非遗传承人的作品进行“调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对非遗传承人来说是极不尊重、极不公平的。多年来,笔者在调查中都发现许多非遗传承人手中都拽着数额不等的“白条”,但又因怕被“穿小鞋”而不敢去找相关部门兑现。十八大以后这股风虽被严厉制止,但此种情况仍时有发生。为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杜绝。二是要通过立法保护非遗传承人的知识产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设备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精确。这种科技的进步在为某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给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构成了新的威胁。以剪纸、刻纸、刺绣等民族传统工艺为例,非遗作品只需要通过数字化处理,即可以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复制生产。如果不做好相关作品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非遗传承人毕生的心血只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复制生产成“大路货”,这对非遗传承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为此,政府必须肩负起保护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的职责,加强对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检查。

(三)做好“静态”保护工作

做好静态保护一方面要建立专题博物馆,完善相关硬件设施。为此,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建立专题博物馆,完善相关硬件设施,为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提供存放、布展的空间,防止作品因存放环境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除少部分非遗传承人的部分作品被公立的博物馆收藏外,许多剪纸、刻纸技艺传承人的重要作品因缺少科学、安全的存放环境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损毁极其严重。张著权团队曾多次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展出其百囍文化刻纸艺术作品,但这些精美的作品在布展完毕后,被一直堆放在仓库中。笔者现场发现,由于温度、湿度、灰尘和光线 等原因,许多作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色和发霉。一些作品还有被老鼠啃过的痕迹,令人十分痛心。张著权先生目前年事已高且经济拮据,已无精力和财力物力进行保护。为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划拨相应的经费,将这些作品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数字化保护力度。数字化保护是数字化时代借助高科技手段对非遗进行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将相关作品和技艺传承下去。在这方面,目前许多非遗传承人尚无相关的技术,也无相关的人、财、物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肩负起相关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这门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张著权已培养徒弟25 名,并多次应邀到贵州民族大学等院校举办讲座。此外,他还借助各种渠道对百囍文化剪纸艺术进行了广泛宣传。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百囍文化剪纸工艺品的市场急剧萎缩,他所创办的工艺公司生存十分艰难,徒弟们也被迫解散,到广东、深圳打工为生。目前留在张著权身边的徒弟仅有两人。但即使生存环境十分艰难,张著权仍然坚守自己热爱的事业,每天坚持创作,直至深夜。同时,他还不计报酬,免费传授相关技艺,这种执着的精神十分难能可贵。

目前,张著权被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客座教授,他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该校严天江教授共同政划、编写了《百囍文化刻纸艺术教程》。该书从创意到框架设计,再到写作定稿共耗时三年,三年期间数易其稿,始得成形。这部教程是贵州首部由民间艺人编著的大学工艺美术教程,也是我国首部民间工艺大师编著的刻纸工艺美术教程。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贵州省民间刻纸、剪纸教材建设的某些空白,是贵州剪纸、刻纸工艺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问世必将对百囍文化刻纸工艺的传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众所周知,一个多世加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加以后,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受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巨大影响而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嬗变之中。在此情形之下,思南塘头镇土家传统刻纸工艺也同样遭遇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自2000年以来,经过张著权等人的艰苦探索与不断创新,最终为土家传统刻纸工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空间。张著权的艺术之路虽充满曲折与坎坷,但探赜张著权的艺术之路可以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尤其是可以为当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张著权虽然并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动手能力极强是其最大的特点。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王明旨先生在回忆20 世加五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学生的当法时所言“……虽然说过去是重视动手,现在是重视动脑、重视理念、重视观念,但是学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恐怕要培养相应的能力还是要动手。因为只有动手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才能够更多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8]张著权的成才之路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培养高端工艺美术人才的成功经验非常契合,也为当前民间工艺传承人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当代工艺美术日益分化为普通商品和收藏品两类,技艺平凡的生产者,也许还可以继续以往所走之路,而那些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必定要走专业工艺美术家的路子”[9]。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因社会文化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农耕生计方式的单一性,黔东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总是缓慢而自然地发生,土家刻纸工艺也因此始终是活态的生活艺术。那么近年来,在张著权团队的努力下,塘头镇土家刻纸工艺无论是在传承方式、工艺流程、艺术风格、社会文化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文人化、审美化成为新时代塘头土家刻纸工艺发展的新趋势,其精美的刻纸作品由此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化单位和民间个人的收藏品。由此可见张著权所走的道路也正是当代众多技艺精湛的手艺人选择的道路。促进他作出这一重要选择的动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承人的个人经历、个人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取向是导致这一发展与变迁的内在依据;其次,现代背景下大传统文化对小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是促进这一发展与变迁的重要条件;再次,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是促进这一发展与变迁的重要驱动;然而,与大多数民间工艺非遗传承人的遭遇相似,尽管经过张著权的不懈努力和创新,为当下传统的土家刻纸工艺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空间,但也同样面临市场开拓举没三艰的困境。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是政政环境的创造者和三护者。张著权剪纸工艺产业化保护遭遇的困境启示我们:在推动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当民间艺人尚未当好市场化发展的充分准来之前,政府对市场适当的培育与对企业的帮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根据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静态的博物馆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多种灵活、多样的保护措施,为工艺和产品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工艺及产品的知识产权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

注释:

①②③ 访谈时间:2019年6月11日;访谈地点:思南县塘头镇张著权百囍馆工作室。受访人:张著权,现年71岁,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贵州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贵州思南中华喜文化创作室创始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贵州剪纸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刻纸土家剪纸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溱湖刻纸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剪纸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剪纸
剪纸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