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在促进婴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

2020-01-08 02:27吴丽芸高源张文鹏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托育照料社会性

吴丽芸 高源 张文鹏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对我国新时代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没有迎来生育的高峰,相反,人们的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对儿童父母进行的调查表明:“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仅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高达53.3%。”[1]人们生育意愿低迷和托育服务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达86.5%的家庭将‘没人照管列为生育二孩的最大困难”,人们担心婴幼儿无处可托[2]。能否解决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关系着能否践行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幼有所育”思想。所以,托育机构探究0~3岁婴幼儿的科学养育方法成了托育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MoreCare茂楷婴童学苑发起并制定的团体标准《全日制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全日制托育机构评价标准》[3],是托育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先驱[4, 5],并提出5R(尊重Respect、回应Re? sponse、合作Reciprocity、探究Research、榜样Refer? ence)养教准则。本文在梳理关于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内涵和重要性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论述5R养教准则的内容及在促进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对国内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养教服务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托育行业的发展和完善。

一、婴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内涵

情绪社会性是指在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在原始情绪基础上,及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反馈中,那些蕴含社会意义的情绪的产生过程[6]。从行为表现上来看,在婴儿期(即0~1岁),婴幼儿对外界人及事物的认知能力快速提高,好奇、伤心、厌恶、满意、生气、悲伤、恐惧等各种基本情绪先后出现并开始实现初步的情绪调节,随着儿童与主要照料者之间互动的増多,依恋逐渐形成,为婴幼儿社会交往模式建立、社會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学步儿及幼儿期(即1~3岁),婴幼儿对自主活动的要求更加明显,尴尬、骄傲、内疚、害羞等复杂情绪开始出现,情绪识别、理解、调控能力增加,自主能力、交流能力、模仿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社会能力得到更快速的发展[7]。情绪社会性主要由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构成。情绪理解是儿童对自我以及他人情绪的意识和理解的发展;情绪表达是情绪表现规则的内隐过程;情绪调节是儿童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力图和社会预期相一致的过程等[7]。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在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出现,多种情绪调节策略早在婴幼儿时期已经逐渐形成,甚至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观察到一些情绪调节效果的策略[8],如通过喝奶安抚自己等。随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情绪社会性也会不断成熟,婴幼儿的社会行为使其不仅在外部行为上能与成人或同伴交往,而且还能通过内心体验与成人或同伴交往,这些社会行为使婴幼儿初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形成并发展自我概念及社会交往中的自我调控能力,直到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形成。

二、婴幼儿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性及照料者的作用

婴幼儿期是儿童早期发育、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7, 9],作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情绪社会性能力可以有效预测其人际关系、问题解决能力,与其今后的学习和情绪行为问题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10],甚至能预测其今后的人格发展[11]。国内外的研究一致发现,婴幼儿的情绪社会性能力受到后天养育环境的影响[8, 12-15]。有研究表明从婴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可以影响婴幼儿的行为和情绪,促使其向积极、主动、进取、友善的方向发展[16]。

情绪社会化能力在婴幼儿期快速发展,其影响因素包括婴幼儿本身的气质和照料者的引导策略。婴幼儿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会影响其情绪调节的方式和能力,因而在挫折和压力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方式和行为,并可能影响照料者的引导方式。专业的照料者(保教人员)必须考量专业伦理,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引导所有婴幼儿,即使对气质倾向特殊(例如负性情绪较多)的孩子仍能给予同等的协助和引导[8]。MoreCare茂楷婴童学苑在国际先进的PIKLER理论[17]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MoreCare老师5R养教准则”,它包括5个方面:尊重(Respect)、回应(Response)、合作(Reciprocity)、探究(Research)和榜样(Reference)。接下来,我们针对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5R养教准则在促进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0~3岁婴幼儿照料者的5R养教准则

(一)尊重(Respect)

尊重就是满足婴幼儿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尊重就是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如学习的特点、思维的特点、兴趣与需要的特点施教[18]。国际先进的PIKLER理论提出了在照料0~3岁婴幼儿时建立在尊重理念上的10大原则[19]:(1)让婴幼儿参与和他们有关的事情,不要围在他们周围督促他们更快地完成或分散他们的注意力;(2)当照料者有空时,可以给予婴幼儿高质量的陪伴;(3)学习每位婴幼儿独特的沟通方式(哭泣,说话,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并教他们照料者自己的方式。即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不存在或很低,也不要低估孩子的交流能力;(4)投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一个完整的人(“Whole Child”),不要只关注认知发展,也不要将其与整体发展分开;(5)尊重婴幼儿是有价值的人,不要把他们当作物品或是头脑空空的小可爱来操纵;(6)诚实对待你对婴幼儿的感受;(7)以身作则,不要说教;(8)将问题视为学习机会,让婴幼儿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过度保护和帮忙婴幼儿,导致让他们能做的事情不自己去做;(9)通过信任来建立安全感,避免言行前后不一致而让婴幼儿产生不信任;(10)注意婴幼儿发展阶段发展的质量,避免急于让婴幼儿达到发展的里程碑。举个例子,在换尿片的过程中,MoreCare的照料者会先告知婴儿:“我需要把你抱起来,我们要去换尿布了。请问你准备好了吗?我可以把你抱起来了吗?”这体现了尊重。

尊重可以让婴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受父母尊重、被经常鼓励的幼儿往往健康活泼,对新生事物反应灵敏;长期遭受压制、体罚的幼儿则表现出行为的呆板、胆小、反应迟钝[20]。

(二)回应(Response)

由敏感的、回应性的照料者所照护的婴幼儿往往会成长为快乐的、社交能力强、有韧性、富有同情心、在解决问题上坚持不懈,并愿意在需要时寻求帮助的儿童。由冷漠的、不可靠的或不稳定的照料者所照料的婴幼儿往往会成长为冷漠的、敌视权威的、刻薄的、不愿寻求抚慰、缺乏自信、依赖她们帮忙解决问题的儿童[21]。回应有以下不同的角度:

1.保护、支持婴幼儿

当孩子受伤、生病、有身体危险或情绪不安时,科学的回应方式就是为孩子的痛苦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情感支持。大量的研究表明,照料者通过抚慰、安慰和消除痛苦的根源来回应他们的痛苦的孩子,让他们变得安全,这将让孩子更加依恋于他们的照料者。反过来,这种安全的依恋预示着各种积极的社会化结果,其中包括调节消极情绪、应对压力的能力、对他人痛苦的共情,以及遵从那些被信任的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最大利益而行动[13]。当孩子知道自己的信号会有效地吸引照料者的注意和帮助时,他们会将痛苦事件视为威胁较小的事件,因而这些事件不太可能触发其生理应激反应。同样,因为这些孩子在支持性的环境中有一个排解压力的渠道,他们能够更好地自我调节这种消极影响。因此,它们可以抑制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或破坏亲社会行为的负面情绪[13]。所以照料者及时、敏感的回应对于辅助婴幼儿调节情绪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婴幼儿紧张时,敏感且舒适的支持是发展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19],例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走而哭泣,MoreCare的照料者并不会用别的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而是共情(镜映)他当下的情绪,理解他的需求:“我知道玩具被人拿走了一定让人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去问问他。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没有你的同意他是不可以抢走的。”

2.回应要有适龄性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情绪表达规则,为了遵守这些规则,婴幼儿必须发展出情緒调节和控制策略,主要照料者也会在回应孩子日常的情绪表现中,对情绪社会化提供合乎其年龄的引导。在婴幼儿期,主要照料者常使用安抚策略(例如抚摸、规律的摇动或轻柔的话语)帮助处于受挫或情绪过度激动状态的孩子,这将降低他们的压力或负性情绪。随着婴幼儿语言能力的进步,照料者会开始引导孩子使用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策略来处理负性情绪,例如镜映孩子当前不愉快的情绪,或借由说理(即认知调节策略)协助孩子了解惊恐、沮丧或失望的经验[8]。

3.用音乐来辅助回应

优美的音乐氛围对婴幼儿的情绪起到调节和改善作用,能使婴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婴幼儿的情绪起到调节和改善的作用;在集体音乐游戏中,可以养成婴幼儿积极、热情地参加集体音乐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初步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对他人的情感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能与他人分享欢乐,能促进婴幼儿形成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初步形成社会规范和合作意识,适应所处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必要的规则和限制以及一定的压力和负荷[22]。例如,0~1岁的婴幼儿,当听到优美的音乐时,他能很快安静下来;晚上给婴儿听摇篮曲能够很快让孩子入睡,经常用音乐启蒙的婴幼儿,在6~7个月时,会自己随着音乐的节奏挥动手臂;1~2岁的婴幼儿会随音乐节奏模仿大人做出拍手、招手、摆手、点头、踏脚、走步等动作,可使其动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2~3岁的婴幼儿感受到音乐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法,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旋律[23]。

(三)合作(Reciprocity)

人类天生就有回应他人行为的倾向,这种倾向为合作提供了基础,并在婴儿期就出现了。如果照料者对婴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反过来,婴幼儿可能会自愿地服从要求,包括那些与接受有关的要求及社会规范[13],针对2岁学步儿的横断研究表明,母亲敏感性越高,婴幼儿对照料者养育者指令的合作性顺从行为也越多[15, 24]。

照料者可以通过设定一些任务给婴幼儿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来体现合作精神,这样便于婴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在婴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期,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受到别人的重视;(2)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护;(3)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纵”周围世界。以合作的方式来照料孩子时,以穿衣活动为例,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帮他们脱鞋袜时可以只脱到一半,然后让他们自己试着脱下来。该理念是把任务简化到恰当的程度,让婴幼儿在穿衣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刚开始,照料者和婴幼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磨合,但是当双方可以很好地配合时,照料者之前付出的耐心就会得到回报。到学步期,那些从小就被鼓励自己帮着穿衣服的孩子在这方面已经熟练了,除了扣纽扣和拉拉链之外,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成人的帮助。婴幼儿通过与照料者的合作,能更多地参与到自我日常照料活动中,不仅促进自主性和自理技能的发展,还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能力,这种早期学习能促进儿童的情绪稳定及健康发展,并且有助于他们养成终生受用的应对技巧。

(四)探究(Research)

探究在这里是指在照料婴幼儿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探究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婴幼儿更加优质的照料,它以敏锐的观察和拥有婴幼儿在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相关知识为前提,因为0~3岁的婴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很好地直接传递给照料者,所以需要照料者通过观察,搜集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结合婴幼儿在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相关知识等,在照料过程中做出判断,并根据实际结果不断调整。举个例子:当别的小朋友在玩磁力片时,三岁的淘淘凑过去用脚踢倒磁力片,然后跑开。这样的行为通常看来是不尊重人的,MoreCare的照料者会这样处理: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淘淘在做什么呢?噢,原来他在娃娃家的一角叫卖冰激凌:“卖冰激凌咯,谁要买冰激凌啊。”他这样喊了半天,可是没有小朋友回应他。接着,就发生了上述的行为。从淘淘的行为中,我们可以这样猜测:他其实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至少是有小朋友过来和他一起玩游戏。但当发现没有人理会自己时,他就只能通过捣乱去影响别人了。探究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后,不要急着去引导。首先要解决的是行为引发的情绪问题,重点是镜映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特别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对吗?”淘淘默默地点点头。“当你发现没有人注意你的时候你感到不开心、失落,对吗?”淘淘没有回应,但也没有反驳。“如果那个时候有小朋友加入你的游戏,你一定会开心地跟他一起玩,就不会去把磁力片踢倒了,对吗?”淘淘用力地点点头。通过几番对话,淘淘基本上已经放松下来,这时再进行引导。“如果下一次,淘淘很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可以试着问问他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买卖冰激凌吗?”淘淘点头说好。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婴幼儿的内心,了解他们还不会说但会用行动表达的背后想法,让我们更好地履行照料者的职责。同时,在与他们携手并进的时候,更懂他们,让婴幼儿体验被理解,进而学会理解他人情绪以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五)榜样(Reference)

照料者为婴幼儿树立榜样的关键在于实践,而非说教。在期盼孩子展现某种行为之前需要先以身作则。为婴幼儿树立榜样意味着我们表现出可以让他们观察和模仿的行为、动作以及交往方式。行胜于言。MoreCare的照料者会从言行举止,做事逻辑等方面示范优质榜样的力量,让婴幼儿在与成人的相处中感受到爱与尊重。

本文从情绪社会化角度来阐释5R养教准则在0~3岁照料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促进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婴幼儿更好地学会正确理解、表达和调节情绪。当然5R养教准则在婴幼儿发展的其他领域也会起到作用,例如,在婴幼儿通过与照料者之间来来回回的互动中习得了语言,他们反馈需求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扩展,除了能促进交流外,语言对思维和认知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情绪社会性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习惯一旦形成习惯较难改变[25],所以更需要引起照料者的重视,希望本文对5R准则的阐述,可以对国内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养教服务提供参考,促进托育行业的发展和完善。

(致谢:感谢宋金绪、信心在本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提出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雪燕,井文,王洒洒等.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评估[J].人口学刊, 2019(01):05-19.

[2]罗佳欣,左瑞勇.70年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01):18-21.

[3]中标协.首部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相关团体标准正式发布[EB/OL].(2018-12-04); Available from: http://www.china-cas.org/zxdttpxw/1708. jhtml.

[4]吴丽芸,张文鹏,蒋磊.探索中国托育机构养教体系——以基于兴趣的通识教育为例[J].教育观察, 2019(38):33-37.

[5]吴丽芸,张文鹏,高源等.0~3岁儿童需要重视培养的十大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03-04.

[6]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7]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8]江秀英,李宜贤.婴幼儿情绪调节相关气质对照顾者反应的影响[J].幼儿保教研究期刊, 2011(07): 15-29.

[9]丁丽丽.早期家庭养育对儿童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的观察[D].济南:山东大学, 2017.

[10]Reading, R.The lancet series on preterm birth(3): an overview of mortality and sequelae of preterm birth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Child: Care, Health & Development[J], 2008,34(3):407.

[11]E, D. -C. K., L. L. Early childhood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Advancing the field of measure? ment.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2016,45:01-07.

[12]王志刚.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101-107.

[13]Grusec, J.E.Socialization Processes in the Fami? ly: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J], 2011(62):243-269.

[14]许少月,王争艳.婴儿期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与表现及成因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17(11): 1910-1921.

[15]董书阳,梁熙,张莹等.母亲积极养育行为对儿童顺从行为的早期预测与双向作用:从婴儿到学步儿[J].心理学报, 2017(04):460-471.

[16]黎宁真,刘萍,苏玉芳等.早期干预对柳州市婴幼儿人格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 2017(01):61-63.

[17]Gonzalez-Mena, J., D. W. Eyer, Infants, Tod? dlers, and Caregivers A Curriculum of Respectful, Re? sponsive, Relationship-Based Care and Education[M]. 2017,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18]袁愛玲.让我们努力学习真正地尊重幼儿[J].幼儿教育, 2012(07):30-31.

[19]Gonzalez-Mena, J., D. W. Eyer, Infants, Tod? dlers, and Caregivers A Curriculum of Respectful, Re? sponsive, Relationship-Based Care and Education[M]. 11 ed. 2018,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颜彦.浅谈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02):05-06.

[21]Maguire-Fong, M.J.,罗丽,与0-3岁婴幼儿一起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22]刘晓慧,石淑华.音乐早教对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01):34-36.

[23]李姗姗.婴幼儿家庭启蒙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J], 2017(03):26-27.

[24]Feldman, R.,P.S. Klein.Toddlers Self-Regulat? ed Compliance to Mothers, Caregivers, and Fathers: Im? 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2003,39(4):680-692.

[25]OECD, Starting Strong 2017: Key OECD Indica? tor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M]. 2017, Paris: OECD Publishing.

猜你喜欢
托育照料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学中文
社会性死亡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the Walking Dead
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全面两孩政策下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孩政策”背景下宁波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与对策
痴呆照料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