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美视野下的陶瓷形态研究

2020-01-08 14:47贺梦瑶
陶瓷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用功能器物陶瓷

贺梦瑶,丁 雪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

0 引言

在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渗透的连带关系上才能显示出器物的功能美,所以设计的合目的性便成为设计中功能美产生的前提。由实用功能产生的陶瓷,在以合目的性为自身的设计目标的过程中,功能美也就在陶瓷形态中油然而生了。

1 陶瓷的功能形态

霍华德•里萨蒂在他的《工艺理论:功能与审美的表现》一书中,将支撑, 覆盖和装盛三种功能整理归纳为工艺品实用功能的三个大范畴, 即, 对应的功能形态就是支撑功能形态、 覆盖功能形态和装盛功能形态。在陶瓷领域我们也可以这样分类。

其中, 装盛功能形态即我们常说的“容”,即一切具有凹形空间的,可以容纳物品的形态都是装盛功能形态。盛装功能形态是陶瓷器物中最常见的形态,在新石器时期人们正是发现了陶瓷的装盛功能,才开始对这种材料进行探索,并发展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陶瓷器物。人们对不同器物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又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就发展衍生出不同的功能形态。例如碗、盏、花瓶、坛子、马克杯和盒子等器物。同样是装盛物品的容器,它们的形态却也是大不相同的。可以用双手捧住的具有半球形开口的圆形且深的容器是“碗”,但是如果碗的壁向下扩展成圆形且浅的平面,则不能称为“碗”而是叫做“盘” 如果将“盘”减小到可以用一只手抓住甚至放在手掌中的大小,则不应将其称为“盘”,而应称为“碟”。

覆盖功能形态即一切具有覆盖、遮挡作用的形态,在陶瓷上最明显的就是“盖”,如茶杯的“盖”构件,在饮茶时,它不仅可以遮挡茶沫,防止茶沫流出影响口感,还可起到防尘以及一定的保温作用。另外,陶瓷屏风之类的遮挡物也是陶瓷器物中覆盖功能形态的典型代表。还有一种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形态就是“颈”,在花瓶、坛子、烹饪器等器物中我们都能接触到“颈”的概念,它是为了防止水或食物溅出而设计的,可以说这也是典型的覆盖功能形态。

支撑功能形态即具有支持、支撑作用的形态,它可以是支撑陶瓷本身的构件,也可以是用来支撑人体或人造物的构件。例如笔搁,或者鼎足,都是物品的支撑功能形态。玉壶春瓶的口延外翻也是为了起到支撑作用,外翻的大口延可以让我们不费力地提起玉壶春瓶,方便了其运输的需要。

这三种形态不仅是工艺品最基本的实用形态,也是陶瓷器物最基本的实用形态。当一件陶瓷器物上出现其中一种功能形态时,我们称这件陶瓷器物具有单一化的功能形态,但常常这三种功能形态都是以组合化,多功能化和模糊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邢庆华教授在其编著的《设计美学》中这样阐述:所有人类造的物都是出于实际目的。 尽管从概念上讲,实用性并不意味着美,但是实用功能所带来的适当性和便利性却可以唤起人们的内心愉悦。 用这种感觉来解释设计的功能美必须具有实用的美学意义。在陶瓷器物的发展过程中,合目的性一直是其设计的目标与归属,在陶瓷器物的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渗透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功能美的美学痕迹已经表现在了陶瓷的形态上。

2 陶瓷功能形态表现

柏林设计学院院长雷蒙德•迪恩教授指出:“设计不是技术,设计不是好看的,设计是要用我们的思想实现我们的愿望。我们必须考虑道德和生态等问题。”陶瓷形态的设计,也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完成的。陶瓷器物的功能决定其形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器物的实用功能,并且要以人为尺度来进行设计。千姿百态的陶瓷形态所代表的便是多种多样的陶瓷功能形态。装盛功能形态、覆盖功能形态和支撑功能形态,作为陶瓷器物实用功能的三大范畴,以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在陶瓷形态当中。

2.1 形态的单一化

陶瓷形态的单一化,体现的是器物最基本的实用结构,单一化的陶瓷形态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且能与其他单一或多种的陶瓷形态组合成新的器物,他自身就带有一定的功能美,在组合后成为新器物功能美的组成部分。在单一化形态的基础上,人们的创造力也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单一化形态的“钵”,是一个最基本的陶瓷形态,它被称为“凹形体”。这种“凹形体”形态是构成实用器物容量体积的基本因素。如在凹形体的底部加上圈足,取得了放置的稳定性它就成为了碗。如将凹形体的腹部加深,将其口部收合为小口,底部改为平底,便成为了容积较大的罐。后来盖、耳,流等局部构件的增加,在增强器物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演变出了新的器物形态。围绕着“凹形体”这一最基本的陶瓷形态可以完成众多的陶瓷器物设计,其自身的功能美也会延伸到新的器物上,这样的设计方法对我们现代的设计也有很好的启示。

2.2 形态的组合化

“组合化”特征在陶瓷形态中有着显著地体现。陶瓷形态的组合是系统的合规律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拼接”,它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提炼,使合宜的功能和用途与陶瓷形态相匹配,使陶瓷器物的使用价值得到提升和拓展。同时,“组合化”的设计,在考虑功能的同时,审美的需求也必然加入其中,功能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出来。在陶瓷物品中有很多形态组合化的例子,有二变一,三变一甚至是多变一。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盖碗”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组合化器物,由“盖”“碗”“碗托”三部分组成。从“盖”来看,盖由覆盖功能形态与支撑功能形态共同组成可以用“两指相夹”就可以提起的遮盖物,这便是二变一了。“碗”由装盛功能形态和支撑功能形态组成,“碗托”由“托”“圈足”和“托上的一圈凸起”组成,对于喝茶来说碗的作用是装盛功能,但设计师为它加上圈足可以让“碗”与下面的“碗托”更好的配合,当碗放在碗托上不会出现滑动,这就是在碗托上为什么会有一圈凸起的原因了,除此之外圈足可以减慢碗到碗托的导热速度,加强碗托的作用。由此可见,盖碗就是一件“多变一”的陶瓷器物,多种功能形态的组合造就了盖碗这种适合闷茶的茶具,让我们可以在喝茶的时候体会到盖碗的功能美。

“鬶”是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三足中空,粗短颈,有柄有喙有盖。当人们设计“鬶”时,人们想要一件可以加热的器物,于是,他们给容器加上了足,那么该加几足呢?三足是经济而稳妥的选择。人们想要一件加热后还可以取用不烫手的器物,于是他们给容器加上了柄。人们想要一件倒水容易出水顺畅的器物,于是他们给器物加上了喙。他们想要一件加热速度快的器物,于是他们将器物的每足之间设计成中空的形态。他们想要一件保温效果好又能够防止灰尘落入的器物,于是他们给容器加上了盖。他们想要一件能够防止水溅出的器物,于是他们给容器加上了颈。最后他们创造出了“鬶”。可见,“鬶”也是“多变一”的结果。多元组合器物是在对实用功能的需求下产生的,在设计过程中审美需要的加入,使其功能美大放异彩。

2.3 形态的多功能化

设计以人为本,合理的多功能产品考虑了人们的各种需求,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使人们摆脱了法规的束缚。提到多功能的产品,我们就会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多功能电器,在陶瓷形态中也有这样的多功能化特征体现。“一机三事”这个词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这个词可以很形象的表达出陶瓷形态的多功能化。多种功能相组合存在于一件陶瓷器物之中,这样便精简了使用器物的数量,使生活方便,体现了“一器多用”的惜物观。同时,多种功能的存在既增添了使用者内心的愉悦,也使陶瓷器物有了独特的形态,在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渗透转化中逐渐显漏出功能美的痕迹。

江浙地区的“鸡食盆”也被称为“狗杀器”。 它实际上是一种用陶瓷做的喂鸡吃饲料的陶器。 如果用开放的器皿喂食,则鸡会乱成一团,踩下并啄,并经常使器皿翻倒。“鸡食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器具将成为养鸡者的基本工具。“鸡食盆”是圆形的上窄下宽,主要起到稳定作用。 根据盆的大小,大约会留出6至10个孔。鸡群将头部伸入洞中以啄食,这不仅可以防止鸡食溅出,而且还可以防止家犬与鸡争夺食物。可谓巧妙之极。用陶瓷制作的鸡食盆结实耐用,不怕风吹日晒,不仅解决了养鸡人的大难题,在我们进行设计时,“鸡食盆”的设计理念也给予我们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设计理念,南方地区的取暖櫈就是很好的说明,它不仅有凳子的承载功能,到了冬天还可以在凳子下面生火取暖,与鸡食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好的多功能化的陶瓷形态带来的使用感受是强于单一功能的陶瓷形态的,它们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愉悦的使用感受和高度合目的性的审美表现,使我们感受到功能美的魅力。

2.4 形态的功能同一化

在设计中,同一功能的情况下,产生了不同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审美需求的影响。器皿的实用功能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实用结构来反映。例如,一些用于烹饪的陶瓷器皿具有不同的实用结构,但是它们的实用功能是相同的。

陶鼎器形大多为圆形,深腹,能盛较多的烹饪原料,圜底或平底,有圆柱形或扁片形三足,有的有双耳,带盖。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钵形鼎”,三足鼎立,托举着钵形器身, 利用钵身下三足空间来加温煮食, 显得灵活而有精神。形态像一只伸长喙的鸟的陶鬶,三只袋足稳定站立,便于在其腹下燃火,鋬与流一左一右处于器物两侧,便于握持和倾倒食物,形态奇特,有着独特的趣味美。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的造型敦厚壮实的陶鬶便是其中的代表。陶釜、陶灶是一体的整套古代炊具,将陶釜置于陶灶的顶部,借陶灶提供的热量烹熟食物。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出土过一件陶釜,现陈列于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展示着古人类的烹饪智慧。陶鼎、陶鬶、陶灶与陶釜的组合,这三者的形态不同,功能却都是烹熟食物,体现出不同陶瓷形态的功能同一化特征。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功能的基础上,不同的审美需求已经加入其中,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渗透的连带关系上功能美的痕迹也显现了出来。

2.5 形态的模糊化

“模糊”一词的本义是指不清楚和不分明,重点在于表达对象的不确定性。 在生活中,“模糊”表现为视觉现象呈现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而在科学研究中,“模糊”则反映了事物的性质和类型的亦此亦彼性,也是研究现实中许多边界尚不清楚问题的工具。陶瓷形态中也存在着模糊化特征,模糊化陶瓷形态当符合人某种目的时,也是具有其实用功能的,体现出“物尽其用”的思想,并在合目的的基础上产生了功能美。

花器就是其中的代表。以“梅瓶”为例,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因其口小只能插梅而得名。梅瓶一开始作为一种盛酒器出现,短颈丰肩的造型使得它有足够大的容量装酒,再加上造型优美流畅,使之成为一直沿用的经典盛酒器,同时梅瓶又是一种重要的储酒器,因其口小,故易于密封牢固。到后来梅瓶渐渐演变成一种花器,文人雅士都喜欢将它摆在家中,插上一枝梅来彰显自己的品味。玉壶春瓶也是由酒器发展到酒器与花器并存的器形,除此之外一切的容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都由一开始各种各样的作用延伸出了它们共同的作用——花器。

与花器类似的还有部分陶瓷乐器,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是乐器,例如击“瓯”,瓯就是茶碗,唐代时流行的击瓯,演奏时用12支大小相同的瓯,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便会发出不同的音。《乐府》中记载:“武宗朝郭道源,充当大常寺调音律官,普击瓯,以邢瓯,越瓯十二只,以筋击之,其音韵妙于方响也。”邢瓯、越瓯即加邢窑的白瓷碗和越窑的青瓷碗。还有“缶”,缶是流行于古代民间的打击乐器,《清缶》中有“坎其击缶,苑丘之道”的记载,可见很早就流行于民间了,所调缶即陶罐,用竹、木打击发出声响,陶罐大小不同,发音也有别。还有陶瓷器物中的盘子,其作为装载器物而产生,又被人们作为“画布”,成为艺术画卷的载体,用来做装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瓯”、“缶”、“梅瓶”“盘”等都是一些实用器物被人们发现了其他的功能效用,从而在合某种目的的基础上,使人感到内心的愉悦,展现出它们的功能美。模糊化的陶瓷形态是一种灵活的陶瓷形态,可以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滋生功能美的肥沃土壤。

3 总结

作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财富——陶瓷,不仅是造物者的恩赐,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陶瓷的多种形态是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以功能美为出发点对陶瓷形态进行研究,在探究形态功能及形态功能组合的过程中,挖掘陶瓷形态的功能美特征。陶瓷形态所体现的功能美通过人与物的关系体验使人感受到内心的愉悦,是善与美的统一,是合目的性设计的体现。这样的设计思想,对我们的现代陶瓷设计以及其他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实用功能器物陶瓷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浅析包装设计中如何将审美要素和实用功能融合
陶瓷艺术作品
Office2010的实用功能分析
漫谈藏书票艺术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