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贵
(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中心学校 安徽安庆 246300)
物理学科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的学科,初中物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严谨性,是初中学习阶段较难的一个学科。初中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而传统枯燥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解决上述问题,想要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也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物理知识传授,还要重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的基本观念,从而掌握正确、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事物的探索能力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喜欢物理学习、享受物理学习[1]。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设计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相关课程视频向学生展示音调、响度、音色的知识特点,让学生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也可借助教具,如口琴、竖笛等,向学生充分展示乐音的特点,让他们理解不同物体作为声源,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响度等知识点。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从而培养物理学习的核心素养。
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物理学科有着独特的学习特点,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相比学习枯燥乏味书本知识,动手参与实验活动是学生都非常愿意的,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2]。例如,讲解“物质密度测量”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进行测量实验,如水、橡皮、皮球等,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并记录测量结果,实验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将实验活动融入物理教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同时大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3]。这些观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并掌握学习物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物理学习热情。例如,教学“气化和液化”这一知识点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在烧水时向外冒“白气”的现象,让学生亲身感知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和分析,逐渐加深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时会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对身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物理核心素养,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物理学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方面的能力需求,适当调整、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