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芳
(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学校 广东广州 51088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及精神意志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一黄金阶段,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关注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相信每一个小学生都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这将化作其进步与成长的动力,使其在形成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性格及健康的心理的同时,变得更加自立、自信、勇敢和坚定。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的德育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校及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尚未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深远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德育教育的课程尚不到位。其次,德育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很多时候依然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守旧的、僵化的德育工作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样缺乏创新,不是与时代相脱节,就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相脱节,导致德育教育很难获得显著成效[1]。
激励策略的实施是提升班主任德育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当前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仍处于被动状态,德育激励措施比较欠缺。首先,德育教育相对孤立,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的融入和保障,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比较单一,其中物质激励难以对学生产生长期的激励效果。最后,激励措施未能形成细化的以及可行的体系,德育教育激励措施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新课改极力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但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部分班主任因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就容易造成德育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甚至是背道而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德育渗透,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这是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2]。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较强,因此,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可谓是方方面面,甚是广泛。而且,班主任是小学生在学校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学生在学校最为亲密和信任的人,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着更为直接的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制定激励策略时,一定要准确定位班主任这一角色,要将激励策略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在班级管理中会采用小组轮流执政的激励策略:根据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并选出有管理和组织经验的班干部为组长,其余学生各有不同分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自主管理模式,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每个小组管理时间为一周,涉及班级的卫生、纪律、考勤、生活及组织各项活动等。每一个循环结束后,组织全班同学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选出最佳管理小组,以及八名最佳管理员,并登上班级的光荣榜。这一激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小组轮流执政的激励策略,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一视同仁,将班级的管理权公平地交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良好的竞争实现自身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和才华的机会,能有效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展。同时,每个人都拥有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体验,使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更多了一份支持及理解。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为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的身份共同建设自己的第二个“家”,从而为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3]。
小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班主任要对此进行正确看待。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加自信和勇敢。问题学生几乎是每个班级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令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但作为班主任要始终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将师爱化作激励学生的动力,给他们创造发挥优势、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逐渐地树立自信,进而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例如,我班的张同学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经常欺负同学、顶撞教师,学习成绩更是差得一塌糊涂。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坚信师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为此,我特别为张同学量身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激励策略,即从其身上的闪光点出发,帮助其收获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张同学天生具有很好的运动天赋,在学校举行的校运会上,在全班同学的一致推荐下,张同学报名参加了个人一百米和四人接力两项跑步比赛。载着全班师生的信任和希望,张同学在赛场上努力拼搏,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当他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被掌声和奖牌簇拥之时,他开心的笑容里多了一份自信和坚定。后来,张同学被选为班级的体育委员,在体育课上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全心全意为全班学生服务,渐渐地获得教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在这样的激励策略下,张同学变得更有上进心和责任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学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激励策略更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深远的价值和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两大主体,缺一不可,缺失了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者是缺失了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无法独立完成教育学生的重任。因此,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和加强家校合作,还要积极主动地激励和引导家长,使家校合作形成完美的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会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和班级微信群,针对班级的重大事件和活动,积极征求并采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强化家长的教育主体地位;在与家长电话、微信沟通时,以及在我们学校“走四乡,访百家”家访活动中,我都会给家长传递正能量,让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家长带来动力和希望,进而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以班主任专业的角度,引导家长认识到激励策略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从而保证孩子更好地成长[4]。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班主任理应主动肩负起实施德育的责任和使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制定激励策略,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成长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为国家未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用立德树人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