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维维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近些年《英语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育指示,但展望如今“教学分离”的形式,教师无法在听说读写任何一项单一教学模块中落实这一高难度的培育要求,因此便需加强各模块之间的整合,通过各模块之间的有机互动、多元渗透来创设教学新生态,大力发展学生思维、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语用能力。本文重点研究的“互动模式”主要体现在阅读与写作项目之间的有机融合方面,借助两者兼容的教学新形式,摒弃“读中读”或“写中写”所带来的局限影响,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互相渗透与作用下得到读写技能及思维的系统化训练,有效发展综合语用能力[1]。
阅读与写作的首要互动模式及方法是语言信息的内在互动,涉及学生在读写项目整合下的知识学习与迁移使用。无论是阅读还写作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掌握都是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探索及能力训练的基础条件,但在以往“读中读”的形势下,学生在知识学习后很少有迁移运用的机会;在“写中写”下也缺乏预先的知识输入来提高语言表达质量。对此,教师可通过阅读与写作教学下语言信息的内在互动,保全学生的双重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必修三“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单元为例,主要分析教师如何在语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促发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首先是语言信息的内在互动。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指导其运用“构词法拆分”或“上下语境判断”等方法解析陌生及难点词汇,获取全文理解。而后,教师则以专业角度对本课hunters、starve、origin、religious、in memory of、play a trick on、agriculture、look forward to与day and night等词汇加以释析,增进学生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以获取深入认知。接下来,为巩固学生知识掌握效果,须拓展途径,让其能迁移所学知识,因此,可衔接写作任务,使之以“复述写作”的方式,根据阅读理解效果对语篇进行精简归纳,这其中要运用到本课核心知识充当与节日或文化主题相关的词块知识,组建专业的文章复述。
以知识信息的内在互动夯实了学生阅读基础,并让其写作探究有了足够的词块知识支撑,这之后,教师要关注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模式下,文体形式结构的内在互动,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专业布局方式及技巧,汲取经验后可用于自身的文本创建、筹谋,优化布局,提升文章语言间的逻辑性,体现整体篇幅的层次鲜明化特点,切实提高文本质量[2]。
以“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语篇为例,在解析语言知识获取对全文理解后,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分析语篇的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各项内容小标题,通过主题与小标题之间的涵盖关系获取对文章结构及脉络的了解。对此语篇,学生对文章结构及脉络的解析成果可以由思维导图呈现。若学生不熟练导图的绘制形式,教师也可给予专业化指导,让其以导图呈现自己所理解的、较为完整的文章脉络,并由此梳理出具有逻辑关系的语篇结构。接下来,再要求学生深谙这种优化的文本布局方式,选择“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My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 culture”“The very meaningfu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等与本语篇相关的主题展开写作。这时思维导图能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照,助其理顺写作思路,从多角度解析写作主题,明确写作的要点与方向,积极筹谋文本布局,合理规置写作要点,书写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文章。
在文体形式结构的内在互动中可助学生汲取阅读经验来筹谋写作布局方式,这是读与写的一种高效互动模式。在此之后,教师还要关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主旨思想的内在互动,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凝练情感,引发客观、理性理解后,在写作中全力输出,由此为文章注入灵魂,确保写作质量,并再次内化阅读情感。
以“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语篇为例,为突出语篇主旨思想,教师要设计教学课件,出示与中西方节日相关的文化专题资料,包括中西方文化风俗、理念价值与专有事物等方面的图像、影像、音频或歌曲等。选取优质素材整合成课件后,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观看,让其积极鉴赏语篇背后的文化因素,了解外来优秀文化并树立本国文化自信,以落实阅读的情感教育目标。之后,为了让学生将这种文化情感与生活实际加以关联思考,教师可输出写作任务,让学生选取任意题目抒发对多元节日及文化的见解。
综上,教师需改善以往“读中读”与“写中写”的单一教学形式,促发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与渗透,引发读写项目之间的深入互动,增进学生在语言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深悟与技巧深化等方面的学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