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来 芦 苇
(长江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绘本”一词源自日本,即以图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为辅并且图文并茂进行故事叙述的具有内在逻辑的图书类型。儿童绘本起源于17 世纪欧洲,1658 年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世界图解》为西方世界上第一本配有自己插图的故事书,由此打开了现代绘本的新纪元,而20 世纪90 年代绘本才开始在中国大陆盛行,正式拉开了绘本阅读的帷幕。而绘本凭借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兼具趣味性与故事性的特点涌入幼儿视野中,并在幼儿园教学中受到广泛使用,它不仅是幼儿教师语言领域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成为众多幼儿打开新视野、新生活、新思维大门的一串钥匙。但是也正由于绘本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造成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频频出现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就根据当今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弊端,来探讨如何才能对症下药,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很多家长乃至教师其实都为幼儿选“错”绘本!大部分选择的书籍并不适合幼儿,从而造成幼儿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1]而且父母选择绘本存在较大主观随意性,且盲目跟风,多来自于同事或者朋友推荐,没有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认为自己选的就是适合的,单方面决定幼儿绘本阅读材料。[2]而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有时仅仅考虑到与主题相关,没有考虑到绘本是否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3]并不是站在“儿童本位”去选择绘本,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或者有教学经验的绘本材料。选择优质的绘本才是好的开始,当今绘本选择上面存在很大弊端,主观随意性较大且盲从,从而也造成绘本价值体现不出来。
自古就有“伯乐相马”一说,但伯乐不常有。何谓伯乐,根据词典所述即能够发现、识别、使用人才的人。绘本教学中,所谓的伯乐即为能够挖掘优质绘本价值的教师或者家长。无论何物,一旦发挥其真正价值才更具有光彩,才算完成其使命。一本精品凝结的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涉及语言、艺术、社会等五大领域知识。很多人存在的狭隘误区在于:绘本就是供幼儿观看图片、欣赏五彩缤纷颜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或者阅读故事情节的书籍。不难看出,很多人尚未充分意识到绘本的重要性,对于绘本价值的开拓明显不够。乃至老师在绘本教学中,其实也并没有将绘本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研读不够,[4]而自己也不能真正把握绘本的价值所在,且仅仅局限于绘本的一个领域,浅尝辄止。
在大部分的绘本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方式较单一,多为看图讲述故事情节,偶尔与学生有所互动,但更多的是,死板的“你问我答”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为主体,反而还是以老师掌控为主,老师干涉太多,就会造成“机械式教学、无意义倾听”现象,从而幼儿兴趣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等倾向性问题明显。[5]
教育并不单单是教师的职责,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简而言之,家园合作才是引领学前教育更好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很多家长都萌发一种把幼儿丢给幼儿园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往往这种“策略”都将造成孩子单方面成长、家园教育不一致等等情况层出不穷。绘本教学中也迫切需要亲子绘本阅读作为奠基,这不仅是亲子之间交流感情的绝佳时机,也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家庭氛围养分。
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反而是图书的生命所在,这正是绘本最显著的特点。因此选择绘本才尤为重要,合理选择绘本素材,提高学习效率,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为绘本选择以学生为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实际情况来筛选,[6]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绘本材料,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例如:故事类、知识类、科技类、历史类等都可以涉猎;并且找到绘本定位,根据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等方面有目的选择;[7]选择科学化,绘本内容是否与主题内容相符合、是否有教育意义以及是否符合当下幼儿所需要的;[8]不同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特点的绘本材料,在3-4 岁时,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绘本,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锻炼其自理能力。4-5 岁,选择具有冒险气息、想象力的绘本,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去探寻。5-6 岁,属于过渡时期,这个时候的绘本类似桥梁,帮助幼儿由图画向文字过渡。[9]
另一方面则为绘本选择的内容要符合现代教育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在借鉴吸收的同时,体现本土化色彩,学习标有自身地域色彩的绘本故事或者流传千年的传统故事,并且在国家重大节假日时能够体现浓浓“祖国情”,抗战救国、红军长征、革命英雄等等方面都能够植入幼儿思想中,注入我们国家“文化自信”血液。
要想体现绘本的真正价值,首先就要明晰选择绘本的目的是什么及它本身的价值所在。通过挖掘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层面的解读将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10]利用绘本教学可以连接“五大领域”方面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领域,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也可以融会贯通其他领域,化无形于有形教学,促使五大领域齐头并进,[11]例如:任何一个绘本教学中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封面,不仅锻炼了艺术绘画能力,也提升了幼儿审美眼光;另外,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情感因素,[12]促使幼儿在阅读时能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够激发幼儿情感的丰富化,满足幼儿社会化发展需要;还要不断挖掘绘本的亮点,[13]每个绘本都有自身独特所在,那也正是幼儿所需要关注的价值所在,根据绘本亮点来教学,正如“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绘本主要方面;而对于正处于大班的幼儿,将面临升学问题,很多幼儿由于对未知事物产生的恐惧会对小学生活有一种“反感”或者“抵抗”情绪。绘本教学通过适宜幼小衔接类绘本帮助幼儿摆脱升学恐惧,萌生出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例如《小魔怪要上学》绘本中的价值所在便是能够激起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14]
针对绘本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问题,要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使学生能够参与活动其中,获得较强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1)提取幼儿社会经验。社会文化理论中强调“社会经验”对儿童学习的显著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多依托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幼儿的知识背景,正如奥苏泊尔所言“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幼儿大脑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建构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多提取幼儿熟悉的知识经验,更能够激发幼儿“感同身受”及“换位思考”的认知。
(2)引导幼儿围绕绘本自身元素展开口语表达。[15]例如根据绘本封面、扉页、内容进行猜测,引导无文字猜读绘本、看图说话,利用幼儿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特点,抓住幼儿认知规律,教师把握绘本故事的难易程度和复杂度,盈科而进、循序引导展开绘本学习。
(3)深情导读,调动幼儿感知觉。[16]人一出生,整个身体系统发展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的,简而言之,与生俱来就已经存在的能力,只是发展的成熟程度罢了,认知主义学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言“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逐渐地,用较为戏剧性的方式来呈现作品”,换言之,教师借助深情朗读来演绎声音上的“角色扮演”,使幼儿身临其境。例如《鳄鱼爱上长颈鹿》教学中,当教师朗读到鳄鱼先生告白失败最后从医院走出来时应该是语音“低沉失落”的,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一起回家时应该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语气。语调的起承转合更能给幼儿一种听觉感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人物情感变化。
(4)巧妙设疑,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十足”阶段,面对未知世界充满了疑问,巧妙利用幼儿这个阶段特点,将使幼儿学习兴趣更浓烈,学习效果更好。提问是每个教师都必备的一种教学方式,关于提问一般不外乎两种类型,即回忆性和含义的提问,为了防止提问刻板单调,教师应该巧妙设疑,提出更加有效、和情节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幼儿不断动脑思考且发挥想象力,激发求知欲望。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学合作模式,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助力幼儿健康成长,然而这并不是任何单方努力就能实现的,相对来说,家庭和学校更是幼儿接触最为密切的微观环境,唯有更加稳固家园合作桥梁,方能齐心协力,共创幼儿健康成长之路。
(1)加强日常紧密交流。“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良好的家园合作更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日常沟通。不仅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园的一切情况,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家长知识背景、家庭氛围、学习动机及教育方式等等。教师也只有在充分了解家长之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家长也在不断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后选择是否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双方之间的磨合将使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倍增,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例如:可以设置班级家长群、微信、QQ、邮箱等任何可以促成双方联系的方式都可以。[17]
(2)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朱永新教授指出“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家长和教师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更要积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18]而亲子绘本阅读,不仅是加强亲子血缘关系的润滑剂,也是促进孩子社会性更好发展的坚固桥梁。幼儿园要不断丰富学校绘本藏书,可供孩子借阅或者带回家与家长共读,也可多开展一些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例如:图书节、故事沙龙、故事配音秀等等模式,来不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萌发学习兴趣。例如绘本教学中,教师运用亲子绘本阅读这一方法,通过孩子和家长提前共读绘本,使其认知中形成一定结构体系,通过再次教学能够唤起孩子已有的认知,从而更加迅速捕捉到绘本中印象深刻的内容,再次学习,加深绘本理解。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更快、更好、更稳发展的重中之重任务。绘本作为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阅读材料,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而绘本教学的有效开展将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思维理解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绘本价值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