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坤明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路小学 广东佛山 528000)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存在内容较复杂、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为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精髓,提升语文课堂实效,使课堂更具精神感召力,笔者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语文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在教参之外,要借助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来把握这个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导语中的教学重点一般由两部分组成:1.人文性目的。2.工具性目标。就是在本单元里听、说、读、写、思。这几方面的具体目标还应该体现不同年段学生成长的特点,同样是听、说、读、写、思,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具体目标的要求是不同的,应该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
小学语文的单元课文都是按照一篇精读课文,后面跟一篇略读课文来编排的。教师要找准两篇课文教学视角的个性点、核心点和迁移点,更高效地实施单元课文整合教学。教师应大胆尝试去掉语文课堂上繁琐累赘的分析讲解,深入研讨教材,确立好目标后,抓主放次地组织有主线的教学。比如,可以通过展示结构图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的思路图;或通过概括主要内容的环节,体现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以一篇带多篇,做到授之以渔,注重学法的深入探究和迁移。
单元内的课文都是一精一略地编排在一起的,要找准两篇课文教学视角的个性点、核心点和迁移点着实不易,教师要敢于抓主放次,围绕一个或两个主题进行教学,目标指向明确,那么单元整体教学就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能力的获得。
例如,在五年级第四单元《桥》(精读课)和《梦想的力量》(略读课)两篇课文的教学中,《桥》的篇幅不长,而小节不少,《梦想的力量》篇幅较长,两者教学的核心点、迁移点就可以放在人物的语言上。《桥》中老汉的语言能突出主题,作为党员的党支部书记老汉五次提到了“党”的字眼,题目是《桥》,而老汉就是“桥”的隐喻,从而突出主题——老汉以自己做“桥”,党员搭成人梯,成为党联系群众之桥,就是用自己为群众铺就一条生命的桥!
教师通过这两篇课文就可以重点教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进而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迁移学习略读课文《梦想的力量》,大胆地删去细枝末节,紧抓瑞恩三次说的话,他三次讲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想让非洲的人喝上洁净的水!抓住这三句话就能反映这个孩子纯真善良的心灵与追求梦想的执着。
教师要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以一篇带多篇,有效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腾挪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内的海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单元整体教学使增量阅读成为可能,能够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虽然单元课文整合教学处于初探阶段,但通过化繁为简的推敲,笔者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所提及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史记》,为学生打开课文内外的樊篱,使他们有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通过这样的探索,不仅在课内,学生在课外交流中华经典名著的兴趣大增,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地增加。
单元整体教学聚焦语言训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的母语课程,它承载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言文字,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学会清晰条理表达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语言的“例子”,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实践,最终获得语言技能和语文素养。笔者让学生依照本单元中用细节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通过读写结合,真正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法可循的提升。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类比策略的应用。这一策略是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运用类比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其类型流程依次为:典型课例,初读感知;深入感悟,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这种比较式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兼顾的道路,做到了对教材的整体建构和延伸超越,很好地弥合了学习与实践的矛盾。“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重新构建了笔者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应该立足于“人”的基点,让课堂教学适应培养人发展的需要,化繁为简,返璞归真,深入教材,找到通幽之径,并在语文课堂上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价值核心,致力提升并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抓住“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思想,“单元整体教学”将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