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2020-01-08 10:24秦治国
光明中医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脘食管炎流性

秦治国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病变。多数RE病例经西医治疗呈慢性复发性,终止治疗后复发, RE的长期病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笔者采用旋覆代赭汤结合辨证分型加减配合针刺治疗RE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2018年8月—2019年2月确诊的RE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 25~70岁,平均年龄 (45.65±2.16)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3.8±1.5)年;胃镜下RE分级(洛杉矶分级法,LA):A级10例,B级12例,C级8例,D级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 (43.25±3.16)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5±1.3)年;胃镜下RE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7例,D级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分为:肝热犯胃、中虚气逆、脾虚湿热、瘀血阻络证型。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2]关于诊断标准:1)有反流和(或)烧心症状;2)胃镜下发现RE。

1.2.3 内镜分级诊断标准 RE洛杉矶分级A级:食管黏膜破损<5 mm。B级:食管黏膜破损≥5 mm,且无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且融合小于<管壁75%。D级:食管管壁环周性黏膜破损[2]。

1.3 纳入标准1)结合上述诊断标准诊断为RE者。2)知情并同意纳入该研究。3)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抑制胃酸分泌或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4)均行内镜检查并取组织病理检查排除其他食管、胃疾病。

1.4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胃肠道疾患。2)合并妊娠及治疗期间有妊娠需求者。3)不能配合研究的其他情况。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2 g,赭石(先煎30 min)6 g,法半夏6 g,人参 6 g,生姜6 g,甘草6 g。依据临床辨证分型加减:肝热犯胃者去人参,加柴胡、黄连;中虚气逆者加白术、茯苓;脾虚湿热减人参加黄连、茯苓。瘀血阻络者加丹参、檀香。每日1剂,水煎取200 ml,早、晚各100 ml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同时予以针刺治疗:选穴内关、中脘及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手法,分别针刺内关、中脘及足三里各1 min,留针30 min,1次/d。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 ,1次/d,晨起空腹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及对照均结合该病特点予以健康教育:1)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2)夜间睡前2 h避免进食,减少夜间反流发生。3)避免咖啡、浓茶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的食物摄入。4)戒烟、酒。5)保持良好情绪。治疗结束8周时复诊观察复发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标准制定。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症状,食管黏膜表现改善2级;有效:症状较以前减轻,食管黏膜表现改善1级;无效:症状未消失或加重,食管黏膜表现改善1级。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8周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随访24例,复发4例,复发率16.67%;对照组随访23例,复发10例,复发率43.4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恶心1例;对照组腹胀2例,便秘1例。均未影响继续服药治疗。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常见的食管胃反流病。烧心和反流是RE最常见症状。RE尚可引起胸骨后疼等非典型症状,RE引起的胸骨后疼痛是常见的非心源性胸骨后疼痛的病因。RE尚可引起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众多食管外症状,常导致误诊发生。RE的反复发作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而Barrett食管目前认为有恶变为腺癌倾向。RE内镜检查表现为食管糜烂、溃疡等黏膜破损。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目前认为与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自身清除功能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相关。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因素是RE发病高危因素。

RE的西医治疗目前以应用抑酸药及促进胃动力药物为主。抑酸药中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RE的首选药,但停药6个月的复发率80%[3]。部分患者需长期、反复应用PPI治疗, 且PPI的长期应用会引起胃内环境的改变,引起对营养物质吸收产生影响。

中医学中并无RE病名,其症状散见于 “吐酸”“反酸”“胃脘痛”等病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呕吐酸,皆属于火”,首次提出吐酸病名。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反酸症状,因胃气上逆引起。《寿世保元·吞酸》:“夫酸者,肝木之味也”,提出本病与肝气相关。肝失疏泻,横逆犯胃,胃气上逆,为吐酸重要病因。反流性食管炎病位中焦,与肝、脾、胃相关。中焦气机失调是其主要病机[4],故临床治疗以畅达气机为要,和疏肝、和胃、降逆为其治疗基本原则。

本研究中,运用《伤寒论》中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中旋覆花为主药,凡花药质轻而在上,有上行作用,其味咸,有下降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下气”。升降出入为气机常道,旋覆花味辛、苦,辛开苦降,能升能降,并可疏肝,尤善降胃气,可疏利中焦气机。《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赭石:“入肝经……善降逆气”。赭石配合旋覆花之疏利,平降横犯脾胃之肝气,使肝气下降为顺。两药和用,疏肝降逆,疏理中焦气机。且现代药理研究赭石[5]“可使胃肠道蠕动增强”。方中生姜和中降逆,有“呕家圣药”之称。法半夏降逆止呕,适用于胃气上逆引起的疾病。人参、甘草、大枣顾护脾胃,有“强主弱客”之义。全方诸药,疏肝气、降胃气,扶正祛邪并用,使脾胃调和,中焦气机舒畅。

本研究中治疗组同时选穴内关、中脘及足三里行针刺治疗。内关穴有理气止痛作用,现代研究针刺内关穴有[6]“调节内分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中脘主治各种胃腑疾患,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通腑降气作用。现代研究针刺中脘穴后胃的蠕动会逐渐增强。《灵枢》记载:“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皆调于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其是治疗胃肠疾病要穴,有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功能。三穴共用,有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本临床观察应用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并结合针刺内关、中脘及足三里三穴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通过对比研究,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中脘食管炎流性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