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实施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立德导师研究生

(沈阳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高标准之一,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前沿知识体系的学习,思想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立德树人则是完成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立身之本。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们应做到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应全面落实和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建高效学习型社会,努力引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有内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骤增,各大高校纷纷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使得现阶段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加富有挑战性。而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能否完成学业走向社会顺利工作或继续专研学习,而研究生导师是“首要责任人”。这些都迫使医学研究生导师急需树立和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教学、分工和制度等各方面。

1 立德树人解析和职责内涵

在春秋战国时期,“立德树人”就已经被提出。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认为“立德”处于“立德、立功和立言”三不朽的首要位置,更坚定了“要想培养人才,首先要树立高尚的品德”的重要思想;而“树人”则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其以时间为线,将树人作为终身之目标,需要一生来实现,终日如此。由此可知,“立德”和“树人”存在因果关系,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必须先“立德”,而后才能“树人”。

立德树人职责内涵包括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而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内涵更为重要而丰富,包括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从容应对紧张而复杂的工作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备拥有卓越的工作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以及与团队人员的协作能力。具体体现在:帮助研究生制定研究和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与写作,让研究生学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树立学术规范营造实验室文化,密切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融洽互动氛围。

1.1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涵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需要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个领域、方面和环节,实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其中立德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是师德建设,导师保证“导之以德”,研究生才能做到“有耻且格”。

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研究生导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相关,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发展。据此,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研究生系统地传授相关学科的前沿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专业技能,培养其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对研究生予以思想上的教育引导,研究生导致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身道德榜样”,帮助研究生在其重要的人生阶段建立和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要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教书和育人分属两个不同方面,但纵观整个教育过程中,双方协同互促,同步实施。“教书”是“育人”的土壤,“育人”是“教书”的果实,导师在日常学术氛围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情操、在行为规范中表现出的道德习惯,对研究生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深刻寓意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求的是“所立何德”以及“所树何人”。此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商榷的重要问题。研究生导师应坚持做到“以育德为先”,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细节的内部建设和管理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求研究生在政治意识、思维水平、道德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均不断提高,让研究生能够做到明大德、严私德。

2 医学研究生导师实现立德树人尚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尚存偏见

尽管当前阶段,国家和社会已将立德树人摆在了研究生教育中较高的位置上,但仍有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尚未达到研究生“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要求。部分研究生导师仍然认为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因此研究生思想教育获得的成效不尽人意。这一结果也与很多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被教育者们认同的量化指标,以及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缺少执行力度密切相关。

另外在是否必须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也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想:(1)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已是成人,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心理和思维模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本科阶段完成,而对于研究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知识学习已很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以获得科研成果的多少作为衡量研究生是否优秀的标准;(2)另有部分研究生导师狭隘的认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已趋于完善。而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完全可以沿用针对本科生的教育体系,未能深入分析研究生的,尤其是医学研究生这一群体特点,忽略了其精神层面的构建重点。这些均导致了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2.2 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落后

研究生导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是为研究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由于其自身繁重工作的特点,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实现个人的提升,也导致其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刻板、单一、与时代严重脱钩,缺乏现实性和实用性,对研究生的感染力和说服性也较差,同时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材较少,内容也与本科课程重叠较多,未能针对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与思想动态深入研究,从而导致部分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负面的心理,认为纯属浪费时间,有拒绝的心态;(2)教育教学方法没有一定的针对性。部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培训内容深度不足,无法有效应用到实际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对“90后”的研究生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深入探索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和思想动态上的差异,均导致了研究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大的现状。

2.3 教育团队协同不力

多重归属管理问题是目前研究生管理中存在的很大弊端。由于辅导员承担了绝大多数学生相关工作,导致部分导师误认为只需负责学生科研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是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的任务。因此在真正过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导师育人作用显得不充分,疏于引导。而辅导员队伍又面临着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薄弱的局面,在育人作用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在研究生教育重,导师和辅导员似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基本无沟通和交流,甚至存在二者根本不认识的现况,无信息的互换,这也直接导致研究生导师只掌握学生专业水平的能力,而不知其思想变化情况,也导致了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到达期望的成果。

2.4 研究生群体自身新特征

当前研究生群体自身也暴露出了若干特征,包括:(1)研究生群体人数骤增。数据显示:2013年时在校研究生数量为179万人次,到2018年其数量已达到273万人次,增长了52.51%。医学研究生的数量近年来也是突飞猛涨,尤其在全球疫情的影响,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各医学院校研究生也都在计划进一步扩招。人数的增加,也更增大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2)研究生学习有着功利化的目的。部分研究生入学动机存在一定问题,科研学术的态度没有摆正,缺乏创新创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研究精神;(3)心理压力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较大的一个问题。研究生面临着科研学术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问题。而这些压力往往难以通过现有的德育教育解决。

3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落实方法和实现途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说法认为无论天子与庶人,修身为根本。而针对研究生的高等教育更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导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可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生导师如要引导学生拥有立德树人的品质,必须转变其教育观念,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用文化知识实现导师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1 健全完善体制,加强思想教育

应从以下4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评价合理的协调运行机制,对“立德树人”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稳定发展;(2)同时,各大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切实情况,制定最适合的、完善的研究生相关培养方案,从各方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并设立合理的工作奖励机制,激励研究生导师们自觉自愿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例如可对确实开展实施“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的研究生导师计入工作量,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学习典型,广泛宣传,并给与一定的表彰和奖励等等;(3)根据相关规定,规范使用建设经费的前提下,紧扣“立德树人”思想教育,适当增加相关的校园文化、相关突出人物或典型事件的专题讲座和宣传载体的经费投入,充足的经费基础是确保为研究生开展具体思想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3.2 顺应时代潮流,探索育人新道

在此方面,应建立及增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思政课的先进思想性和实用理论性,将学生线上与线下的管理紧密连接,并实现研究生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具体可体现在:(1)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发展,认识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均已成为研究生群体学习和工作的首选工具。加大力度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和校园网,将新媒体的育人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线上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运用网络来展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以喜闻悦见的形式推送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如潮的信息流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构建起立体化、精准度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持续增加教育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2)还应鼓励导师和学生间加强联系。研究生的课外闲余时间正被大量的校外社交媒体占据了研究生的课外闲余时间,因此,导师应顺应当前数据时代发展特点,指导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合法地使用媒体工具,设定和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使用社交软件,坚决杜绝不良社交媒体及信息。总之,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化、鲜明化的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多部门联动

在研究生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过程中,要着重注重发挥包括研究生院、学生科等各部门及各系部的优势资源,从而实现多方面联动,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避免各管一摊,互不交流现象的出现。研究生导师更是此体系中的中流砥柱。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恰恰在于是否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此方面,研究生导师应不断学习,力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此基础上,深挖研究生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利用自身的提高,指导研究生追求更高的道德层次,疏导学生从容的面对道德矛盾,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4 分析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特点,实现思想供给侧改革

要想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必须进行有针对性思想教育共给侧改革,创建新的供给模式,采用互动型供给,切实地将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有机结合,真正达到供需动态平衡。互动型供给模式既可以让研究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产品和相关服务,也可让研究生导师直接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更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实施思想教育,可有力保障和提升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实效。另外,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互动型供给模式可以就以往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探讨,也可促进开拓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相关实践信息,以满足研究生的成长需求。

4 结语

在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挑战,应明确全面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立德树人是其根本。结合研究生群体的自身特征,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手段等,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合格的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立德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