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的临床研究*

2020-01-08 08:37沈文拥薛焱唐静何小庆魏莎卢丹萍吴涛刘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咽喉部碳酸氢钠胃镜

沈文拥,薛焱,唐静,何小庆,魏莎,卢丹萍,吴涛,刘爱民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重庆 408099)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是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是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居第八位[1-2]。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五位,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3-4]。食管碘染色是临床上早期食管癌筛查的重要方法[5],常用的碘液为卢戈氏液,其中的碘单质由于具有弱氧化性,对食管、胃黏膜有腐蚀性副作用。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以5%硫代硫酸钠洗胃,使之生成无毒的碘化物,达到保护食管胃黏膜的作用。目前,临床上食管碘染色后常处理方法是予以生理盐水冲洗,部分患者冲洗后出现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为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可以使用医用硫代硫酸钠,效果较好[6],但临床少有,且价格昂贵。维生素C 可还原碘单质,碳酸氢钠可结合氢碘酸,生成中性物质碘化钠,降低副作用。维生素C 联和碳酸氢钠临床常用且易得,本研究着重探讨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患者中对抗碘对食管、胃腐蚀性副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同意行无痛胃镜下碘染色的患者纳入随机分组研究,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随机数字A 纳入对照组,随机数字B 纳入实验组。对照组为A 组(n=100),碘染色后生理盐水冲洗;实验组为B 组(n=100),碘染色后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冲洗。广告招募食管碘染后在72 h 内需复查胃镜或胃镜下超声检查、胃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A 组方法处理的20 例记为C 组(n=20),经B 组方法处理的20 例记为D 组(n=20)。A 组中,男43 例,女57 例,平均年龄(52.23±9.13)岁;B 组中,男38 例,女62 例,平均年龄(54.04±9.89)岁,A、B 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中,男10 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05±10.09)岁;D 组中,男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0.08±9.87)岁,C、D 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符合无痛胃镜标准,年龄40 ~80 岁,性别不限,同意胃镜下碘染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碘过敏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孕妇和哺乳期妇;胃镜检查前有咽喉部不适,烧心、胸腹痛;食管取活检、胃底黏膜糜烂、胃底溃疡。

1.2 试剂

1.2%卢戈氏碘液由涪陵中心医院药剂科配制:碘12 g,碘化钾24 g,蒸馏水1000 ml 混合均匀。0.4%维生素C 生理盐水溶剂:维生素C 0.1 g/片,20片+ 0.9%生理盐水500 ml 溶解配制;1.0%碳酸氢钠片生理水溶剂:碳酸氢钠片0.5 g/片,10 片+ 0.9%生理盐水500 ml 溶解配制。胃镜下食管碘染色用量为5 ml,通过体外实验,5 ml 1.2%卢戈氏碘液用0.4%维生素C 片生理盐水溶剂25 ml(pH 试纸测pH 值为4)可使之褪色变成澄清,再以1.0%碳酸氢钠片生理盐水溶剂25 ml(pH 试纸测pH 值为8)中和后,测得pH 值为7。

1.3 方法

无痛胃镜麻醉由麻醉科完成,门诊静脉麻醉:静脉推注瑞芬太尼50μg,再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至患者深度麻醉,胃镜进入咽喉部无抵抗、呛咳,操作中持续性静脉麻醉。

1.4 胃镜下碘染色

A、B 两组完成白光胃镜检查后,用专用喷洒管抽取碘染色剂5 ml,由贲门处喷洒至距离门齿20 cm处,观察食管碘染色情况。正常食管黏膜碘染色后呈棕黄色或褐色,胃底黏液池碘液潴留,黏膜被染成棕黄色或褐色。A 组碘染色后用生理水100 ml 冲洗食管和胃底,并吸净胃内残余液体,退镜。B 组同样方式碘染色后,吸净残余碘液,再以0.4%维生素C 生理盐水溶剂25 ml 冲洗食管、胃底,食管、胃底棕黄色或褐色褪去,黏膜光滑,无充血和糜烂。见附图。专用管(每用一次消毒洗净吹干)取胃内液体5 ml 后测pH 值;吸净液体,1.0%碳酸氢钠片生理水溶剂25 ml 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50 ml 冲洗食管和胃底,取胃内液体5 ml 测pH 值,并吸净胃内残余液体,退镜,记录pH 值。C、D 两组用上述检查方法后72 h 内复查胃镜,记录染色前和复查胃镜时胃底黏膜糜烂评分。胃底黏膜糜烂情况评分标准(2 人完成):黏膜无充血改变1 分;黏膜充血改变无糜烂2 分;黏膜充血糜烂3 分;黏膜充血糜烂附陈旧性血痂、出血和浅溃疡4 分。

附图 食管碘染色后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处理过程Attached fig.Vitamin C combined with sodium bicarbonate after esophageal iodine staining

1.5 随访

患者复苏室清醒时,询问有无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检查后24 和72 h 电话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1 ≤T<5 用连续校正公式,T <1 时用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A 和B 组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比较

在患者苏醒时、检查后24 和72 h,A 和B 组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比较,B 组发生率均较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不同时间点A 和B 组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比较 例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throat discomfort,heartburn,chest and abdominal pain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at different time n

2.1.1 咽喉部不适 苏醒时,A 组34 例和B 组9例有咽喉部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检 查 后24 h,A 组57 例 和B 组15 例有咽喉部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检查后72 h,A 组35 例和B 组6 例有咽喉部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1.2 烧心 苏醒时,A 组15 例和B 组3 例有烧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检查后24 h,A 组34 例和B 组6 例有烧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检查后72 h,A 组21例和B 组3 例有烧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1.3 胸腹痛 苏醒时,A 组13 例和B 组2 例有胸腹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检查后24 h,A 组23 例和B 组5 例有胸腹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检查后72 h,A 组15例和B 组2 例有胸腹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2.2 B 组处理后胃底黏液池pH 值比较

B 组用维生素C 处理后,胃底黏液池pH 值为(2.98±0.51),再用碳酸氢钠处理后pH 值为(7.21± 0.41),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2,P=0.000),酸氢钠处理后pH 值接近中性。

2.3 C 组和D 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比较

C 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2.65±0.88)分,D 组评分(1.30±0.47)分,D 组较C 组胃底黏膜糜烂程度轻,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00)。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 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五位,每年平均病死人数约15 万,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西南地区其发病率较胃癌高,重庆医科大学在璧山县农村居民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发病率为200/10 万,远远高于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北方(130/10 万),也高于2003年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盐亭的发病率(73.79/10 万)[7]。食管癌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治疗,免于外科手术和放化疗,食管黏膜染色是最早用于食管癌筛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8-10],其技术简单、操作性强、临床上较普及,建议40 岁及以上人群行胃镜检查时常规进行食管碘染色。碘染色是胃镜下向全食管黏膜喷洒1.0%~1.2%浓度的卢戈氏碘液。碘染色结果评估使用MASAKI 分级,分4 级:Ⅰ级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Ⅱ级为正常表现;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以及萎缩等;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进展期癌[11-12]。内镜检査主要观察不着色区,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提高早期癌诊断率。由于碘染色技术要求不高、卢戈氏碘液易得和准确率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早期食管癌。

卢戈氏碘液的配方中含碘单质,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口服碘后即感口、咽、食管灼痛,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呈棕色,上腹痛、恶心、呕吐,胃肠内有淀粉类食物时呕吐物呈蓝色,腹泻、大便带血。本研究食管碘染色后,经生理盐水冲洗仍有较多患者出现咽喉部不适、进食吞咽梗阻感和烧心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胸腹痛等症状。医用硫代硫酸钠可使碘还原成无毒的碘化钠,减轻碘的腐蚀性副作用,但其在医院少有且价格较高。本研究用维生素C 片生理盐水溶剂中的抗坏血酸与碘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抗坏血酸钠和碘化氢,碘化氢是强酸,仍可损伤食管胃黏膜。维生素C 处理后,pH 值为2 ~4。维生素C 和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碳酸氢钠处理后,碘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无毒碘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pH 值接近中性,碘化氢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I+NaHCO3→NaI+CO2+H2O。维生素C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只有维生素C 过敏者禁用,但过敏者及其罕见。碳酸氢钠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和反酸,无明显禁忌证。维生素C 片和碳酸氢钠片为临床常用药,易得且成本低。

本研究中,食管碘染色24 h 内,出现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不良反应最多,随后逐渐减少。应用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处理后,患者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明显减少,染色后72 h 内复查胃镜,急性胃黏膜病变较未经过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处理的轻,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维生素C 联合碳酸氢钠对抗碘对食管胃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咽喉部碳酸氢钠胃镜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