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芳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努力积淀和构建一个底蕴深厚、理念强大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崇高的进取心和责任心,把整个学校凝聚到一起。当你身处其中时,这种精神会每时每刻地感染着你、影响着你、激励着你、教育着你,极大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精神就是思想,培育“学校精神”必须有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支撑。近年来,我校致力于办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学校办学思想,进一步突出“学校精神”。我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科学、规范、特色”的管理思想和初中优质发展、高中特色发展的育人目标,提出了“一个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两条主线”:德育工作研究和新课程改革研究;“三个特色”:艺体特色、实验教学特色、创新特色;“五个治校策略”: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用合理的目标激励人,用人本的管理规范人,用温暖的情感服务人,用发展的评价塑造人。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校重点打造忠文化楼廊、忠孝善雅文化走廊、科技走廊、校史陈列馆、运动文化长廊、书画长廊等。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校以“五名”( 名人、名言、名歌、名曲、名诗文)“三校”(校徽、校旗、校歌)教育为重点,根据办学思想确立校徽、校旗、校歌,强化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在合作中奋进,在奋进中奉献,在奉献中发展”的氛围,深层次挖掘和彰显“学校精神”。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我校着力实施一年级“养成教育、规范教育”,二年级“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三年级“理想前途教育”的“主题教育”工作模式;每月一个教育主题,通过主题班会、集体讲座、橱窗、宣传栏、标语等进行主题宣传教育;成立“行政值周组”、“文明礼仪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察队”等监督管理组织,对学生卫生、纪律、行为进行全程监管。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我校汇编和形成学校管理系列手册:《领导干部工作手册》、《教师专业成长手册》、《职员工人工作手册》等,将学校办学思想和工作目标细化为36项制度,使学校工作全方位纳入管理视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种奖惩有法可依。
特色是品牌的基础。要打造“学校精神”,必须首先树立特色思想。有了特色办学思想,我们才不拘泥于现状;有了特色办学思想,我们才不会盲目治校;有了特色办学思想,我们的学校才能永远鲜活;有了特色办学思想,我们才敢于改革和创新。张扬学校个性,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教育对每一位管理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创建“艺体特色、实验教学特色、远教特色”三大特色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农村特色高完中,创建教育品牌。
我校认真发挥工会、教代会、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交流、协调、监督作用,及时把政策法规、办学思想、工作任务等进行上传下达,给予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度修订以及重大决策等。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将教师成长过程中所有业绩记录在案并及时进行公示。同时,学校本学年启动了“名师”和“学科骨干”工程,通过培养考评学校的“名师”和“学科骨干”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校改变了过分关注学校规模、硬件等外在要素的思想,将工作重心回归教育本质,重视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效能发展,塑造“学校精神”,正视学校“差异”,突出办学个性。学校从学生数量扩张为主向学生质量提升转变;从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向关注校园文化建设转变;从垂直管理向让全体师生主动参与的横向管理转变;从 “封闭式”发展向合作交流“开放式”发展转变。
我校深入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周读一篇新课改文章,每周写一篇教学周记,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每期上一节高质量新课改公开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围绕新课程改革,我校组织骨干教师赴市内外观摩学习;通过“校长论坛”信息平台,进行新课程教学研究交流;教师层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提高。学校依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开设绘画、钢琴、武术、体操、球类等26门选修课,学生自主选择,开展走班教学模式。
一所学校,只有强化质量意识,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走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不断彰显学校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使学校屹立于时代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