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湾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广东珠海 519041)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品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日积月累的形成。教师要利用真实的情境、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形成判断事物正确或错误的观念。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更好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小学生身上,尤其是在小学中高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为此,教师将德育教学工作与实践活动融合,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延伸,通过情景再现、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到很多课堂上的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是极其贴近生活的。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才能够继续深刻的探讨和思考,当问题降临时,学生才能够准确的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现象给学生举例,在公园、马路上,经常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这种行为不仅仅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破坏了整体的人文环境,通过这样的举例引导,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公共场合应该如何正确的扔垃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开展有关挫折和感恩的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实训基地,安排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挫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食堂,让学生参与到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如何制作菜品的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珍惜粮食,感恩劳动者的付出。在开展有关感恩的教育时,教师可以以“孝心、爱心”为主题,开展活动。例如组织“感恩父母、孝敬老人”的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等,让学生认识到爱心、孝心的意义,让学生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同的环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不一样的。小学时期,学校是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场所,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教师要从硬件、软件等方面着手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德育主题教育顺利开展[2]。例如在学校建设整体环境时,教师可以建议学习将墙面、走廊等划出一部分作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良好品德的故事或者人物展现在上面,定期更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室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具有一定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品蕴含的优秀品质。对于班级软环境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民主投票方式选出优质班级口号,开展班级道德标兵评选等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通过学生学习环境和日常活动,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优秀的教学活动,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德育教学的场所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中,将学校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例如,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为学生布置“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帮助家长做家务,培养学生的勤奋意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让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树立自身的良好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使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阵地,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阶段越发重要。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思想最单纯的时候,这个时候道德观念、思想品质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齐心协力,只有从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学生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才能够处变不惊,作出正确的选择。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付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家长要配合教师,共同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