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俐静
摘 要:高中生物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一门课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生物课的关键,下文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学习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合理设置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保证学生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工厂车间的俯瞰图进行导入,并配以解说:一个良好产品的产出离不开工厂各个车间的协调配合,任何一个车间出问题,都制造不出一件合格的产品。细胞也是這样一个小型工厂,细胞内部的各个细胞器相当于工厂的各个车间,“小型工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车间协调配合,“各个车间”如何发挥自己的功能,你们想知道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并随着教师的引导不断进行思考。因此,一堂成功的生物课,课堂导入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兴趣点巧设导入,引人深思。
二、课上巧用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提升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高中生物课程理论性较强,授课易枯燥,通过形象化处理,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如:讲授《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内容时,比较男性和女性体内含水量,可采用图片加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经过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男性体内水含量高于女性。此时教师可以幽默的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最终证明男人才是水做的。”从而可以顺势提问学生:“为什么男性体内含水量比较高?这与什么有关?”将课堂巧妙的引到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概念。恰当的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减缓课堂气氛,使得教师授课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被牵引着。
(二)巧妙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知识障碍
教师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新学习知识量的多少和难度,可以通过找寻一些有趣的谚语或者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如: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实验结果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结果展示旁边可以配文“万抹红中一点绿”,巧妙的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再比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内容,学生非常容易将原生质层理解错误,因此,原生质层的配图旁边可添加一副汉堡包的图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原生质层的结构。
(三)重难点分散,减缓学习压力
每堂课都有对应的重、难点,将所有的难点都集中在课堂的某一个时间段,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倦,从而导致之后的堂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教师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将重难点知识分散开,各个击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内容,首先讲清楚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及结构通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结果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讲解完成氨基酸的结构后,要求学生能书写结构通式、氨基和羧基。这样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物书写时,难度就降低很多,只需写出氨基和羧基的变化结果,最后将其他不变的部分抄写下来即可。这样做一方面将难点问题分散开,降低学习难度,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概念,自己分析思考写出脱水缩合产物,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一举两得。
(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高中生物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课本知识的影子,合理利用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备课时,需要思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运用。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内容,讲授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以后,可以列举生活中常喝的几种饮料,将其分为等渗饮料、低渗饮料和高渗饮料,像大课间这样的短时间运动,可以选择低渗饮料补充水分,高强度的锻炼过后喝红牛为什么会越喝越渴?
三、带学生走进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课程涉及诸多可动手操作的试验,大多在高一上半学期所学学的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当中,学生十分渴望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使用显微镜观察肉眼不可见的东西,教师应当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生物实验的魅力。通过动手进行实验,许多课堂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就不再是难点了。如: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时,全程都在低倍镜下观察,有几次滴加试剂的过程?每次滴加什么,目的何在?再比如: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也是同样,检测试剂和检测结果学生容易混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遇到此类题目出错率比较低。
四、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将转变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进行提炼,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服务新课程改革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元月.高中生物学微课中导入案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