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浅谈校园文化与办学竞争力

2020-01-08 11:11:34袁卫平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袁卫平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校园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校园文化与办学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从细处讲,它包括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校风、班风、学风,典礼、文化活动,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宏观上讲,校园文化可以简单地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建设好校园文化,如何提高办学竞争力,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感悟,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其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在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时,学校应有一个整体规划,如在学校布局方面,应严格将生活区域、学习区域运动区域分离开来。在每一个区域,学校应有一定的布局特色,如运动区域中,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如何布置。学校雕塑的摆放、绿化的造型、花卉的摆放、厨窗的设计、假山的造型,学校行道树的间距、品种,学校建筑的造型、颜色等,这一系列看似与教育无关的问题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就类似于自己家庭的摆设是否合理,是否合理利用空间,是否能体现艺术的布局,这些方面做好了,能使师生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中,学校要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要能体现自身物质建设的文化品位。学校可以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自身特色,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要集中体现某一主题,如五常中的“仁、义、礼、智、孝”的某个方面,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进步。

二、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的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还得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还得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让学生有制度可依。这样才能真正让制度建设取得成效,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这绝对有助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步入工作岗位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学校的制度建设好了、落实好了,对其自身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给大家举个发生在我校的真实的事例,2019年上期,县教委体卫艺科一行人到我校检查开学卫生工作,他们刚一下车,就看见一学生拿着甘蔗边走边吃。检查组一行人有意识跟着这个学生,看看他的卫生习惯,只见这学生一直就将甘蔗壳和渣放在自己手里,没有随意丢一块,直到看到垃圾桶,将手里的残渣全部扔进去。检查组一行人没再到学校其它地方去检查,径直走到了校长室,对校长说,其它地方就不用去看,只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学生的行为,就一定知道你校在卫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做得很好。

因此,学校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二是要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让学生实实在在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

三、活动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等方面。

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校活动文化建设中,教师依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教师的精神风貌是积极乐观的,那学生就一定会如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学校活动文化建设要从教师活动文化建设抓起。

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在学生中开展修道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创新之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美育等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个班级体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成语接龙、演讲赛、拔河比赛、诗歌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互帮互助的真情关怀,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感恩。这些看似与中考、高考无关的活动却在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形态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无疑会给学生成就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学校也会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师生凝聚力,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增强了,自然会回馈社会、回馈学校。这就会给学校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也是学校最好的广告。学校竞争力自然就会增强。

四、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其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以我校为例,为了提升学校精神文化,我校树立了“大道远行、天下为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爱育爱,以德育德”的育人理念,实现爱的教育,体现德的作用;秉承“以生为本”“人人都是人才”的思想,提出了“爱心育人,全员育人,榜样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思路。学校按照“讲责任、重操守、提素质、求完善、共成长”的整体要求,让学生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学校以“自强教育”为特色,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形成了“重德务实、求真尚美”的校风,“严谨求实、师今法古”的教风,“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的学风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拔中精神。学校正精心打造“领导齐心、教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的“五心级”学校!这一系列办学理念的提出,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与各级规范化学校、各类示范学校、各级文明学校、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学校应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位、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

学校文化建设提档升级了,其综合实力会明显增强,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很优秀。他们会成为社会的成功人士,当他们功成名就时一定不会忘记母校的培育之恩,一定会回馈学校。常言说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校应先栽下文化建设这梧桐树,引来优质资源、优秀的学生、一流的师资。这样,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定会无人能敌。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