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忠县官坝初级中学校)
匠者,敬业求精,推陈出新也;心者,静心执着,志趣高洁也;独者,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运者,运筹帷幄,躬行实践也。匠之才干、胸怀、创新、实践,成全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让世界终于承认并折服于“中国制造”。千磨万砺铸匠心,独具一格显风流。我校在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征程中,集思广益,匠心独运,学校文化有特色、课堂教学有特质、品德教育有特点,成全了学生全面发展,成全了教师专业发展,成全了学校内涵发展。
官坝虽偏居忠县西北一隅,但天资沃土。官坝人民依托地理资源,发挥聪明才智,历经数百年种桑养蚕、革新创造。“蚕桑”农业成为官坝特色支柱产业,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特质。我校师生长期生活在具有浓郁“蚕桑”文化特质的官坝,蚕桑文化早已无声地根植于师生心灵。我校充分利用官坝“蚕桑”产业优势,深入挖掘“蚕桑”文化内涵,既符合地域乡情,又贴近师生心灵。
我校以官坝“蚕桑”特色农业产业与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打造“蚕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以蚕的成长经历为逻辑起点,以蚕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奉献”,与教育本质特征“为了人的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契合点为价值依归,定位办学宗旨:成全成长;定位办学使命:成全教师发展,成全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共同成就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建成重庆市农村初中示范校。
蚕的生命历经蜕变,最终蝶舞,闪耀了生命的光华,实现高飞梦想。人亦如此,历经思想的洗礼、知识的熏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由此,我校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让每一个生命更有意义,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和生命共同体更精彩。于是,我校把“生命在此更精彩”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加之“三风一训”(校训:舍而得,破以成;校风:知行合一,日臻完善;教风:循循善诱,待悱而发;学风:勤勉自励,行远自迩)和学校精神(坚韧不拔,创新奉献),共同构成了学校实现“成全成长”办学宗旨的途径和方法,让官中教育呈现出有灵魂的教育之美。
课前自主预习置疑,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共创共享,学习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满足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又让学生在小组中有获得感和存在感。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课堂核心任务,围绕核心任务生成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培养学生探问求是的能力;以小组学习为载体,增加学生探问求是的机会;以合作探究为途径,拓宽学生探问求是的渠道。课堂上,教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彻底变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构建生动有趣、生气蓬勃、自然生成的课堂。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是学生充实知识习得技能的奠基时期,决定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层次及未来人生发展的高度。因此,初中教育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未来。生态课堂,让学生在架构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适应了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启迪生命是生态课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生态课堂具化为“四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环节除了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融入生命的情怀与价值观教育。
学校结合“生命教育”的德育特色,凸显“生命在此更精彩”的办学理念,以蚕文化为底蕴,实施分层育德模式探索,层层深入的思路,确立了七年级以“学会做人·守则明理—蚕宝的我”为主题,八年级以“珍爱青春·自律自强—蜕变的我”为主题,九年级以“放飞梦想·责任感恩—蝶舞的我”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目标,由此开发了《成长在官中》、《咀嚼生活 历练人生》、《拥抱生活 丝连天下》等德育校本课程。学校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让官中学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更加自由、快乐、健全地成长。
学校实行班内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核和校学生会自主管理委员会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实现“五自”:学习自主探究、生活自主管理、行为自主规范、活动自主体验、人格自我完善。学生在自我参与的过程中践行“培养好习惯做加法,矫正坏习惯做减法”,从而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文明素养的提升。
实践证明,学校文化是学校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生态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生个性成长的舞台,五自育德是学生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我校将不忘初心,坚守良心,秉承匠心,继续践行以学校文化为主线,以生态课堂和五自育德为两翼,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最终实现“成全成长”的办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