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互联网+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与信念的主阵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对于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好思想关口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资力量、教材、经费支持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来自社会、学生和自身的种种挑战。部分高校思政课堂课堂存在的“三低现象”(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春风化雨宜树人,要想解决“三低现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互联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一些高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 引入“互联网+”,重视学生所思所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近年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获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视为变化的内因,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被动地“要我学”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互联网+”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互联网与各个具体行业新的融合方式。“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结合传统产业的的特点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联合。教育行业当然也可以和“互联网+”进行联合,把“互联网+”引入高校思政课堂,利用互联网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及运用的强大功能,为师生查找资料、课堂互动提供信息支持和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及移动通讯在我国迅猛发展,与之相应互联网用户及移动互联(主要是手机)用户群体激增,数量庞大。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称,受新冠疫情对电话调查的影响,报告数据截至2020年3月。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网民使用上网的比例达99.3%。

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是互联网的忠实用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及行为方式。移动互联的发展,使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查询资料、购物、支付、玩游戏。手机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教师上课带来了挑战。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品,带手机上课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课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拿出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行为,也会有学生用手机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视而不见或强令禁止似乎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正视这一现实,重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合理引导学生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期待,充满亲近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 引入“互联网+”,师生互动方式新颖多样,沟通便捷,情感交流更为通畅,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当前许多互联网教育平台,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与高校课堂教学联合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积极地开发相关教学软件和相关衍生产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互联网+”做了充分了技术支持于物质准备。其中,雨课堂与学习通两款App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学习软件功能强大,师生互动方式新颖。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将视频、习题、课件提前推送到学生手机,学生在课前就可以有目的地预习,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随地在学习软件中留言,向老师请教。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更为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软件点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讨论环节,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讨论,并把自己的观点发送到学习软件中去,学习软件则可以自动汇总学生讨论的结果并提炼出学生们讨论问题的关键词,这样老师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学生看待问题的聚焦点,知道学生所思所想,从而在评论环节给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点评。由学习软件生成的提问方式也非常新颖,提问完全是随机的,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现场回答问题,有效避免了教师的个人偏好。而传统的的师生互动方式则往往集中在课堂提问、老师点评等环节,方式较为单一。新颖的互动方式呈现在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关注思政课堂,从而对思政课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同时,引入“互联网+”之后,利用在线学习软件和微信等交流软件,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沟通更为便捷,情感交流更为通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的使命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生交朋友,应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每周课时量一般在10节以上,每周课时量在20节左右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留给教师与学生单独沟通交流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虽然也很频繁,但保持经常沟通的学生占所教学生的总量并不高。引入“互联网+”之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在局限与教师与某些学生个体的交流,还可以就共性问题利用在线学习软件和通讯软件与所教学生群体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思政课教师与所有学生都能直接地建立联系,在沟通交流中消除了陌生感,加深了感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3 引入“互联网+”,必然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课堂活跃度与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学生时代始终。一方面,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会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小学的政治课程差不多,学习中会有一些不重视或倦怠的表现。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小学的政治课相比,在理论框架一致的基础上,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性更为深入,要真正学会弄懂,化理论为自觉的行动,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一般以讲授法为主,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理论需要灌输,然而仅仅依靠灌输,理论很难打动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传承,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升亲和力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固然理论功底强,表述水平高的教师也能通过剖析理论层层深入,以清晰的逻辑打动人心,不过不可能每一个思政教师都有这样高的能力。如果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水平或授课技巧某一方面存在着短板,那么由其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就很难产生较高的亲和力,吸引住学生。正是因为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天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难免会出现有些高校政治理论课堂会存在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三低现象。

引入“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将呈现讲授法与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并举的情况。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使课程自带魅力,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互联网+”后,最直接的改变是教师不得不抛弃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讲授方法。由于课前学生就已经通过网络平台活动了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对课堂上要学习的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对没有难度和学习障碍的知识点多费唇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首先,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难点多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识,把握理论的脉搏。其次,对课程内容中易产生误解、有争议价值的话题,教师可以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讨论的过程发现问题及解决路径,不再需要教师用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来解释问题给出答案。这样获得知识的方式当然比被动地接受知识方式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学生也就更能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

综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互联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有效改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更为便捷通畅;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互联网+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