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南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随着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逐渐加大,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服务能力与服务效能有了空前的提升。但在万物互联、开放共享的新环境下,个体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力量已远不能满足区域内各类服务主体的需求,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必须走向整体协调、共享共建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笔者以理论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以探寻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路径以及保障机制,以期能够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实现整体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开放型的运行体系,无论是其服务还是管理内容都由多要素共同构成,这意味着图书馆联盟在运行过程中符合协同论的规律,即远离平衡并具有自组织的作用。图书馆联盟是社会运行体系的重要参与环节,该系统在不断完善以及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协同性运行规律,并且联盟的运作也非独立进行,需要与其他体系进行动态的、发展的联系以及融合,这说明社会其他运行体系会给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基于协同理论视角,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应该注重内部各个要素以及部门的融合发展,还需要注重与外部体系的交互对接,这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和前提。从发展的路径来看,特定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组建成一个高度结合的有机整体,受共同目标的驱动,组织内部的发展策略需要体现不同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差异化色彩,让各图书馆都能利用现有资源展开合理分工,共同推动图书馆合作框架的完善与优化。另外,在实现内部有机协同的前提下,区域内的图书馆还需要推动与外部体系的交互对接,消除联盟对外发展的瓶颈,充分与外部体系进行融合,积极引进外部资源的协作和支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体系内各运作单元的综合能力,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2]。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必须持续进行优化和创新,这是驱动区域内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可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实施:首先,对现阶段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和创新,改变原有松散以及联络式为主的组织体系,逐渐向一体化以及紧密联系组织体系过渡。其次,应对文献资源共享共用模式进行改进,推动多元化资源内容共享共用的全面落实,其中以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设备资源最具代表性。再次,将单纯强调体系内部协同发展过渡至体系内外协同发展,增强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高图书馆与社区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3]。这是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供给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区域高校图书馆整体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是知识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广泛传播与运用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知识总量也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借助数字化信息载体,知识积累、加工、传播与应用的速度也与日俱增。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时代,要想全方位发挥知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致力于推动信息资源的多角度整合与共享。如果能够有效聚集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于一体,并合理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服务体系,将会形成资源量巨大的信息供给源头,更好地支持知识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4]。
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成并非是具有强制性的体系建设,它更加强调通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使各成员单位的自主化发展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当然,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实现自主化发展也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它需要通过长远利益的渐进式发展来夯实自主化发展的基础。从参与联盟动机的角度来看,只有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自主化发展目标得到了实现,才有助于联盟服务体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5]。当前,在我国已建成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中,自主化发展目标建设基本上都得到了联盟的支持。一方面,虽然推动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形成的主导者是区域内的教育主管部门,但其发展过程主要是靠高校图书馆自觉参与而非行政命令,因此联盟的形成本身就具有参与性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基础实力较为雄厚的大馆的支持与带动,这可以提高区域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参与热情。
服务体系并非静止不变,都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成熟的过程,无论处于哪一时期,都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在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推动标准建设的目的在于有效对各项图书馆工作进行衡量、判断和规范指导,如馆藏资源共享共用标准化建设以及阅读推广活动标准化建设等。将标准化建设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体系内部的协调发展。此外,遵循统一标准,可以使得各成员馆都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工作,使得体系向社会服务供给各有侧重,彰显优势[6]。尤其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的高校图书馆在实现服务内容的标准化建设之后,可以通过体系所打造的统一服务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与程序开展服务,从而降低自主化服务运行所需的建设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以及管理维护成本投入等,进而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佳化、效能最大化。
3.1.1 建成了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中心
CALIS 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自2005 年10 月成立以来,已逐步吸收内蒙古自治区各类高校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建设经费也由国家多部门联合承担。目前,中心开展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文献资源联合编目、文献精准化检索、馆际图书互借、信息传递及加工等。该中心已成为推动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之一。
3.1.2 搭建了内蒙古高校教育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于2012年9月开始在线运营。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内蒙古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共同组建包括联合编目、标准化检索、特色化蒙古学学科服务等资源与服务共建共享的协同化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面向内蒙古各级各类高校开展服务。目前该平台的协议成员馆已达到12家。
3.1.3 区域内部分高校形成了特色化数字资源库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有8 所高校图书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数据资源库。这些数据资源库主要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发展特色以及本校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特色化纸质资源等而形成的特色化数据库[7]。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馆藏线装古籍目录数据库、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科蒙医药及相关文献数据库、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等。
3.2.1 战略协同
战略协同指的是联盟内部的各图书馆高度认同发展格局与路径,齐心协力谋发展。通过图书馆服务联盟联席会议制度,在文献通借通还、联合编目、数据资源共享、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征集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实现协同合作,互通有无。充分考虑各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目标,促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联盟馆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各成员馆真正建立面向战略目标的全局意识,依据联盟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2.2 建设协同
建设协同的本质在于对资源的优化投放和科学配置,打破传统图书馆各自建设、各自发展的管理模式。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全面开放的协作机制,既要注重各馆的特色资源建设,又要注重发挥联盟的整体性优势。以共建共享为核心内容,通过采购协调、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联合咨询、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多种方式打造出功能齐备、构建合理、横向贯通、文献储备与保障率强大的图书馆服务共同体。读者可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流动服务等多种方式,享用各馆文献资源,推进各联盟成员馆信息资源、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等方面的战略合作[8]。
3.2.3 服务协同
服务协同需要明确各联盟馆在图书馆服务流程中的角色以及定位,并以此来参与联盟服务工作。通过统一的图书馆管理集群系统,实现各联盟图书馆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文献检索、在线办证等数字资源“一站式”服务。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实际,对联盟成员馆内现有的纸质资源以及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努力调动各高校图书馆的力量,多形式、全方位地联合开展品牌化活动。拓展协同服务的范围,由基本的阅读推广、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服务,逐步向资源挖掘、馆员培训、专家讲座、特色化数据库建设等领域推进,以此促进体系的提质增效,实现服务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各联盟馆的服务能力、服务层次、服务水平[9]。
3.2.4 利益协同
能否兼顾联盟各图书馆的利益,是影响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联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关键。由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在发展水平、可调动资源等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图书馆在联盟建设与发展中所能贡献的力量也会产生明显差别。图书馆联盟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各图书馆的空间占位,建立利益分享、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各成员馆协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互惠互利发展目标的实现[10]。
3.3.1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形成的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构来推动联盟的高效运行。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的实际来看,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应当重点致力于实现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建设[8]。该管理结构形成之后,有助于成员馆更深层次地参与总体规划、制度设计、项目决策等管理事务,各成员馆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将得到有效调动,进一步提升联盟服务效能。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推动管理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应当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将各成员馆打造成为联盟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充分共享各自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
3.3.2 调控机制
调控机制是借助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手段,有针对性地调节和干预资源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地对各成员馆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资源共享共建关系。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应当从人为调控、环境调控与自主调控3 个层面入手构建调控机制。人为调控层面,图书馆管理协作机构应基于区域内各图书馆的既定战略,重点研究制定信息资源共享行动规划,进一步强化共建共享意识,真正实现对利益以及经费等方面的统一筹划与管理;环境调控层面,应当在联盟框架下,实现诸多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区域内部各图书馆形成较高层次的信息资源利用机制等;自主调控层面,联盟各成员馆应结合本馆实际和相关政策,在用户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自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控工作。联盟服务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调控机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同步建设,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效果,维持联盟体系的稳定发展[9]。
3.3.3 创新机制
创新是事物保持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协同理论指导下,要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建立创新机制。首先,要强调联盟服务体系对外的一致性,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消除成员馆馆际合作的制度性瓶颈,使具有地域优势互补性以及文献资源互补性的图书馆能够加强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真正形成用户共享资源的协作环境。其次,要借鉴国内成功的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案例与经验,大胆进行资源共享建设模式的创新。针对联盟框架下的不同图书馆建立共享机制,构建网络布局与交叉服务的新型共享服务体系,并以此驱动内部资源的快速流动、共享共用。再次,联盟服务体系要致力于拓展服务项目,注重跨系统、跨学科图书馆资源的融合,充分考虑图书馆所在高校的文化特征和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实现图书馆发展与技术开发并行推进,克服用户服务的平台限制。最后,要深入研究当前各成员馆内部的馆藏资源特点,建设高度整合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发挥联盟的特色优势和整体优势。
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并非封闭的发展体系,它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然趋势。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应当尽快构建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并大胆进行协同发展模式探索实践,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