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曲曲牌【错煞】【绪煞】探考

2020-01-08 00:44张天印
关键词:宫调西厢九宫

张天印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下文简称“《董西厢》”)全书共用曲191组,有“尾声”者141套。在这141套中,大部分“尾声”为【尾】,只有三套未用【尾】,而用【三煞】【错煞】【绪煞】,其中,【三煞】为后世戏曲所习用,亦见于燕南芝庵《唱论》:“尾声,有:赚煞、随煞、隔煞、羯煞、本调煞、拐子煞、三煞、七煞。”[1]【错煞】【绪煞】同属【越调】,若除去衬字,二者格律应大致相同,但分列两名,颇令人不解,或疑二者本为一曲,其中一支曲牌误题。

一、【错煞】与【三煞】的关系

在后世戏曲作品中,【绪煞】未见使用,【错煞】仅见于薛昂夫散套【正宫·端正好】《闺怨》:

【三错煞】金杯空冷落了樽前兴。锦瑟闲生疏了月下声。欲寄音书。空织回文锦字成。奈远水山遥隔万重。鱼雁也难凭[2]722。

【二错煞】料忧愁一日加了十等。想茶饭三停里减了二停。白日犹闲。怕到黄昏睡卧不宁。则我这泪点儿安排下半枯井。也滴不到天明[2]723。

薛昂夫在该散套【煞尾】前连用两支【错煞】,并题名【三错煞】和【二错煞】,其句格为:7,7,4,7,7,4。《元曲选》附录《天台陶九成论曲》将【三错煞】和【二错煞】收录在“正宫五十四章”内。但李玉《北词广正谱》(下文简称《广正谱》)收【三错煞】,入般涉调【三煞】“第三格”,并注云“词见正宫与般涉稍远。”[3]424吴梅先生《北词简谱》亦从之。

台湾学者郑骞先生曾引叶庆炳《北词广正谱般涉调三煞纠谬》一文指出,“《广正谱》以正宫煞、南吕煞并入般涉,大误”[4]68,可惜笔者未见叶先生此文。郑骞先生在其所撰《北曲新谱》中,将【错煞】归入正宫,以上引薛昂夫两首为例曲,标明正衬、平仄和句格,并注云“广正收此章入般涉,定为【三煞】之第三格,其说非是”[4]69。至此才将【错煞】与【三煞】的关系真正厘清,将【错煞】归还其“本家”正宫。需要指出的是,薛昂夫所用【错煞】以三、二倒计数形式排列,或许对【耍孩儿】“十三煞”中“煞曲”倒计数排列的模式有所借鉴。《广正谱》将【三错煞】归入“般涉调”或源于此。至于《董西厢》所用【三煞】,则属“南吕宫”:

【三煞】等得夫人眼儿落,斜着渌老儿不住睃。是他家佯不偢人,都只被你个可憎姐姐,引得花心乱,悄似风魔。○酒入愁肠醉颜酡,料自家没分消他。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换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却唤俺做哥哥。○是俺失所算,谩摧挫,被这个积世的老虔婆瞒过我[5]69。

如上所引,《董西厢》原刻本以“○”将【三煞】分隔为三段,凌景埏先生亦从之,似乎【三煞】即三支【煞】连用。但台湾学者叶庆炳先生在其《诸宫调订律》一文中指出:“是俺失所算,谩摧挫,被这个积世的老虔婆瞒过我”并非【三煞】,而为【尾】之变体,变7,7,7为3,3,7。叶先生认为:“原本此曲与【三煞】之间仅空一格,而漏题【尾】字。”[6]或可备一说。

厘清正宫【错煞】和般涉调【三煞】的关系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董西厢》之【错煞】与薛昂夫散套之【错煞】,是否为同一曲?薛昂夫此二曲虽名【错煞】,但其所属宫调,格律已经与《董西厢》之【错煞】完全不同,如果是同一曲,那么,【错煞】是如何从原属的“越调”中进入到“正宫”?其格律又何以大变?

其实,关于曲牌和宫调的关系,学界早已有诸多论述。杨栋先生提出:“北曲跟南曲一样,在市井民间阶段原是‘随心令’,并无宫调之说,只是到了专业演唱,并由作家创作的时代,才有宫调归属的需要。”[7]在时俊静的《元曲曲牌研究》一书中,通过调查得出元曲中存在宫调出入的曲牌46章,“它们的存在表明曲牌的宫调归属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使用中有相当的灵活性,并且随时代而变动”[8]。不论是诸宫调曲牌,还是元曲曲牌,在其原始阶段都不是固定地归属于某一宫调,不可移易,甚至在曲牌宫调系统建立完善的明清时期,诸曲谱仍有宫调“出入”之曲牌。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薛昂夫之【错煞】与《董西厢》之【错煞】宫调、格律不同,而简单地将其视为两个不同的曲牌。首先,从命名理据上看,薛昂夫之【三错煞】【二错煞】二曲主体应是【错煞】,而非【三煞】或【二煞】,明确此点,以词曲同名牌调必然同源的规律检视此曲和《董西厢》之【错煞】,则二曲应有一共同之源,为同源异流;或可进一步推论薛昂夫之【错煞】直接源自董曲。其次,薛昂夫为元代后期作家,【错煞】在元代戏曲作品中亦仅此一见。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此曲或许即是薛昂夫采诸宫调之曲入散套的一个尝试,可能并不堪美听,所以旋用旋汰。

二、【错煞】与【绪煞】的关系

在历代曲谱中,收《董西厢》【错煞】与【绪煞】二曲者为周祥钰、邹金生编辑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下文简称《九宫大成》),其书卷二十七“越调支曲”中有【绪煞】,首列【绪煞】,次列【错煞】,为“又一体”:

“绪煞”沿路里耐辛苦。若见薄情郎传示与。但道自从别来。官人万福。一件件对他分付。教他受取。看是阻那不阻。临了教读这一封儿堕泪书。“又一体”我郎休怪强牵衣。问你西行几日归。着路里小心。且须在意。省可里晚眠早起。冷茶饭莫吃。好将息。我倚着门儿专望你[9]2461。

如上所引,《九宫大成》将二曲标明正衬,定【绪煞】句格为:6,6,4,4,4,4,3,7;定【错煞】句格为:5,5,4,4,4,5,3,7。但是,核查《董西厢》原文,发现《九宫大成》所列【绪煞】首句省写句首“孩儿”二字,【错煞】第三句省写句末“呵”字,我们认为,此三字均应为衬字,且【绪煞】首句“里”、次句“郎”,【错煞】第六句“饭”也均应是衬字。如此,二曲句格应定为:5,5,4,4,4,4,3,7。

令人疑惑的是,《九宫大成》仅列【绪煞】二体,并未提及【错煞】,是否为作者的疏漏之处?毕竟,【错煞】于后世有使用之例,而【绪煞】仅此一例。如清代凌廷堪《燕乐考原》记录金院本“越调”曲名时云:

金院本,越调十六曲:【上西平缠令】(一作上平西)【斗鹌鹑】【青山口】【雪里梅】(或有花字)【斗鹌鹑缠令】【厅前柳缠令】【蛮牌儿】【山麻秸】【水龙吟】【看花回】【揭钵子】【叠字玉台】【渤海令】【绪煞】【错煞】【尾】[10]。

凌廷堪记录了金院本“越调”十六支曲牌,将【绪煞】【错煞】两列,似乎二者就是两支曲牌。但笔者怀疑凌氏所记录之曲,应当是从《董西厢》中抄录而得。《董西厢》所用【越调】凡七套,分别是:卷一【越调·上平西缠令】【斗鹌鹑】【青山口】【雪里梅】【尾】;卷三【越调·斗鹌鹑缠令】【青山口】【雪里梅】【尾】;卷六【越调·上平西缠令】【斗鹌鹑】【雪里梅】【错煞】,【越调·厅前柳缠令】【蛮牌儿】【山麻秸】【尾】;卷七【越调·水龙吟】【看花回】【雪里梅】【揭钵子】【叠字三台】【绪煞】,【越调·上平西缠令】【斗鹌鹑】【青山口】【雪里梅花】【尾】;卷八【越调·上平西缠令】【斗鹌鹑】【看花回】【青山口】【渤海令】【尾】。

如上所引,首先,凌廷堪记录的金院本“十六曲”均与《董西厢》互见,且《董西厢》所用“越调”曲牌,除去重复使用者,共计十六支;其次,凌氏记录的“十六曲”,除【绪煞】【错煞】【尾】三支“尾声”类的曲牌外,其余十三支曲牌的次序与其在《董西厢》中出现的顺序一致;最后,《董西厢》中【叠字三台】误题为【叠字玉台】,凌氏一仍其误,抄录【叠字玉台】,汤显祖评朱墨本《董西厢》卷一【越调·上平西缠令】,题作【越调·上西平缠令】,黄嘉惠刻本、汤显祖评朱墨本、张羽刻本《董西厢》卷七【上平西缠令】套内的【雪里梅】,均题作【雪里梅花】,凌廷堪在记录“十六曲”相关曲牌时,仍延其误。合此三证,凌景埏所谓金院本“越调十六曲”抄录《董西厢》所用“越调”曲牌应无疑。

综上所述,凌氏《燕乐考原》虽记录【绪煞】和【错煞】均为金院本“越调”曲牌,但考虑其所记“越调”曲牌均为摘录《董西厢》而得,并不详加考订,故凌氏之言不足以否定《九宫大成》,认为【错煞】和【绪煞】为同一曲的观点。

《广正谱》在“般涉调”【三煞】后注云:“此章【三煞】,其定名也,本般涉,借入他宫调,而字句各有增减。董解元谓之【绪煞】,陶九成谓之【错煞】。”[3]423姑且不论《广正谱》所谓【绪煞】【错煞】均为“般涉调”,【三煞】“变体”的言论正确与否,其注语透露出的信息是:董解元称【绪煞】,陶九成称【错煞】,二曲源自同一体,实为同曲异流,并且【绪煞】为董解元所用。再如,清初《曲谱大成》论述北曲“尾声”时云:“在越调套,曰【随煞】【绪煞】【收尾】”,可惜笔者未见此书,不知其所收录例曲为何,但将【绪煞】与【随煞】【收尾】并列,则可说明作者认为【绪煞】为“越调”尾声。再加上《九宫大成》所言,合此三证,似乎可以将此二曲定名为【绪煞】。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董西厢》全书用138支【尾】,大多为7,7,7三句格,或为其变体,改一七字句为三或四字句;或在原三句格的基础上加一三或四字句,达到四句。但是,“越调”套内的【尾】只有卷六之【尾】是三句格。其余【尾】则和【绪煞】句格大致相似,均列于下:

【尾】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磐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阇黎神魂荡飏。不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怎遮当!贪看莺莺,闹了法场[5]20。(《董西厢》卷一)

【尾】马颔系朱缨,栲栳来大一团火。肩上钢刀门扇来阔。人似金刚,马似骆驼。孙飞虎唬得来肩磨,魂魄离壳。自摧挫,管只为这一顿馒头送了我[5]62。(《董西厢》卷三)

【尾】泪珠儿滴了又重揾,满腹相思难诉陈。吃喜的冤家,怎生安稳?合着眼不辨个真情,岂思旧恩?我然是个官人,却待叫兀谁做县君[5]132?(《董西厢》卷七)

【尾】是他的亲姑舅要做夫妻,倚仗是宰臣家有势力,不辨个清浊没道理。托付你个慷慨的相识,别辨个是非,与俺做些儿主意。看那骨胀的哥哥近俺甚的[5]164。(《董西厢》卷八)

叶庆炳先生《诸宫调订律》一文将此四支【尾】和【错煞】【绪煞】并列,为“越调”【尾】之“又一体”,定其句格为7,7,4,4,4,4,3,7。需要指出的是,叶先生所定句格,与《九宫大成》所定【绪煞】句数相同,均为八句,但首二句字数有出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衬字的划分不同,依我们判断,此四支【尾】,首次二句去除衬字后,其句格应为5,5,所以,我们认为【绪煞】应定格为:5,5,4,4,4,4,3,7。郑骞先生认为此曲为三句格中插入四个四字句以及一个三字句,亦可备一说。

另外,郑骞先生《〈董西厢〉与词及南北曲关系》一文附录“尾声格式”论述越调尾声时提到,“董曲尾声,只题尾字,俱无专名。此式则名【错煞】,又名【绪煞】,有时亦仅题尾字。为越调长套专用格式。”[11]依郑骞先生所言,此四支【尾】和【错煞】【绪煞】均为“越调”长套专用之“尾声”,和《董西厢》中通用的“三句尾”截然不同,或许,在《董西厢》时期即开始形成专用于某宫调的“尾声”。至于郑骞先生所言“本名【错煞】,又名【绪煞】”,在肯定我们上述【绪煞】【错煞】“本为一体”推论的同时,也对我们将其定名为【绪煞】提出了反证。但是郑先生此论仅此一句,别无他证,而且郑先生之后出版的《北曲新谱》越调“旧谱所收今删去或改并者”未列【错煞】,而列【绪煞】。故此处,我们仍维持原论,认为【错煞】【绪煞】二曲应定名为【绪煞】。此外,《董西厢》越调中四支【尾】和【绪煞】应为一格,或为误题,亦应定名为【绪煞】。

三、【绪煞】与【随煞】的关系

《九宫大成》在【绪煞】后注云:“【随煞】【绪煞】,格式大同小异,本为一体。因《董西厢》易名【绪煞】,故两列其名耳。”[9]2462明确指出【绪煞】实际上就是【随煞】,只是董解元“另立名目”。那么,真实情况是否如此?

《九宫大成》此处提到的【随煞】,应是指“越调”【随煞】,所列二体,句格分别为:5,5,4,4,4,4,3,9;7,5,4,4,4,4,3,7。《广正谱》该曲句格为:5,5,5,4,4,4,3,7。此三体仅首句、第三句和末句字数小异。《九宫大成》所列【绪煞】二体,句格分别为:6,6,4,4,4,4,3,7;5,5,4,4,4,5,3,7。我们所判断的【绪煞】句格为:5,5,4,4,4,4,3,7。从句格上看,【绪煞】【随煞】均为8句,仅个别句子有一二字之差。需要注意的是,《广正谱》所收“越调”【随煞】,例曲出自元杂剧《赤壁赋》,吴梅先生《北词简谱》和郑骞先生《北曲新谱》皆收此曲,二谱均命名为【煞】,但所定句格不同,观点相左。

《北词简谱》定此曲句格为:5,5,4,4,4,4,3,7,并注云“此即【随煞】【绪煞】,用代尾声也。首二句五字,亦可作七字句”[12]。《北曲新谱》定此曲句格为:5,5,5,5,4,4,3,7,注云:“仅见此曲。原剧题【煞】,《正音》同。原剧此曲后另有尾声,盖与正宫、南吕诸煞同其性质。《广正谱》题名为【随煞】,列于尾声之类,且与其他宫调之【随煞】比较异同。《简谱》则云:‘此即【随煞】【绪煞】,用代尾声,首二句亦可作七字,用此则收尾可省矣。’《广正谱》支离,《简谱》杜撰,其失一也。”[4]278郑骞先生认可《正音谱》对【煞】的定格和命名,反对《广正谱》和《北词简谱》,认为其非【随煞】,亦非“尾声”,而仅是【煞】。我们认为,吴梅先生所定句格更为合理。考查《赤壁赋》杂剧原文,发现该曲位于第三折,命名为【煞】,其后有【尾声】,由此可知,郑骞先生所言极是,该曲应非《广正谱》所云之【随煞】,而应以《正音谱》命名之【煞】为准。吴梅先生定此曲为【煞】,是也,但所云“此即【随煞】【绪煞】”应袭自《广正谱》和《九宫大成》。

由于《九宫大成》为清代宫修曲谱,所列例曲多取自“时曲”,而非最近古最接近曲牌原始面貌的“古曲”。周维培先生《曲谱研究》曾指出该谱的这个缺点,“正格择例多用甫就稿、才扮演的宫廷大戏曲文,而把早期戏文、杂剧及明代传奇处理为变格、‘又一体’”[13]222。此点为《九宫大成》乃至清代曲谱通病,具体到某支曲牌可能情况更复杂,如我们所讨论的“越调”【随煞】,其例曲一曲来自《太平图》,一曲来自《月令承应》,二者均为清代宫廷戏,并未列元、明杂剧之曲。可以想见,以晚出几百年之曲与《董西厢》比较格律,应当是有一定问题的。而《九宫大成》对《曲谱大成》不无借鉴之处,学界对此已有诸多论述,如周维培认为,《曲谱大成》对《九宫大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后者吸收了前者的精华和长处[13]204。李晓芹则进一步认为,《曲谱大成》极有可能是《九宫大成》的底本。《曲谱大成》“北曲凡例”之“煞尾”条提及:“北套煞尾,最为谨严。宫调既分,体裁各别。在越调套,曰【随煞】【绪煞】【收尾】……”[14]虽未见《曲谱大成》原书,但从其将【随煞】【绪煞】两列可以看出,该谱认为【绪煞】与【随煞】【收尾】一样,都是“越调”尾声,似乎并未提出【随煞】【绪煞】“本为一体”的观点。所以,《九宫大成》此说是因袭前谱还是另立新说,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此处《曲谱大成》并未支持《九宫大成》的说法。

而考查元代杂剧及散套,未见“越调”套用【随煞】之例。从明初到近代的北曲谱,收录“越调”【随煞】者只有《广正谱》《曲谱大成》《九宫大成》三谱。其中,《广正谱》所收【随煞】实为【煞】,且不可代替“尾声”;《曲谱大成》未见原书,只见凡例,相信该谱所列例曲时代不会太早;《九宫大成》所列二曲均为清代宫廷戏,亦非“元曲”。再如郑骞先生《北曲套式汇录详解》所言“越调尾声三章:【收尾】【天净沙煞】【眉儿弯煞】”,后二曲均仅用一次,“故可云【收尾】为越调唯一尾声,或题为【随煞】,其实一也。”[15]“越调”【收尾】用例极多,均为四句,其句格或为:7,7,5,5,或为:7,6,5,5,只有次句小异,即便是题名【随煞】,也与《广正谱》及《九宫大成》所列【随煞】不同。合此数证,我们应可大胆进行推测,元代“越调”所属曲牌应无【随煞】,言【随煞】之曲实为【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九宫大成》所谓“【随煞】【绪煞】,本为一体”并不符合北曲曲牌【绪煞】与【随煞】的实际情况,应将二曲区别,以示不同。然而,【绪煞】和【煞】二曲之句格“大同小异”,故笔者怀疑二者或有其共祖,为同源异流之曲,但苦于材料匮乏,无法进一步考证,若日后发现新材料,则或可证明。

四、结 语

本文旨在对【错煞】【绪煞】同曲异名进行纠谬,同时也指出薛昂夫的【错煞】应导源于此,其曲应入“正宫”,而非《广正谱》所入之“般涉”,再探讨【绪煞】与【随煞】的关系,《九宫大成》所说“【绪煞】【随煞】,本为一体”并不符合此二曲之实际情况,应将二曲分列,以示不同。如此,还原了《董西厢》的两支曲牌的本来面目。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北曲“尾声”向以繁复著称,名目繁多的【煞】曲可称得上“令人炫目”,不同的“煞曲”命名随意,频繁“出入”不同宫调,有常用者,有仅一见者。如果我们对这些“煞曲”进行全面的统计、归纳,并将其动态还原之后,应该可以发现其组合规律及使用规律。

猜你喜欢
宫调西厢九宫
《西厢记》董王优劣说新论*
论宫调系统
西厢故事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再议诸宫调之“韵”与“宫调”
早与晚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