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岐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四川 南充 637000)
读写结合的意义何在?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认为阅读和写作的目标是一样的,强调两者要同时进行,技巧才能有所长进。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归到研究这个论题的初衷: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那么读写结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解决了写作教学中的选材问题。初中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材料可写。那么通过读写结合这一方法,学生在选材这一方面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解决了阅读教学中思路混乱的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考试中,始终有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去考虑本文的结构布局是否合适,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便会轻松解决。
具有经济性。在这样一个快餐经济时代,讲究经济,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那如何才能“经济”地进行语文教学呢?那么就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利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众所周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新课标中对中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要求,但是由于课业繁重,很多学生只能少读甚至放弃课外读物。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学生不读课外读物就真的没什么可写的了吗?显然不是,这时就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读过的文章作为素材进行写作。把阅读中了解到的东西活用到写作中去,这一定会让作文更加出彩。
众所周知,任何一堂语文课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进行的。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认真备课。只有认真备课了,老师把所要教的知识先掌握,先消化了,才能够用平实简单的道理、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在《〈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中也提到:“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但现实中,教师往往疲于备课,懒得备课,这导致课堂质量提不上来,学生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一知半解,更不要提什么迁移了。
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负担,一味追求阅读的数量,而对阅读的质量视而不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读什么、教师教什么都有囫囵吞枣之嫌。同时,面对激烈的升学压力,教师不再注重课堂内的阅读教学,而是将重点转向课外的阅读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多了解阅读的答题技巧,才能使分数更上一层楼。
应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升学。那么如何能够升学呢,只要总分达线即可。这便使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起了退却之心。想着语文我怎么学分数也提不高,不如把时间放在英语和数学中去。思想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行动必然随之改变,于是学生把本就不多的语文阅读时间舍弃了,这便造成了恶性循环。阅读成绩难以提高——害怕阅读——花费很少的经历在阅读上——阅读更差——阅读教学难以进行。写作教学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的作文常常内容空泛、形式呆板、层次不清、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常常是疲于奔命,事倍功半。
黄厚江老师在《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中提到:写作有两种类型,自由式写作和指令性写作。在初中生的写作教学中,出于种种考虑,通常以后者为主要的写作类型。教师了解了初中生语文写作的性质是指令性写作。于是在作文教学时,就安排统一训练,实行“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于是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便学会了说假话、说空话。因为我们知道,依靠指令性写作,学生获得的只是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而不能获得写作体验和写作经验,更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写作素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学生的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读完感触就是“假大空”。初中生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所以只要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那么这就是一篇有生活有情感的文章。谭轶斌老师在《语文教学的现实与图景》中谈到他的女儿,一个初中学生,在文中写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这样的文字没有生活气,倒是充满作文腔。还有的学生在参加作文比赛时,写的文章可以用“三有三无”来概括:三有即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三无即无生活、无真情、无思想。学习的主体有这样的错误习惯,写作教学自然会问题百出。
且不说对作文的忽视,有多少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语文呢?有多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给他报辅导班呢?家长对大学持可上可不上的态度,更不用说对作文这一个部分的重视了。学生与家长的态度和习惯是造成写作问题的原因之一。初中生的社会、感情、经历方面还没有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在写作上便没有很强的倾诉欲望。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常常说一些勉强的话。初中生没有从写作中得到乐趣,于是他们对写作的态度便开始松懈,从而养成了在写作上的一些不好习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了更严重的写作问题。
在写作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学会借助修辞手法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将自身的情感与作文的阅读相结合,形成情感的交融。只有学会了创作技巧,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做到主题与情感的吻合。当然,怎样才能做到情感的融合呢?那就需要学生多读课文,即我们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常规的阅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默读;第二是速读;第三是精读。不同的阅读模式所感受到的作者情感不同。虽然初中生的作文内容较为浅显,但要想真正理解作文的内涵仍需要多读几遍。正因如此,初中语文教学还需要设置学生的互批作文环节,该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去借鉴同学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增加学生间的感情。长此以往,学生多读、多思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角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初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单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完成课外书的阅读任务,初中学生只能一目十行,可谓是毫无意义。鉴于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会从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记叙文阅读中,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那么,学生的阅读过程就变得有意义了,不再是单纯的一目十行。再如在阅读议论文时,学生的任务是总结论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框架,并找出议论文的论点。此时学生学会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也就懂得了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其他的论文阅读也是一样,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计划,从不同的文体中总结特点,此时既做到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又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片段仿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就指明了片段仿写的重要性,认为人从孩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能。初中时期也不例外,教师要求学生锻炼写作能力,例如一周一篇小作文,两周一篇大作文。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添加片段仿写元素,强制性向学生的大脑中灌输优美的作文语句。任何事的模仿是有限度的,片段仿写也是一样,不能照抄,要根据自己对优秀语句的理解去变化内容,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情感。
在网络时代下,“微信”“微博”成为了学生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将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微写作所指的是形式灵活、题材多样的作文,这与网络信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相一致,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必须认真对待。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了将其用处发挥到极致,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做到教学模式的革新。除此之外,教师需发挥学生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引导学生去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用实际行动去改善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