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乒乓特色 提升学校文化

2020-01-08 11:11:34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乒乓球特色运动

蒋 铁

(长寿区长寿湖镇九年制学校)

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位于新市老街上场口,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品行教育与体智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小球转出大境界”的核心理念,努力建设“乒乓文化”。如今,“永不气馁 缔造传奇”成为每一名学生铭记于心的校训。这是每周一清晨学生在国旗下庄重豪迈的誓言,更是“学校精神”的美好诠释。

一、特色定位,追寻文化载体

(一)寻找文化生长点

一所学校的文化及建设再复杂,终归在一个系统内,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实施的载体或者文化生长点。

我们一直在寻找学校文化的生长点到底是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学校老师在训练学生打乒乓球,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乒乓球是我们中国的国球,也是我们学校大多数师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乒乓球又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能不能将乒乓精神和育人结合起来,作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方向呢?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将乒乓球作为学校特色来打造,将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融为一体,以特色彰显文化,用文化推进特色。

(二)广泛征求意见

把合理的想法转化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就需要沟通,求同存异,得到团队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于是,我们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会,大家提意见,说想法,热烈讨论,反复论证,最终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将乒乓球作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

二、励精图治,打造学校特色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虽说乒乓球运动在学校的氛围已经逐年浓厚,但如何提档次、促发展、达成目标,让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契入点,这依然是一个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全校师生迎难而上,在实践中摸索、思考并寻找着路子。

(一)精心布置,营造特色氛围

学校环境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保证。陶行知先生指出,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内必形诸外。作为国球运动,乒乓球运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把这些内涵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一走进校门,教学楼上方是我们的校徽和校训。

校徽由三部分组成:

中间黄色渐变球形,代表高速旋转的乒乓球,下方黑红圆弧分别代表乒乓球拍的两面,并巧妙构成“X、S”图形,代表“新市”,既像一只灵动飞翔的海燕,又似一个挥动球拍奋力拼搏的运动员。

外围凹凸形圆圈,像一个井口,寓意“河石井”;最外层红底圆弧代表“红土地”,寓意本校文化孕育于、植根于、并成长于厚重的本土历史文化中,定能枝繁叶茂。

三个圆形由小渐大,象征小小乒乓走出校园、走出故乡、走向世界。凸显“小球转出大境界”的核心理念。

操场跑道边的一幅幅图片讲述着乒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乒乓的传奇历史、伟人与乒乓、众多世界冠军的风采……学校宣传橱窗里的乒乓专栏以丰富的内容传播着翔实的乒乓知识,各班教室各具匠心的班级文化展示着精彩纷呈的乒乓魅力。

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时刻提醒学生,小球虽小,却可以助推一个民族的振兴,也可以促进一所学校的发展,还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二)搭建平台,丰富乒乓活动

首先抓普及。师生人人有乒乓球拍,班班有乒乓球队,全校有张乒乓球台。课间、午休时间,到处可见师生们挥拍打球。让低年级的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乒乓球的乐趣,让中高年级的孩子在竞争中感知乒乓球的精神。一年一度的校园乒乓文化节、乒乓操比赛、乒乓球知识竞赛、乒乓球征文比赛等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体验中得到了升华。各班开展“在冠军的摇篮里成长”等系列主题班队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师生乒乓球大赛,团体与单项交替进行,对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丰富了师生的体育课余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让小乒乓健儿有了一个检验自己训练水平、展示乒乓技艺的舞台,也感受到了为班争光的责任与快乐。

(三)开设课程,落实乒乓运动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开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只停留在初步的“打着玩”阶段,有畏难和不求精通的现象。因此,学校在地方课程和体育课里开设了乒乓球专项课程,每节体育课先进行15分钟乒乓球训练,每周专门上一节乒乓球训练课,并着手开发校本教材。乒乓球教练员根据学校总体安排和自编教材,认真备课,定期训练,确保训练时间。

(四)组建校队,提高乒乓水平

在全面普及乒乓球运动的基础上,组建了乒乓球校队,坚持每天中午在乒乓球训练室强化训练40分钟。为了提高训练水平,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辅导员进校指导,带领队员们积极参加各类校外比赛活动,开拓眼界。

三、天道酬勤,雏显乒乓文化

几年来的辛勤努力,大家欣喜地发现,艰辛的付出换来了学校巨大的改变。

(一)提高了师生整体素质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到了乒乓球运动中,他们在移、挪、腾、跃中挥汗如雨,在大汗淋漓中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不仅强健了体魄,而且领悟了乒乓文化的真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形成了乒乓文化

学校特色最终能否内化为学校文化,积淀为学校传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成为所有教师不断思考并不断为之实践的课题。在抓好乒乓球运动的同时,学校将《开展乒乓球运动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形成的途径研究》作为教育科研课题,开展乒乓育人研究,挖掘乒乓球运动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1.乒乓文化进课堂

在学校乒乓球特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让乒乓球停留在运动场上,也让乒乓球走进了课堂。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善德 善道 善举”的教风和“乐学 乐做 乐创”的学风。希望教师以德育人,善于引导,用自己的行为去引领学生;希望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动手,乐于创造。

(2)每周都会有一节故事课,全班同学在一起学习乒乓名人的故事。

(3)进行演讲比赛。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乒乓故事演讲比赛,先在班上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学校进行比赛。

(4)每周的美术课中选择一节课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乒乓世界”。

2.乒乓文化进班级

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在班级文化精神中,各班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选择确定自己的主题。于是:双喜中队、国梁中队、励勤中队、亚萍中队、振华中队、旋转中队、八一中队、削球手中队、跳跃中队等应运而生。他们分别以精、旋、拼、勤等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

3.乒乓文化进课间

根据乒乓球运动“直、柔、旋”的特点自编乒乓球操,在乒乓球操中融入了一些打乒乓球的基本技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能够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动作,让中高年级的孩子得到巩固。每学期都会举行校操比赛。

根据乒乓球运动所蕴含的精神,组织本校教师编写了校歌《我为中华添荣光》。每逢课余,校园上课都响彻着校歌那欢快动听的旋律。每学期都会举行校歌比赛。

4.乒乓文化进社团

每周四的社团活动除了一部分学生参加其他项目外,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乒乓社团。乒乓社团的辅导教师教给学生一些乒乓球训练口决,孩子们觉得非常实用。如准备姿势:立足肩宽稍提踵,屈膝弯腰莫挺胸,拍置腹前眼注视,准备移动体放松。发球:伸掌抛球向上空,球落击法有多种,上下侧旋擦球面,长短轻急力不同。

5.乒乓文化进办公室

高、中、低三个年级办公室分别以直、旋、柔作为主题,进行了办公室文化建设。它们既是乒乓球的技巧和特点,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直:直道而行、直内方外、直言正色

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怀柔天下

旋:旋出激情、旋出精彩、旋出天下

6.乒乓文化进楼道

结合学校文化,三层教学楼分别以为拼搏、智慧和品格为主题,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教育、启迪和陶冶。

如今,“乒乓文化”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渗透到校园的时时、处处,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给孩子带来了自信,给教师带来了智慧,给校园带来了活力,已经渗透在学校的治校方略和价值追求之中。

(三)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几年来,学校以创建乒乓特色为中心,并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开展乒乓球运动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形成的途径研究》被确立为区、市两级科研课题,学校于2014年被评为长寿区体育体色学校,2015年被评为长寿区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并接受了国家均衡督导验收,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体育特色学校。

四、展望明天,携手继续前行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道无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的过程。今后,学校还将在课题研究、乒乓球运动水平、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再提高,再深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校小而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新小全体师生将会在继续推进乒乓特色的同时,力争在艺术特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以艺术特色丰盈学校文化,早日形成“草编”艺术特色。

作为教育人,我想和大家分享梁晓声先生的一句话——所谓文化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想,这就是我们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小小乒乓,我们将因为它,拥有活力无限的校园,愿孩子们因为它,拥有快乐难忘的童年!

猜你喜欢
乒乓球特色运动
乒乓球悬浮术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跳舞的乒乓球
幼儿画刊(2020年4期)2020-05-16 02:53:26
中医的特色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8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