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 泰州 225400
慢阻肺(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持续气流受限,具有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等病情特点。截至到目前为止还未寻找到治愈方法或药物,而肺康复护理可使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同时有效提升其肺功能[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了社会和经济负担。本文抽取6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6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试验,时间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间,分组依据是抽签法,甲组与乙组均为31例。甲组男、女分别为19例、12例,患者年龄在60-79岁内,平均(67.4±2.5)岁;病程4-15年,平均(8.3±1.7)年;乙组男、女分别为20例、11例,患者年龄在61-80岁内,平均(68.2±2.4)岁;病程4-16年,平均(8.4±1.6)年。组间的比较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给予对比。
1.2 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相关内容:交代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要点,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介绍疾病基础性知识,定期复查。乙组康复护理相关内容:①心理干预:安抚和疏导患者的焦虑不安、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以其心理特点为依据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同时予以家庭支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②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知识,给予健康指导,介绍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和配合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饮食干预:避免进食产气食物,餐前,餐中过多饮水,禁止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润肺化痰、蔬菜水果、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饮食为主要选择;④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主动吸气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耐寒训练等,同时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及呼吸体操训练,以上下楼梯、慢跑、练气功、太极拳等项目为主。
1.3 观察指标 利用GQOL I-74评价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4个层面,即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各评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
表1 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Mean±SD)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数据的处理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有关计量资料以(Mean±SD)进行表示并在比较上作t检验,若P<0.05,则可视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甲组与乙组间进行比较,乙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较甲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化,慢阻肺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当前医学界还未确定最为安全有效、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控制病情发作、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本病存在逐渐加重、反复发作的病情特征,所以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出现,这不仅会极大的影响病情康复,还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在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康复训练等,其中患者通过健康宣教,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其配合行为。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改善和缓解负性情绪,促使其更好的与医护人员进行合作。饮食干预能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提升其免疫力。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肺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3]。
本组实验中,甲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与乙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可见,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