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探析与实践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

2020-01-08 13:26宋璐怡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师生

宋璐怡 周 嵘 秦 非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后勤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早已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意见。[1]十九大会议又做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要论断,[2]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补足,以往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3]可以说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4]

1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四种模式

根据各学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建设理念的不同,以及管理与服务之间的侧重关系,大致可将目前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划分为四种模式:大后勤甲乙方合一模式、大后勤甲乙方分开模式、小后勤模式、民办学校私立学校模式。不同模式的学校,发展初衷不同,学校体制也不同,将分类进行探讨:

(1)大后勤甲乙方合一模式。多为甲乙方合一的后勤体制,以保障性作用为主,具体表现为资源整合,方便校园内部管理,多应用信息化管理后台等纯管理平台,管理其人员、场地、资产及资源耗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实行集约化管理,如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环境监督管理平台、原材料采购系统等等。

(2)大后勤甲乙方分开模式。多为甲乙方分离的后勤体制,以服务性作用为主,具体表现为服务前端化,管理后台化,将前台服务大厅直观展示于广大师生,后台只是为辅助服务的流程标准,实行服务前倾,强调用户体验,完善功能实现,方便师生使用,服务于广大师生,顺应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期望,如维修服务报修系统,服务监督交流平台,第三方智能服务平台等等。

(3)小后勤模式。多为高校下属的独立学院的后勤体制,既和本部保持大方向的一致性,又有自身发展的灵活性。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默认的优先级,在保障和服务中偏重管理,以保障性任务顺利完成为基础,以保障为前提再考虑服务,再以后勤信息化建设去完善保障。

(4)民办学校私立学校模式。后勤可完全社会化运行,引入相关专业企业团队,树立了基本的服务意识,以服务为先。而学校后勤本身为服务提供企业的监督者,从服务角度去考核各行业部门,在特殊情况要求下,在完成保障后,加强服务育人。

2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处理好五大关系

主要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内部关系中主要为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两组关系,外部关系中主要为高校后勤与运营方、第三方、建设方的三组关系。

(1)内部关系。处理好信息化线上服务与后勤传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影响信息化建设对后勤业务的渗透力,目前信息化尚在建设和探讨阶段,不能过于干扰线下传统后勤服务,后勤职责始终是保障秩序,是雪中送炭型的。主要先做补充,后做优化,坚持不影响传统服务的保障特性。

(2)处理好理论和实践(即愿景与实施)之间的关系。在需求调研充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师生需求痛点,分析评估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师生迫切的需求,不迫切的需求可以稍微延后,以先试点后推开的形式,逐一稳步推进,不做理想化的事情。

(3)外部关系。处理好后勤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校园之间的关系。坚持后勤的发展思路,服务大局,惠及师生。信息化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部门,后勤信息化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不能孤立,与信息化处要紧密联系。双方分工明确,避免冲突或重合。后勤是数据的采集者,建设偏向于应用模块,信息化处是数据的搬运工、加工者。后勤信息化建设中,与信息化处在建设分工上进一步清晰,后勤信息化不仅是后勤人的问题,也是整个学校的事情,与学校各部门为理念共通、权责共担、成果共享的共同体关系,可协同一致发展。

(4)处理好第三方与后勤信息化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需要打造独立、完整的后勤生态圈,第三方是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主力军。结合校园生活场景,适度地引入第三方智能硬件,不能忽视第三方,重视标准、接口、协议,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严格准入与退出机制,实现常态化运行,打造完整、开放的平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5)处理好需求方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契约精神,双方依照标书、合同来执行。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融入,加强融合度,以流程图或建设方案的书面形式表述建设愿景,将想法理念落地为功能产品,与对方的合作是中长期性的合作,坚持约束性的高层对话机制。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破点——云平台战略

无论各学校的模式如何,有着共性的解决方案,即云平台战略,平台战略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云平台具有普遍性、异变性、成长性的特点,各应用模块普遍适用,根据需求相应变化,在发展升级更新过程中成长。

学校开放平台,让各生产要素加入进来,自由组合小程序功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平台为各第三方服务终端提供统一接口标准和协议,后勤部门仅需要建设平台,云台的运营及维护由专业企业团队负责。实现师生选择、商家运营、学校监管,打造一个完善的、具有成长潜力的多方融合融通、互利共赢的校园信息生态圈。

4 南京理工大学后勤信息化建设案例

近年来,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后勤服务中心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后勤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智慧后勤建设,不断延伸后勤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实施后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南京理工大学后勤信息化建设以“云平台战略”为主导思想,以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监管和统一结算为原则,以开放、共享、协调、融合、互利、共赢的后勤虚拟服务云平台为目标,建立了“智慧服务、服务监管、互动交流、推介共享”四个功能于一体的后勤信息化平台。

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分享如下:

(1)科学规划,广大调研师生需求,打造符合本校实际特点的移动互联网工具。以管理为先转变为以服务为先,即从“单一性后勤管理系统”,向围绕师生开展“个性化的移动后勤APP板块定制”转变,从传统互联网技术应用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转变,让广大师生用户掌握主动权,畅通建议和意见反馈渠道,由师生参与到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工作中来。

为此,对15000名学生做了需求调研,罗列出师生最急需的6项功能即报修受理、失物招领、二手市场、投诉建议、优惠信息,云打印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师生至上,针对热点项目,深入研讨,科学设计,再造流程,优化界面、拓展功能,提高师生体验度。线上增强了直观可视性、检索智能性、互动灵活性、安全可靠性,线下改变了以往流程不统一、信息不对称、地点不明确的传统模式。

(2)综合协调,开放整合资源,延伸服务空间,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服务互动平台的建立增加了师生与学校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师生对后勤服务的相关意见、建议、投诉、咨询和表扬等信息得到了快速响应、真情反馈。对于超出后勤服务范畴的诉求,践行线上“首问负责制”,平台回复人需与校内外相关部门主动沟通,积极协调,予以解决。

第三方服务平台依托高校市场环境,为满足师生需求,以物联网+思维,通过解决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与主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短信平台对接等手段,与第三方售水、云打印、智能洗衣等有效融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实施后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目标,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后勤服务第三方模块引入建设,架起高校、第三方企业、市场融合创新的桥梁,从根本上打通高校开放吸收资源路径。

(3)定制新生版块,宣传学校形象,全面助力新生成长。为让新生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后勤预判新生需求,前瞻设计了涵盖“学、住、食、购、游”的新生专栏,帮助新生提高校园生活认知度,切实解决了新生入学前的一系列困惑和需求。同时将互动中收集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起到了较好的互动成效,获得了新生及家长的好评,也为下一阶段后勤服务和迎接新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未来,南理工将继续坚持“需求牵引,用户至上”的理念,革新服务思维,优化服务流程,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后勤服务,建立服务、跟踪、考核、投诉反馈等的快速响应机制,师生诉求及时响应、适时跟踪、过程透明,打破与师生的沟通障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不断做好移动端新型服务项目的开发,不断地给广大师生带来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内容和用户体验,使移动后勤平台真正成为一个可以综合协调多部门、多服务商,能够解决师生各类个性化需求的校园生活好助手。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师生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初析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浅谈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与控制手段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麻辣师生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