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0-01-08 13:26张英杰卢中华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学

张英杰 卢中华

(临沂大学商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0 引言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来的概念,但创业教育实践在国际上却由来已久,特别是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实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级战略,在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其创业能力和素质,应对未来职场中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前期文献,可谓是浩如烟海,笔者近期基于中国最大的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平台,以“创业教育”为主题检索到的期刊论文达5万多篇,其中刊登在CSSCI核心期刊的论文达4千多篇。就近年来的经典文献而言,常进和陈逢文(2019)针对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基于EPM 模型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1]黎勇和崔延强(2019)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存在的深层障碍,拟从目标整合、模式优化、队伍构建、外部主体利益保障等方面着手,建立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2]丁玉斌和刘宏达(2018)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情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3]刘伟和邓志超(2014)基于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的八个样本大学的创业教育加以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4]梅伟惠和徐小洲(2009)在梳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策略。[5]卢丽华(2007)剖析了美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论述了其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带来的一些启示。[6]邓汉慧等(2007)以美国为案例,探究了其高校创业教育的由来以及未来面对的诸多“成熟、自满、停滞的陷阱”等挑战。[7]木志荣(2006)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阐述了构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两大模式,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8]张竹筠(2005)基于2004年中国教育部组织的九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考察团到美国的UCLA等高校进行的考察和调研结果,阐述了如何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来开展国内的创业教育实践。[9]唐德海和常小勇(2001)指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阐述了我国高校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0]蔡克勇(2000)基于多维度和多视角论述了我国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背景、作用和重要意义。[1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便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级战略的深入实施,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普遍开展,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在未来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毋容置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学方式的滞后性。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沿袭以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不能融合在一起并呈现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也背离了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初衷。

(2)教学内容的单调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都基于所在学院的培养方案开设《创业基础》的课程,然后由任课教师选定相应的教材并据此自始至终地来开展授课活动,而拓展性学习资料和实践性活动很少,使得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呈现单调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无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课程考核的单一性。按照既定的课程考核方案,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普遍采用撰写《创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作为本课程期末考试的替代形式,量化赋分,纳入课程成绩,诚然此种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理清创业的思路、套路和程序,发挥团体作战的合作精神等优势,但与市场经济中日渐火爆的创业实践相比,其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笔者对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教学的观察和自身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几点关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旨在优化课程教学,凸显课程成效,达成课程设置的初衷。

2.1 采用主体性教学方式

鉴于教师“满堂灌”的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认为可采用主体性教学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在教师适当传授课程理论的同时,可插入现实经济生活的鲜活的案例,抛出问题情境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并进入角色,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或者让学生分成小组构建创业团队,形成对峙的阵营,展开“正方”与“反方”的博弈和对决,在彼此的碰撞中闪现创业思维的智慧火花,而任课教师在此充当“导演”角色,做好上课前的课程设计,课中的协调和服务角色,适当之时可点评一下。此外,在理论授课之外,可进行拓展性的实践活动,譬如在课堂上进行创意制作、创业设计等,让制作的学生或小组在讲台上向其他人展示其成果,阐述一下制作或设计的理念和应用前景,之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做出评价或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等。此类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实施,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和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

2.2 多维度丰富授课内容

当前关于创业教育教学的素材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多种国内外教材可供选择,又有纸质和网络等资料可供利用,还有理论和鲜活的创业案例可充实于教学活动中。因此,为克服课程教学使用单一教材的单调性,可充分链接多维度、多层次的可控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鉴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涉及相关内容时,可讲授学校校友创业的鲜活案例,条件许可的话,邀请当事人进入课堂,现场说法,展现其创业的心路历程和足迹,“让身边的真实故事去影响身边人”,此种做法,能够接地气并贴近生活,让学生深知,创业行为不再是遥不可及,只要科学谋划和努力奋斗都是有望实现的具体行为。

2.3 多种测度课程成绩方式并举

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以更好的姿态和素养去应对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现实生活中的创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千姿百态,再加上学生的志趣差异性明显,因此,在基于理论测试评定本课程成绩的主流做法的同时,可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做法,将创业实践以及其他跟创业相关的活动纳入评定范畴,多种测度方式并举,综合评定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成绩。譬如,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基于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组建团队实施的现实创业项目等,可根据他(她)的业绩和评价标准计算学分,纳入创业教育课程成绩,以避免该课程测度的单一性。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