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及实施路径

2020-01-08 19:49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图书馆大学生

丁 红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 鞍山114007)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常态,高等教育也面临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新要求。作为地方高等院校,注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其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图书馆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桥梁和枢纽,是大学生修身立德、探寻知识、锤炼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在当前倡导“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发挥服务育人职能,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入思考的实践课题。

2 第二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教育过程和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1 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个性陶冶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知识和学术性讲座、科技项目、社会实践及健身娱乐性活动等[1]。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第一课堂受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主要是讲授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人才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的是共性问题;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专长,解决的是个性问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2 第二课堂的特征

第二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内容和开放的时空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活动,能够较好地弥补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足,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 主体的主动性

第二课堂是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特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可自愿参加的活动。由于不是强制性要求参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所以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强烈。与第一课堂比较,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堂少了些紧张严肃,而多了轻松活泼。活动中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主体意识和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

2.2.2 内容的丰富性

第二课堂传授知识内容源于书本和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但又不拘泥于具体的教材,它不是教学计划内容的简单补充,而是拓展和应用,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知识来源广泛,教学容量较大,开展形式灵活自由,便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可将最新信息和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第二课堂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2.2.3 时空的开放性

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既定的时间表和固定的空间环境,由于活动时间的充裕性,活动空间的广域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自由而具有鲜明的开放性[2]。它打破了院系和班级间的界限,不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也可在学校的其他地方和场所;不仅在校内,也可到工厂、农村和社区。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个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2.2.4 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既多样化,又富于个性化。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经典阅读活动;为了建构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开展高水平或科普性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讲座;为了促进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活动;为了活跃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了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可开展青年志愿者和“三下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时空的开放性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是第二课堂得以长久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 第二课堂的功能和意义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汲取课外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培养个性情操、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示范,争做社会公德的模范[4]。图书馆通过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强自立和使命担当,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化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志和动力。

3.2 完善知识体系功能

大学教育是一种学科专业化教育,因此,第一课堂必须以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知识讲授为主。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立这样理想的知识结构,仅凭现行教育体制所设置的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在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可以广泛地获取纵向和横向的学科知识,接触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和最新科技信息。通过第二课堂整合第一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化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5]。

3.3 拓展能力结构功能

第二课堂是有效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其活动重点和目标是教育、知识、能力和身心的整合和集成,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拓展。通过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活动,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课堂将学习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融合,进一步锤炼品格、激活知识、拓展能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为今后参加工作、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3.4 活跃校园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大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应该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舒缓紧张的学习气氛和释放焦躁情绪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自己。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的二课堂活动,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格、爱好共同的学生集聚在一起,活动中彼此了解、相互帮助、增进情谊,提高交往能力和大局意识。

第一课堂集中、系统、规范地进行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育,第二课堂则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实现教育目标。相比较而言,第二课堂活动要分散、零碎和自由些。第二课堂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健全人格养成不可缺少的途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重要补充,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第一、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机统一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高校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4 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和毕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和各级各类考证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二课堂活动。此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品位和感染力,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4.1 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高校存在重视第一课堂,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精和深的培养,而对第二课堂的功能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训,导致学校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一、二课堂各自为战,相互脱节。在现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缺乏计划和指导,缺乏协调和配合,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错误地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是学生处和团委负责组织的工作。

4.2 拓宽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活动匮乏

目前,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往往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型活动,而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学术讲座、课题研究开发、科技竞赛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对欠缺。重第二课堂的形式,轻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实效性,主题明确的显性活动居多,“润物无声”的隐性活动较少。事实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指导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持续时间长,牵涉面广,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3]。

4.3 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着重学生角色轻教师作用的倾向,忽视专业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学校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没有把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教学和科研的考核内容,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第二课堂活动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与专业课教师不相干。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的整体宣传效果,而对学生个体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的知识化、专业化活动重视不够,且其指导能力不足,导致二课堂活动更多地是学生自发自为自娱的过程。缺乏高水平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致使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4.4 学生从众心理特征明显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前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对第二课堂认知很少,缺乏兴趣和爱好,导致大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从众心理明显,盲目参与较多。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有针对性和新颖性,应考虑学生实际和客观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和认真分析。大学生应正确认知自身专长和喜好,摒弃从众心态,理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活动中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个性情感和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和提升。

4.5 活动形式单调陈旧

当前高校的第二课堂主要关注校园主流文化和大型有影响力的活动,活动形式主要集中在各类讲座和文体活动上,形式单调陈旧,参与度不高,多数学生处于旁观、辅助的角色。学校要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和协作,分类指导,合理定位,不断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多组织和开展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的小型社团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5 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的有效发挥

高校图书馆是组织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陶冶情操、交流思想、研讨学习的最佳环境。高校图书馆应从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咨询服务两个维度,围绕着服务育人这一办馆宗旨,组织和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5.1 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第二课堂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实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良性开展的运行机制。

(1)由一名馆领导负责第二课堂活动,设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职的团队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服务育人的管理体系中,制定科学具体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2)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馆员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年度评优等结合起来,激发馆员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对大学生义务馆员队伍和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加强与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联系和协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4)重视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采取嵌入式教学模式,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有效检索、评价、使用信息,创建知识体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发挥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库、知识库和思想库,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图书馆具有接触学生广泛、频繁、深入的特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最重要的学习休闲场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6]。

(1)加强思政教育专题的资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谈抽象的理论,需要有丰富、详实、贴近时代的内容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7]。通过收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经典著作,以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纸质资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教育人和激励人。同时,加强网络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和宣传,满足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主题鲜明、资料翔实、直观具体的多媒体数据库更适合大学生开展自学活动[7]。强化图书馆以馆育人、以书育人的教化作用,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教育重点,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口头的说教、不是束缚人的思维和创造力,而是要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做一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需要图书馆各部门、各个环节协调配合,耐心细致周到地工作[8]。

(2)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阅读在获取知识、锤炼品格、增强才智的同时,也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文化学习中不断汲取知识而逐渐形成的。大学时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不仅对读者的文化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于读者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极其重要。图书馆应创新第二课堂的活动载体,开展多形式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如阅读沙龙、图书漂流、真人图书馆、经典影评等。要充分发挥二级学生工作部门和大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品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慢慢从读懂经典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经典著作是作者思想的凝结与升华,历经时间和空间的锤炼而永久地载入了史册,影响力较大、生命力顽强。“读一百本普通的书籍,不如认真品读一本经典的书籍。”因此,阅读很重要,但是选对书籍更重要[9]。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发挥好文化育人、阅读育人的功能,在大学校园中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郁氛围。

5.3 构建先进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的实体环境和网络环境是育人环境的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大学生产生间接的情景教育和文化熏陶,促进大学生审美理念、文化水准和道德情操的升华,有利于文明习惯和高尚行为的养成。图书馆应加大美化、绿化和亮化的投入力度,树立大流通和学习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实体空间的功能和价值。为了满足第二课堂活动对实体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须打造主题鲜明、规格不一的报告厅、研讨空间、科研空间、休闲交流空间和创客空间等,为大学生提供功能齐全、美观舒适的学习交流环境。图书馆要建设文明、健康的信息网络。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便捷、快速、信息量大的网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信息资源,充分认识信息首先是政治的产物,努力提高其政治辨别能力,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0]。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二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推介图书馆资源,掌握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其阅读倾向和个性化特点,实施精准服务,打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人文关怀的虚拟环境。

5.4 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的服务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图书馆的业务活动也发生显著变化,具有泛在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嵌入式的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和政治意识的同时,努力学习和掌握图书情报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胜任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主体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与拓展,二者互补互融互动,构成动态科学的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图书馆大学生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图书馆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