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霞
(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镇高祝村委小学 广西南宁 530300)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还要具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计算能力,而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参与到学习中,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轻松的状态下自由发挥,激发自身的潜能。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合作学习教学形式的教学优势越来越显著,备受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构建探究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保证每个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可为学生营造轻松向上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确保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模式下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教师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理解能力、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性格等,科学地分配小组成员及分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更有效地构建探究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利用纸盒制作一个长方体,并测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让擅长计算的同学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会提高探究课堂的教学效率。过短和过长的时间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安排好时间,避免时间太长而造成懒散的状态,也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2]。例如,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同时进行绘制,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有意识地合理安排和规划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转变教学方式,从被动听教师讲课转变成教师讲完之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在思考问题时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识,加上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节奏,在合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吸取同学的优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例如,学习图形分类时,教师可以留下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可以为学生布置“具体有哪些图形分类的分法”,让学生将已知的分类方法列举出来,然后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发散思维,彼此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的探究课堂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培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创造者,构建探究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