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的创新设计思路

2020-01-08 13:26刘熹微仇仁金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住宅建设住宅住房

刘熹微 仇仁金 肖 粟

(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节能实验室 湖南·湘潭 4111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住宅建筑,作为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及居住地,既要符合当地文化习俗,又能满足村民在农村生活中便捷适用、经济节约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建设风格多样的住房,发展美丽中国新农村,此文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点研究农村住宅建筑新模式,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展开叙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宽广,因地理区域不同,在气候、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状况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建筑风格也呈现多样性。前面已有大量学者的研究资料提供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创新思路,他们的研究指出农村建筑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又需保持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西北农林科大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新修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30亿m2,建设面积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村住宅建筑能耗越来越大。[2]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绿色化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拆旧建新和弃旧建新两种方式,并针对拆旧建新方式的农村在拟建及建造完成不久的两类住宅建筑在个体及整体规划上给出绿色化改造建议。[3]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乐山也在老旧住宅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使这些老住宅“再生”,继承和保存乐山地区的一些传统施工技艺,采用地域特色的传统型建筑材料,形成乐山自身特色的乡村文化。[4]汉江平原既要保留荆楚文化传统建筑风貌,又想摒弃老旧农村住宅的条件,通过利用建筑精细化设计理念和更高效施工水平,已成功铸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且节能环保的新农村住宅。[5]南京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也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特征,从设计层面对夏热冬冷地区生态新宅进行分析,提出适宜该地区的生态住宅建设的现代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6]

而国外对农村住宅建筑的研究也多种多样。国外因地域辽阔、生态环境优美等,农村住宅建设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性。国外农村住宅善于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随坡就势开展建造;[7]将气候、地理条件,应用地方材料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凸显住宅的浓重乡土情感。因此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中形式各异、多姿多彩的建筑。例如英国建筑研究部门在2004年宣布实施的百万“绿色住宅”建筑计划,通过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新型环保材料及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8]“以人为本”且融合环境理念,是日本的农村住宅的设计思路,通过住宅内小桥流水式的自然式建设思路,加入野生生态的植物元素,创造和谐的家居环境,凸显生态住宅的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相应特征。[9]而德国在农村住宅建筑整体设计中从住宅外围结构、建筑新技术的应用、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着手改善,达到住宅建筑低碳节能的成就,为我国农村住宅设计提供了“经验之谈”。[10]

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除了满足村民基本居住条件,还必须满足农家副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当前农村建设中主要面对的建筑问题有:农村住宅建设不够科学新意;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交通运输方式不够发达。[11]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出发完善创新思路,在既不违背自然和谐的同时也能让农村住户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前面学者的研究证明已经能通过以下以下措施来提升建筑住宅设计:如通过建筑用地的实用性、开放性等多方位逐步完善居民点体系布局;从住宅建设过程、技术成熟程度等方面完成创新体系;在节能节地的同时运用地方建筑材料,达到建筑风貌总体协调,使其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相应的乡村气息,科学布置庭院与辅助用房,因地制宜建设省地型农村住宅和推进农村节能设计。[12]

2 以当代农民意愿为根本推动农村住宅建筑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住宅居住环境心理更为求新求变,且被城市居住的实际标准、价值观及建筑形式的创新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居住模式不能适应生活模式的改变,也落后于满足农村的实际需要,且大部分农村住宅建设都是村民的个人自建行为,在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住宅需求量与品质的意识增强,但苦于没有契合的理念来支撑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这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创新思路。

我们通过对湘潭现状民居进行大范围实地调研,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集中提炼农民需求与地方建筑精髓。作者了解到研究建筑模式创新需时刻与农民的自身意愿相结合,综合考虑农村产业中住宅的设计感和发展性。因此,任何住宅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推行方案,都应立足于农民自身,在遵循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结合本地民俗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以建设“生态人居、创业家园”为目标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然资源商品化、农村设施现代化、村庄环境生态化等方向进行探索,向农民群众进行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理念的宣传,帮助改变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保护和开发建设中美化环境,使农民最终获取更多利益。

3 研究农村住宅建设创新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升农村住房形象与品质是塑造农村美的主要手段,农村住宅建筑的设计需符合乡镇农村居民在新建和改造住房过程中改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迫切需要。因此农村住宅建筑创新模式研究,需立足于以下三点思路:

(1)为农村住宅建筑提供建造、改造的创新方案,方案符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能立足村庄建筑风貌、城市的地域风貌与时代精神。(2)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节能省地型住房”的要求,研究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住宅建筑创新模式,能在未来建设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省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住房。(3)坚持因地制宜,在农村住房建设中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农民收入水平、自然资源条件等方面来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创新改造措施。

4 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思路及创新方案

4.1 创新设计要点

农村住房建筑设计创新,首要需考虑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四个要点。“适用”是指符合当地经济水平、居民生活习惯,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和文化等家居活动要求;“安全”是指住房建筑选址的合理性,建筑结构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能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经济”是指功能使用要求的满足,成本的控制,尽量降低造价,节约投资;“美观”则凸显整体设计美感和创意思路,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乡土气息、民族特色等因素,还需满足民众的美学偏好。

4.2 创新建筑类型

调查研究得出,村民住宅建设需参考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主导产业特点,贯彻“一户一宅”的政策特色,对住房建筑类型开展创新。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在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主要布局低层独院式联排住房;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通过引导村民的思想,布局多层住房;适当控制对独立式住房的建设数量;而旅游型村庄,则重点参考旅游接待的需求点。

4.3 创新住宅布局

关于住房组群是否要密切结合地形来灵活布局,也是我们的探索内容。例如山地丘陵地形住房规划设计需认真考虑和选择坡面的朝向、地带的选择、地形的变化、层次的规划等;滨水地带住房规划设计必须认真加入河流与道路的关系、住宅用地的完整度、防洪安全的需求和滨水环境的创造、景观优势的体现。平坦地形的住房规划设计相比较而言会较为普通,因地形平坦,土地受限制因素较少,住房设计、群体组合的空间布局更容易达到合理性,也能进一步探索对具体环境的充分利用,做到不同情况不同思路多种方案的创新。

4.4 创新建设原则

对于住房空间、平面布局方面的创新,可参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在满足村民的不同需求方面,采用垂直和水平分户两种布局方案,住房平面布局是否能多样化,来适应不同生活水平的农民对住房的要求。按照农民的生活习惯,科学组织起居、学习、睡眠、饮食、会客、存放工具等基本功能空间;在空间划分上,依循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三项思路。室内空间组织具备一定灵活性,可分可合,适应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变化,避免未来房屋建设完成后的频繁拆改。

4.5 创新建筑思路

对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农村住房建筑风貌的创新,可参照地方特色文化、方法和技术,以创造简洁、经济、实用的建筑形式为基本创新思路,运用平坡屋顶结合技术,增加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在住房单体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民居特色,在建筑形式、设计细节和装饰方面,可吸收地方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在优化地方材料,完善传统建造工艺的思路下,形成房与院落合理布局的错落有致建筑整体。最后重点强调风景保护区和古村落范围的建筑设计思路,需新建建筑有意偏向古建筑风格,且与原建筑保持一致。

猜你喜欢
住宅建设住宅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Jaffa住宅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续期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