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
摘 要: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仅包括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是为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随时强调规则,采取正向激励手段,其次应利用故事和游戏帮助幼儿形成科学饮食观念,以及树立优秀典范、形成朋輩教育氛围。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饮食习惯;培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正确地开始一项工作或启动一项事件往往意味着更加顺利地实施以及获得有品质的结果。而这种社会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在学前教育中同样有着高度适用性。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良好自理能力的养成而言,学前教育往往起着定基调、强基础的作用,因此受到家、园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科学、规范的饮食习惯于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尤其是在人类早期成长发育阶段,饮食习惯的养成不仅决定着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幼儿个性品格等健全发育。这正如同一株幼苗,只有得到及时、充足的水、肥、光照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此,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最重要之处就在于这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二)为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作为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食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基础。按时、定量饮食不仅是在生理层面保障肌体健康,同样是心理层面形成良好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从自我管理角度看,幼年时代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终身成长状态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自律水平和自理能力时常决定着个人社会生活、工作的可拓展广度与深度。因此,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也是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一)随时强调规则,采取正向激励
要实现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目标,就需要从一开始明确规则,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就意识到遵守幼儿园科学规范饮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虑到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对规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深刻印象,幼儿园应随时强调定时定量三餐的要求,使幼儿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从而由陌生到熟悉,直至完成接受并遵守。
此外,为了鼓励和引导幼儿乐于遵守幼儿园饮食规则,园方还可以采取正向激励法,使幼儿将获得奖励与遵守规则间建立起关联。这就如同训练宠物猫狗,只要宠物偶尔做到了主人要求的动作,主人就应及时给予食物或口头表扬等奖励。久而久之,宠物就能在主人特定动作或口令要求下完成对应的动作。
比如幼儿在正餐之间要求零食时,教师可以首先口头提示规则,但若幼儿一再要求,也可以给予少量食物。而对那些能够按照规则只食用正餐的幼儿,教师不仅可以给予零食奖励,还会附加小礼物或小红花等精神奖励。两相对比之下,幼儿会逐渐意识到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更多奖励,从而改变不正常的饮食习惯。
(二)利用故事和游戏帮助幼儿形成科学饮食观念
幼儿天性喜爱故事和游戏,利用幼儿天性的喜好,采取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方法也能帮助幼儿形成科学饮食观念。
比如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娃娃生病了》。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漫形象为主角,描绘一个不定时、定量吃饭的娃娃逐渐消瘦、虚弱直至病倒,然后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打针、吃药的故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联想到自己生病时的场景,认识到不认真吃饭也会出现问题,为避免打针吃药的痛苦经历,幼儿会慢慢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陋习。
又如利用玩具和道具组织幼儿玩游戏“别让宝宝掉下悬崖”。可以模仿游乐场的射击游戏,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将放置在转盘上的玩偶宝宝取下,转盘上标明正餐时间等图标或字样,提示规定的用餐时间。一旦超过用餐时间,转盘启动,玩偶宝宝就会被击中掉下转盘。但从起点到转盘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零食障碍物,幼儿只能将零食障碍物一一搬运到指定地点才能顺利通过。这个游戏的寓意就是在正餐时间前越少零食阻碍,就能越顺利地获得胜利。利用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意识到正餐之间的零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从而尽量避免食用零食。
(三)树立优秀典范、形成朋辈教育氛围
学龄前幼儿的天性中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愿,因此有典型的从众化行为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树立优秀典范、形成朋辈教育氛围,进而培养幼儿更加科学规范的饮食习惯。
比如当一群幼儿中有若干幼儿能够相对严格地遵守正餐饮食的规则,教师不妨经常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同时辅以红花或礼物激励。这便能够使其成为其他幼儿效仿的对象,不仅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科学饮食的整体氛围,也能够使幼儿之间形成彼此监督、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某种程度上,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其实是对家庭不良习惯的纠正。这是由于幼儿先于幼儿园而在家庭中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需要经由学前教育进行优化和调整。因此幼儿园中的饮食习惯培养难免遭遇程度不同的阻力。但从长远计,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不仅是对日常生活规律的科学养成,更决定着幼儿未来成长的正确方向选择。故,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幼儿习惯性模仿和从众心理等天性加以正向引导,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饮食习惯,进而为形成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鸿宇.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特点与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究,2019,27(8):116-118.
[2]袁红.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研究,2019,3(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